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液加注器以及具有该加注器的肠内营养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317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3
一种药液加注器以及具有该加注器的肠内营养泵,药液加注器包括储液筒体、活塞、针头以及推杆,针头设置在储液筒体的头端,活塞设置在储液筒体内部,推杆的头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由储液筒体的尾端伸出,所述推杆的尾端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肠内营养泵包括营养泵本体,营养泵本体具有泵壳、泵轮和泵管,泵轮通过同轴设置的驱动轮带动进行转动,营养泵本体还具有可安装上述药液加注器的放置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肠内营养泵利用泵轮的动力来驱动药液加注器的注射,无需额外的动力,就可以实现药液的慢速注射,能够极大简化肠内营养供给过程中加注药液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液加注器以及具有该加注器的肠内营养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药液加注器以及具有该加注器的肠内营养泵。
技术介绍
医学上,常见重症如大手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重度创伤、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II的住院患者存在重度营养不良的风险。危重病患者应激期内的代谢反应可导致瘦体组织的急剧消耗,引起内脏功能受损,修复功能与免疫功能显著下降。严重应激后机体代谢率明显增高,体重丢失平均,发生营养不良。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及系统评价证明,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结局,在入住ICU后24~48h开始,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可能提高生存率,减少致残率。临床研究发现,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危重病患者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以为之后的营养支持所纠正。营养支持不足及蛋白质能量负平衡,将直接导致营养不良发生,并与血源性感染相关,影响ICU患者预后。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痿管。营养泵是用于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输注的机械装置,使用一次性肠内营养器作为耗材。精确控制输注速度和容量的自动输注装置,在临床中通过营养泵向患者输注营养液。在肠内营养供给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时需要在营养输注中加入一定量的药液,现有的肠内营养泵需要进行加药时,通常需要先停掉营养泵,然后将营养液导管拔掉,通过导管注入药液,然后再启动营养泵,也有通过外接头进行注射加药的。上述方法均存在一些不足:不同成分的药液以及病情不同的患者对于药液的注入速度均有不同要求,特别是不提倡快速注药,如果需要慢速注药,在人工进行注射操作时,一方面,速度比较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对于医护人员的体力造成大量损耗,需要占用医护人员较多时间进行慢速注射。基于上述问题,申请人涉及了一种药液加注器以及具有该加注器的肠内营养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药液加注器以及具有该加注器的肠内营养泵。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液加注器,包括储液筒体、活塞、针头以及推杆,针头设置在储液筒体的头端,活塞设置在储液筒体内部,推杆的头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由储液筒体的尾端伸出,所述推杆的尾端设置有第一传动齿。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药液加注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储液筒体的外筒壁为矩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药液加注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储液筒体的外筒壁为圆形,储液筒体的外壁设置有定位头。一种肠内营养泵,包括营养泵本体,营养泵本体具有泵壳、泵轮和泵管,泵轮通过同轴设置的驱动轮带动进行转动,营养泵本体还具有可安装上述药液加注器的放置腔,泵管上具有可供药液加注器的针头穿过的橡胶塞,驱动轮还传动连接有动力轮,动力轮的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药液加注器置入放置腔后,动力轮上的第二传动齿可与推杆上的第一传动齿段相啮合,将动力轮的转动转化为推杆的直线运动,完成药液的注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肠内营养泵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放置腔位于泵壳的背部,放置腔内具有限制药液加注器只能沿轴向移动的轨道,放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腔盖。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肠内营养泵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腔盖具有闭合后压紧药液加注器的垫片。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肠内营养泵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药液加注器的储液筒体尾端设置有操控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肠内营养泵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泵管上串接有加药管,加药管设置在泵壳内并靠近放置腔的一端,加药管朝向放置腔的一侧设置有通孔,通孔处密封设置有橡胶塞。