一种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47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包括诊断组件,封盖,提手,电池组,按钮开关,组装组件,叩诊锤和触觉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诊断组件的设置,底座便于进行手电筒的放置,将叩诊锤和触觉针卡接在组装组件的内侧,便于进行诊断器械的存放和携带,有利于诊断时进行诊断器械的取用,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效率;紫外灯的设置,通过按钮开关控制紫外灯通电运行,对叩诊锤、触觉针等诊断器械进行消毒,消灭叩诊锤、触觉针等诊断器械携带的细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橡胶环的设置,橡胶环对叩诊锤和触觉针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存放时叩诊锤和触觉针出现窜动的现象,橡胶环与叩诊锤和触觉针直接接触,避免对叩诊锤和触觉针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
本技术属于小儿神经内科
,尤其涉及一种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
技术介绍
小儿神经内科中的医生在对患儿进行检查时,需要用叩诊锤对患儿进行叩击,用触觉针进行触觉反应的检查,采用手电筒进行患儿瞳孔反应,现有技术小儿神经内科诊断时使用器械较多,不便于器械的存放和携带,降低医护人员的诊断效率,急需研制一种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现有技术小儿神经内科诊断时使用器械较多,不便于器械的存放和携带,降低医护人员的诊断效率,不利于器械的消毒作业,容易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降低诊断装置的安全性能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小儿神经内科诊断时使用器械较多,不便于器械的存放和携带,降低医护人员的诊断效率,不利于器械的消毒作业,容易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降低诊断装置的安全性能的问题。一种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包括诊断组件,封盖,提手,电池组,按钮开关,组装组件,叩诊锤和触觉针,所述封盖安装在诊断组件的上方;所述提手安装在封盖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电池组安装在诊断组件一侧的上方;所述按钮开关安装在诊断组件靠近电池组一侧的下方;所述组装组件采用两个,且组装组件安装在诊断组件的内部;所述叩诊锤和触觉针分别卡接在组装组件的内侧。所述封盖的尺寸与诊断组件的尺寸匹配;所述提手采用U形;所述电池组选用6-QW-60-L型;所述按钮开关通过导线与电池组电性相连,且按钮开关选用ZLQ19A-PE型。所述诊断组件包括诊断箱,底座,手电筒和紫外灯,所述紫外灯采用两个,且紫外灯安装在诊断箱内部两侧的上方;所述底座安装在诊断箱内部下方的一侧;所述手电筒的下端卡接在底座内部的上方。所述诊断箱的尺寸与封盖的尺寸匹配;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手电筒的尺寸与底座的卡槽的尺寸匹配;所述紫外灯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组和按钮开关电性相连,且紫外灯选用12V-20W螺旋款紫外灯。所述组装组件包括安装板,嵌装板,嵌装孔和橡胶环,所述安装板采用两个,且安装板安装在诊断箱的内部;所述嵌装板安装在安装板嵌装的中间位置;所述嵌装孔开设在安装板和嵌装板连接处的中间位置;所述橡胶环粘接在嵌装孔的内侧,且橡胶环的尺寸与叩诊锤和触觉针的尺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诊断组件的设置,底座便于进行手电筒的放置,将叩诊锤和触觉针卡接在组装组件的内侧,便于进行诊断器械的存放和携带,有利于诊断时进行诊断器械的取用,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效率。本技术的紫外灯的设置,存放时,通过按钮开关控制紫外灯通电运行,对叩诊锤、触觉针等诊断器械进行消毒,消灭叩诊锤、触觉针等诊断器械携带的细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提高诊断装置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的橡胶环的设置,橡胶环对叩诊锤和触觉针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存放时叩诊锤和触觉针出现窜动的现象,提高叩诊锤和触觉针放置的稳定性,橡胶环与叩诊锤和触觉针直接接触,避免对叩诊锤和触觉针造成损伤,提高诊断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诊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诊断组件,11-诊断箱,12-底座,13-手电筒,14