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33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涉及变电站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设置有原料储存单元和加压喷洒单元。所述的原料储存单元包括储存罐,所述储存罐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的储存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管,且第一进气管与搅拌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所述的加压喷洒单元包括加压罐和旋转电机,加压罐的上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上端转动设置有喷管,所述喷管的出口朝向外上方,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的喷管相连。所述的加压罐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储存罐的出口相连。该装置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方便移动,可以根据需要合理的布置灭火点,灭火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消防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用电量也是逐年增加,而变电站则是电力运输的枢纽,变电站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由于变电站电气元件众多,线路复杂,因此最易发生火灾。传统的变电站为了达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要求,一般通过采用气体绝缘封闭式组合电器(GIS)设备,优化变电站平面布局,提高变压器油的闪点等方式进行防火。就灭火设备而言,一般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灭火系统等。这些灭火设备虽然能够起到灭火的效果,但是成本高,且需要在一开始的土建工程中进行规划设置,一旦建设完成之后灭火点就确定了,无法改变布置结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根据需要对灭火点进行合理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该装置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方便移动,可以根据需要合理的布置灭火点,灭火效果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设置有原料储存单元和加压喷洒单元;所述的原料储存单元包括按照左高右低的方式倾斜设置的储存罐,所述储存罐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的储存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管,且所述的第一进气管与搅拌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所述的加压喷洒单元包括加压罐和旋转电机,所述加压罐的上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的出料管转动连接的喷管,且所述喷管的出口朝向外上方,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的喷管相连;所述加压罐的左侧设置有进料管,且所述的进料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储存罐的出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储存罐内设置有一转轴,且所述的转轴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的第一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的转轴上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的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转轴转动的搅拌电机。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上沿轴向设置有多层搅拌杆组,每一层搅拌杆组均包括多个搅拌杆,且多个所述的搅拌杆呈放射状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压罐上设置有第二进气管,且所述的第二进气管与加压风机的出气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压罐通过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维护箱体和底架,所述的加压罐位于所述的维护箱体内,且所述加压罐的出料管穿过所述维护箱体的上侧壁延伸至所述维护箱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的维护箱体上固定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红外监控器,所述维护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盖板上固定设置有补料管,且所述补料管的进料口朝向上方,所述补料管的上端设置有封板。进一步地,所述喷管的出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的喷管相铰接的防水板,且所述的防水板在重力作用下对喷管的出口形成封堵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板和喷管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且所述的限位结构限定了所述防水板的最大张开角度。进一步地,所述的储存罐从左往右依次包括第一储料部、第二储料部和导料部,所述的第一储料部呈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的第二储料部呈左端直径大右端直径小的锥台型筒状结构,所述的第一进气管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储料部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控制器和红外监控器,更容易发现火情,提高了火情的发现速度,能更早地进行灭火,灭火效果更好,能降低火情带来的损失。2、通过超细干粉和空气配合使用,空气将超细干粉吹向火源,共同起到灭火的作用,灭火效果好。3、通过设置加压风机和旋转电机,加压风机往加压罐内注入空气,可以增大空气的喷出量和喷出速度,增大超细干粉的喷出速度,进一步提高灭火效果,旋转电机可以通过驱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使三号连接管转动,从而使喷粉弯管转动,增大灭火范围,提高灭火效果。4、通过设置搅拌电机,并通过传动轴和搅拌杆搅拌超细干粉,使超细干粉不会粘结成块,同时配合搅拌风机往储存罐注入空气,进一步吹散超细干粉,这样可以保证超细干粉能够被均匀的吹出,保证灭火的效果。5、该装置本身结构轻便,方便移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易燃点进行合理布置规划,并可以在易燃点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进行重新布置,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原料储存单元的剖视图;图6为加压喷洒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喷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喷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11-第一支撑架,121-底架,122-维护箱体,13-滚轮,21-储存罐,211-第一储料部,212-第二储料部,213-导料部,214-第一进气管,22-第一盖板,221-补料管,222-转轴,2221-搅拌杆,23-第二盖板,24-封板,25-搅拌电机,251-电机支架,26-搅拌风机,31-加压罐,311-出料管,312-连接法兰,313-进料管,314-第二进气管,32-喷管,321-转动环,322-从动齿轮,323-耳板,33-连接盖,34-旋转电机,341-主动齿轮,35-加压风机,36-防水板,361-铰接座,37-铰接轴,38-限位条,4-连接管,41-管接头,5-立杆,51-红外监控器,6-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并以左右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为纵向,上下方向为竖向。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包括底板1、红外监控器51和控制器6,所述的底板1上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设置有原料储存单元和加压喷洒单元。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原料储存单元包括按照左高右低的方式倾斜设置的储存罐21,且所述的储存罐21通过第一支撑架11与所述的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的储存罐内储存有用于灭火的超细干粉。所述储存罐21的左端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储存罐21左端的第一盖板22,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盖板22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的储存罐21固定连接。所述的储存罐21上设置有与所述储存罐21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一进气管214,且所述的第一进气管214与搅拌风机26的出风口相连。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储存罐21从左往右依次包括第一储料部211、第二储料部212和导料部213,其中所述的第一储料部211呈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的第二储料部212呈左端直径大右端直径小的锥台型筒状结构,所述的导料部213为一弯管,且所述导料部213的出口朝向右侧。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进气管214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储料部211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进气管21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盖板23,所述搅拌风机26的壳体通过螺钉与所述的第二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设置有原料储存单元和加压喷洒单元;/n所述的原料储存单元包括按照左高右低的方式倾斜设置的储存罐,所述储存罐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的储存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管,且所述的第一进气管与搅拌风机的出风口相连;/n所述的加压喷洒单元包括加压罐和旋转电机,所述加压罐的上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的出料管转动连接的喷管,且所述喷管的出口朝向外上方,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的喷管相连;/n所述加压罐的左侧设置有进料管,且所述的进料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储存罐的出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设置有原料储存单元和加压喷洒单元;
所述的原料储存单元包括按照左高右低的方式倾斜设置的储存罐,所述储存罐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的储存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管,且所述的第一进气管与搅拌风机的出风口相连;
所述的加压喷洒单元包括加压罐和旋转电机,所述加压罐的上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的出料管转动连接的喷管,且所述喷管的出口朝向外上方,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的喷管相连;
所述加压罐的左侧设置有进料管,且所述的进料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储存罐的出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存罐内设置有一转轴,且所述的转轴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的第一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的转轴上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的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转轴转动的搅拌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上沿轴向设置有多层搅拌杆组,每一层搅拌杆组均包括多个搅拌杆,且多个所述的搅拌杆呈放射状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罐上设置有第二进气管,且所述的第二进气管与加压风机的出气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气体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丹陈庆伟姜海英王志鹏刘博朱元吉王文洋朱毅赵志鹏郭靖张鑫洪伟艺常世伟熊孝新蔺江赖顺生朱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