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肠内营养泵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轮上第二传动齿的齿数与推杆上第一传动齿的数量相同,且当药液加注器置入放置腔并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传动齿的齿尖运动轨迹与第二传动齿的齿尖运动轨迹有交叉。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肠内营养泵的进一步优化: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在传动的过程中,始终只有一个第一传动齿与一个第二传动齿相互接触。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肠内营养泵利用泵轮的动力来驱动药液加注器的注射,无需额外的动力,就可以实现药液的慢速注射,能够极大简化肠内营养供给过程中加注药液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药液加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药液加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放置腔(药液加注器位于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放置腔(药液加注器位于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动力轮与药液加注器(满量、状态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动力轮与药液加注器(满量、状态二)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动力轮与药液加注器(满量、状态三)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动力轮与药液加注器(满量、状态四)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动力轮与药液加注器(满量、状态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动力轮与药液加注器(半量、状态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动力轮与药液加注器(半量、状态二)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3中肠内营养泵的动力轮与药液加注器(半量、状态三)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标记:1、储液筒体;2、活塞;3、针头;4、推杆;5、第一传动齿;6、定位头;7、泵壳;8、泵轮;9、泵管;10、驱动轮;11、放置腔;12、橡胶塞;13、动力轮;14、第二传动齿;15、轨道;16、操控柄;17、加药管;18、面板;19、滚柱;20、大齿轮;21、小齿轮;22、传动轴;23、皮带;24、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药液加注器,包括储液筒体1、活塞2、针头3以及推杆4,针头3设置在储液筒体1的头端,活塞2设置在储液筒体1内部,推杆4的头端与活塞2连接,另一端由储液筒体1的尾端伸出,上述结构与传统的注射器结构无异。区别在于:推杆4的尾端设置有第一传动齿5,该第一传动齿5用于传递外力,最终使推杆4进行轴向位移,完成注射工作。本实施例中的储液筒体1的外筒壁为矩形,外壁呈矩形筒体的优点在于,其不易发生翻转,因为,在第一传动齿5与外力进行力的传递时,如果储液筒体1发生翻转,可能会影响第一传动齿5与外力传递关系的稳定性,最终影响注射的效果。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药液加注器,包括储液筒体1、活塞2、针头3以及推杆4,针头3设置在储液筒体1的头端,活塞2设置在储液筒体1内部,推杆4的头端与活塞2连接,另一端由储液筒体1的尾端伸出。上述结构与传统的注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液加注器,包括储液筒体(1)、活塞(2)、针头(3)以及推杆(4),针头(3)设置在储液筒体(1)的头端,活塞(2)设置在储液筒体(1)内部,推杆(4)的头端与活塞(2)连接,另一端由储液筒体(1)的尾端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4)的尾端设置有第一传动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液加注器,包括储液筒体(1)、活塞(2)、针头(3)以及推杆(4),针头(3)设置在储液筒体(1)的头端,活塞(2)设置在储液筒体(1)内部,推杆(4)的头端与活塞(2)连接,另一端由储液筒体(1)的尾端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4)的尾端设置有第一传动齿(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液加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筒体(1)的外筒壁为矩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液加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筒体(1)的外筒壁为圆形,储液筒体(1)的外壁设置有定位头(6)。


4.一种肠内营养泵,包括营养泵本体,营养泵本体具有泵壳(7)、泵轮(8)和泵管(9),泵轮(8)通过同轴设置的驱动轮(10)带动进行转动,其特征在于:营养泵本体还具有可安装权利要求1所述药液加注器的放置腔(11),泵管(9)上具有可供药液加注器的针头(3)穿过的橡胶塞(12),驱动轮(10)还传动连接有动力轮(13),动力轮(13)的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传动齿(14),药液加注器置入放置腔(11)后,动力轮(13)上的第二传动齿(14)可与推杆(4)上的第一传动齿(5)段相啮合,将动力轮(13)的转动转化为推杆(4)的直线运动,完成药液的注射。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薇梁硕刘秀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