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安全密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30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安全密集架。包括控制器,以及相应的安全运行控制装置,所述安全运行控制装置包括人物安全触控器,分别设置于密集架的行为通道两端的行为检测器,以及设置于所述行为通道的一对角或两对角之间的若干驻留通道检测器,所述人物安全触控器包括安全触控板,被动触发体,以及设置于该被动触控体与安全触控板之间的人物安全压力传感器,所述驻留通道检测器包括若干对射传感器或发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的发射头和接收头相互对角对应分别设置于所述行为通道相对两侧架体的相应端部。该智能安全密集架其运行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但结构构成却相对更为简单、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安全密集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集架,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安全密集架。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密集架的自动化控制程度、使用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可靠性、及其管理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存放管理的功能越来越强。然而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任何设备装置都是基本的要求,也是进步的标志,而技术是没有止境的,因此,现有的智能密集架,包括其架体结构、安全检测和控制结构、手段和方式都进一步合理完善和改进提高的需要和空间。尤其是其安全操作控制,为了保险起见,大多密集架总是将安全装置系统构成设置得相当复杂,而实践中复杂往往伴随着可靠性的问题,反而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安全密集架。该智能安全密集架其运行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但结构构成却相对更为简单、合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控制器,以及相应的安全运行控制装置,所述安全运行控制装置包括人物安全触控器,分别设置于密集架的行为通道两端的行为检测器,以及设置于所述行为通道的一对角或两对角之间的若干驻留通道检测器,所述人物安全触控器包括安全触控板,被动触发体,以及设置于该被动触控体与安全触控板之间的人物安全压力传感器,所述驻留通道检测器包括若干对射传感器或发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的发射头和接收头相互对角对应分别设置于所述行为通道相对两侧架体的相应端部。本技术智能安全密集架通过于行为通道的两端的同一工作区域部位、沿行为通道长度方向依次分别排列的行为检测器或多个相应的红外传感器,以及以对角方式于行为通道内设置驻留通道检测器,其在获得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构成结构非常简单,运行特别可靠,且使用也十分简单方便,其通过多种方式综合控制实现安全保护控制,避免因检测装置的可靠性而出现错误检测和遗漏检测,并可防止、避免误操作,人员和设备均可得到更好的安全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安全密集架一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安全密集架的移动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人物安全触控器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安全运行控制原理方框图;图6为本技术人物安全触控器另一实施例中的安全触控板背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驻留通道检测器与限位开关设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7所示。本技术包括密集架架体,相应的控制器,以及安全运行控制装置等。其架体包括若干移动架1b和相应一固定架1a,其安全运行控制装置包括人物安全触控装置,分别设置于行为通道13相对两端的行为检测器,设置于行为通道内的驻留通道检测器,以及移动架运行缓冲传感器等。行为通道13分别由各相邻两移动架、以及固定架与其相邻的一移动架之间的空间构成。