-紫外灯,2-封盖,3-提手,4-电池组,5-按钮开关,6-组装组件,61-安装板,62-嵌装板,63-嵌装孔,64-橡胶环,7-叩诊锤,8-触觉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包括诊断组件1,封盖2,提手3,电池组4,按钮开关5,组装组件6,叩诊锤7和触觉针8,使用时,底座12便于进行手电筒13的放置,将叩诊锤7和触觉针8卡接在组装组件6的内侧,便于进行诊断器械的存放和携带,有利于诊断时进行诊断器械的取用,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效率,存放时,通过按钮开关5控制紫外灯14通电运行,对叩诊锤7、触觉针8等诊断器械进行消毒,消灭叩诊锤7、触觉针8等诊断器械携带的细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提高诊断装置的安全性能,橡胶环64对叩诊锤7和触觉针8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存放时叩诊锤7和触觉针8出现窜动的现象,提高叩诊锤7和触觉针8放置的稳定性,橡胶环64与叩诊锤7和触觉针8直接接触,避免对叩诊锤7和触觉针8造成损伤,提高诊断装置的使用寿命。诊断组件1包括诊断箱11,底座12,手电筒13和紫外灯14,底座12便于进行手电筒13的放置,将叩诊锤7和触觉针8卡接在组装组件6的内侧,便于进行诊断器械的存放和携带,有利于诊断时进行诊断器械的取用,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效率。组装组件6包括安装板61,嵌装板62,嵌装孔63和橡胶环64,橡胶环64对叩诊锤7和触觉针8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存放时叩诊锤7和触觉针8出现窜动的现象,提高叩诊锤7和触觉针8放置的稳定性,橡胶环64与叩诊锤7和触觉针8直接接触,避免对叩诊锤7和触觉针8造成损伤,提高诊断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的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可以有效满足小儿神经内科诊断需求,诊断组件的设置,底座便于进行手电筒的放置,将叩诊锤和触觉针卡接在组装组件的内侧,便于进行诊断器械的存放和携带,有利于诊断时进行诊断器械的取用,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效率;紫外灯的设置,通过按钮开关控制紫外灯通电运行,对叩诊锤、触觉针等诊断器械进行消毒,消灭叩诊锤、触觉针等诊断器械携带的细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橡胶环的设置,橡胶环对叩诊锤和触觉针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存放时叩诊锤和触觉针出现窜动的现象,橡胶环与叩诊锤和触觉针直接接触,避免对叩诊锤和触觉针造成损伤。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诊断组件(1)、封盖(2)、提手(3)、电池组(4)、按钮开关(5)、组装组件(6)、叩诊锤(7)和触觉针(8),所述封盖(2)安装在诊断组件(1)的上方;所述提手(3)安装在封盖(2)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电池组(4)安装在诊断组件(1)一侧的上方;所述按钮开关(5)安装在诊断组件(1)靠近电池组(4)一侧的下方;所述组装组件(6)采用两个,且组装组件(6)安装在诊断组件(1)的内部;所述叩诊锤(7)和触觉针(8)分别卡接在组装组件(6)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诊断组件(1)、封盖(2)、提手(3)、电池组(4)、按钮开关(5)、组装组件(6)、叩诊锤(7)和触觉针(8),所述封盖(2)安装在诊断组件(1)的上方;所述提手(3)安装在封盖(2)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电池组(4)安装在诊断组件(1)一侧的上方;所述按钮开关(5)安装在诊断组件(1)靠近电池组(4)一侧的下方;所述组装组件(6)采用两个,且组装组件(6)安装在诊断组件(1)的内部;所述叩诊锤(7)和触觉针(8)分别卡接在组装组件(6)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2)的尺寸与诊断组件(1)的尺寸匹配;所述提手(3)采用U形;所述电池组(4)选用6-QW-60-L型;所述按钮开关(5)通过导线与电池组(4)电性相连,且按钮开关(5)选用ZLQ19A-PE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神经内科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组件(1)包括诊断箱(11)、底座(12)、手电筒(13)和紫外灯(14),所述紫外灯(14)采用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阔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六一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