其行为检测器由沿进入行为通道13的方向呈外内依次设置于行为通道端口的进入行为传感器3a和行出行为传感器3b构成,位于外侧的进入行为传感器3a的发射头3a1和接收头3a2、以及位于内侧的行出行为传感器3b的发射头3b1和接收头3b2分别相互相向对应设置于行为通道相对两侧架体的相应端部。进入行为传感器和行出行为传感器可相互间隔分布设置于架体(或移动架)的端部、竖向中下部位置,与人体相对应。进入行为传感器和行出行为传感器分别由红外对射传感器构成。行为通道相对两端的各进入和行出红外对射传感器分别接于控制器的相应输入端。行为检测器的进入和行出红外对射传感器的载波(或工作)频率相同或互为不同。其驻留通道检测器2由一个或呈上下方向分布的多个红外对射传感器2构成。驻留通道检测器的红外对射传感器的发射头2a设置于行为通道的一侧架体的一端,驻留通道检测器的红外对射传感器的接收头2b设置于行为通道的相对另一侧架体的相对另一端。其根据行为通道的宽度特点、以及存取使用人员的分布特点,利用红外对射传感器对角对射检测,检测行为通道内(密集架内)有无人存在,无论人体是否活动、以及位于何处,其检测无死角、无遗漏。一对红外对射传感器2a发射头2a2和接收头2a1分别通过设置于相应两移动架、以及固定架及与其相邻的一移动架之间的相向对应倾斜的斜口盲孔15内。其斜口盲孔15设置呈开放口放大的喇叭形。红外对射传感器2a的发射头2a2和接收头2a1分别弹性式固定于橡胶塞内孔中,橡胶塞通过弹性压塞于斜口盲孔,既便于安装和拆卸,又具有绝缘保护作用。驻留通道检测器的主要目的是对架内即行为通道内的人员进行全面检测监控。控制器通过驻留通道检测器不仅可以控制移动架的动作,也同时通过监控室显示屏显示整个馆舍架内的人员信息。特别对关闭馆舍时具有更好的安全监视控制作用,防止人被意外关闭其内。驻留通道检测器的红外对射传感器2a沿垂直方向分布设置有多个,即多个红外对射传感器2a的发射头2a2和接收头2a1可以沿架体高度方向分布设置多个,以形成对射光幕。其可有效避免检测死角。驻留通道检测器或其所有红外对射传感器2a连接于控制器的相应输入端。人物安全触控器包括安全触控板4,设于安全触控板的人物安全压力传感器9,以及连接于相应架体下部与安全触控板之间的活动耦合装置等。行为通道13内的相应一侧的移动架下部沿架体长度方向设有安全触控板4。其活动耦合装置包括固定于安全触控板相对两端的固定端轴7,以及相互相向对应分别开设于移动架相对两侧壁(立柱或架体侧板下部)的近似逗号形或倾斜弧形的、上端外侧开口的快装式开放耦合沉槽8,安全触控板4设置呈其横截面形状为不对称弧形或倒圆角式“7”形。安全触控板4通过其两端的固定端轴7、以及快装式开放耦合沉槽8可转动式连接于相应移动架下部。其安全触控板4的拆装十分简单、方便,动作灵敏、可靠。人物安全压力传感器9设置于安全触控板4的内侧面靠两端的下部。安全触控板4与架体之间设有若干复位弹簧17,架体的底部相应部位固定设有与人物安全压力传感器9对应的被动触发体10。被动触发体可由架体底部相应横向档条或固定于架体相对内侧壁面的凸体部构成。复位弹簧17可以连接于安全触控板与被动触发体10之间。安全触控板弧形拱起部凸出于架体外侧伸出至行为通道内。工作时,当安全触控板的凸出于架体的行为通道一侧的弧形拱起部受架上的物体跌落受压和/或架内人员脚踢其下部板壁时,安全触控板将克服复位弹簧作用力转动一角度,当转动至其下部的人物安全压力传感器受到被动触发体挤压,人物安全压力传感器动作,即输出检测信号。在挤压外力解除后,复位弹簧使行为安全压力传感器9与被动触发体形成间隙。各行为通道的相应一侧架体的一端底部设有移动架轻柔运行缓冲传感器,其轻柔运行缓冲传感器由两不同工作类型的电子感应接近开关构成。本例中轻柔运行缓冲传感器由设置于同一工作部位(可横向或竖向相互挨着设置)的电感式接近开关6a和电容式接近开关6b构成。其电感式接近开关6a和一个电容式接近开关6b相互挨着设置于行为通道相应一侧的移动架一端的下部或底部、或其安全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安全密集架,包括控制器,以及相应的安全运行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全运行控制装置包括人物安全触控器,分别设置于密集架的行为通道两端的行为检测器,以及设置于所述行为通道的一对角或两对角之间的若干驻留通道检测器,所述人物安全触控器包括安全触控板,被动触发体,以及设置于该被动触控体与安全触控板之间的人物安全压力传感器,所述驻留通道检测器包括若干对射传感器或发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的发射头和接收头相互对角对应分别设置于所述行为通道相对两侧架体的相应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安全密集架,包括控制器,以及相应的安全运行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全运行控制装置包括人物安全触控器,分别设置于密集架的行为通道两端的行为检测器,以及设置于所述行为通道的一对角或两对角之间的若干驻留通道检测器,所述人物安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宾雷聂斌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方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