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03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农业种植用设备技术领域,为挖掘土地潜力,增产增收,为了提高山地利用率,提供一种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立体移动种植棚为呈圆台式的棚壁支架,棚壁支架外侧铺设玉米秸秆帘;棚壁支架顶部活动连接顶盖;棚壁支架为若干单体弧形支架间隔活动连接而成的圆锥形支撑架;2根竖向支撑杆,中部和底部分别用弧形加强筋固定连接,形成梯形单体弧形支架;中部和底部分别用弧形加强筋固定连接,外侧对应于加强筋的位置设中空卡槽,卡槽内卡接连接钩;内侧间隔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杆,水平支撑杆上活动连接支撑板。不破坏耕地,能够做到随时移动,且能够适用于起伏不平的山地使用。一棚多用,进一步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
本技术属于农业种植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
技术介绍
由于种地成本加大,利润降低,使得农民离开土地去城市打工,有能力才能够在城市定居,造成了大量土地因无人耕种而撂荒,形成了很多空心村。再加上许多山区坡地多,上下错层,面积不等,一家一户无法连片,很难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几千年来不变的传统耕种方法,株、行距的平面种植,靠工劳作,收成靠天。在植物种植过程中,无形中行距占用的面积无可非议,形成了行距面的浪费,直接影响土地的利用率。只有更深开发土地的潜力,使土地成本降低,利润提高,才能留住农民在农村创业,安心在农村生存。申请号为201310550835X,专利技术名称为:轻便折叠保暖移动棚室,在该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轻便折叠保暖移动棚室,由棚架和棚衣构成,棚架包括顶架和壁架,其中顶架是在铰接盘顶点周边呈放射状铰接了数个梁杆组成,壁架由与梁杆数量相同的柱杆排列组成,所述的各梁杆下端与对应的壁架柱杆的上端通过铰接件连接,棚架外周由棚衣覆盖。该轻便折叠保暖移动棚室,结构合理,安装方便,拆卸拼装速度快,折叠后存放占地空间小,节省时间,稳固性能好,能够按照篷布的大小调节组装棚室的大小,同一个支撑架子能够多用,如旅游使用的宿营帐篷,救灾帐篷等,同时具有抗震、冬季御寒、夏季遮阴的作用,携带方便,灵活性较强等优点。该移动棚室为保暖棚,与农业种植用大棚从结构和用途等均不同,并不能用来农业种植。申请号为201520628590.2,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节省土地的农业移动种植装置,该技术公开了一种节省土地的农业移动种植装置,包括梯形主支架、喷洒接头、万向轮和储水桶,梯形主支架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种植平板,种植平板宽度由上而下依次增加,梯形主支架顶端设置有储水桶,储水桶底部通过连接管贯穿梯形主支架连接设置喷洒接头,梯形主支架底部设置万向轮,梯形主支架上设置推手。该种植支架是设置在地面上的立体多层结构,每层铺设培养土,实现多层种植,增加了单位土地种植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该种植支架各层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高度,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并且种植平板内增设有滤水板,使得种植平板内的培养土不被水冲散,增加培养土的种植时间。该种植装置只能够应用于平地上,对于高低不平的山地,该装置将不能够使用。另外实现多层种植,该装置对于攀缘作物的种植将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挖掘土地潜力,增产增收,为了提高山地利用率,将攀缘植物的行距由无产值面积变为产值面积,提供了一种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所述立体移动种植棚为呈圆台式的棚壁支架,棚壁支架外侧铺设玉米秸秆帘;所述棚壁支架顶部活动连接顶盖;所述棚壁支架为若干单体弧形支架间隔活动连接而成的圆台形支撑架;单体弧形支架为2根竖向支撑杆,中部和底部分别用弧形加强筋固定连接,形成梯形的单体弧形支架;所述竖向支撑杆外侧,对应于中部弧形加强筋的位置还设置有中空卡槽,中空卡槽内卡接连接钩;所述竖向支撑杆中间位置还安装有挂梯外钩;所述竖向支撑杆内侧间隔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杆,水平支撑杆上活动连接支撑板。所述圆台式棚壁支架顶部还可以设置有棚顶圆形支撑架,棚壁支架顶端与棚顶圆形支撑架可旋转连接;所述顶盖卡接在棚顶圆形支撑架上。所述连接钩为弧形连接钩;单体弧形支架通过连接钩连接为圆台形支撑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食用菌袋。进一步,所述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的棚内设置可移动菌袋架,所述可移动菌袋架为上小下大的塔形结构,可移动菌袋架的每一单层菌袋架对应于支撑板设置。活动菌袋架不仅对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支撑板由于菌袋过重而向种植棚内倒塌,且进一步填补了棚内空间,进一步利用了土地上部的空间。所述单体弧形支架底部还设置有出入门框,出入门框上活动连接玉米秸秆门帘。玉米秸秆帘的各玉米秸秆之间设置1-1.5cm的间隙,以便于作物的卷须缠绕爬升。所述竖向支撑杆上部1/3处、底部1/3处和底边分别用弧形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棚壁支架为钢架结构,用14#、16#或18#废旧钢筋焊接而成;所述单体弧形支架底边加强筋长度为1m,顶部弧形长度为5cm,竖向支撑杆长度为3m,所述棚壁支架底部圆形直径为5m,顶部圆形直径为0.8m;水平支撑杆长度为20-30cm。使用时,将钢架结构组装成棚架结构,然后将其架设于地面,棚壁外搭设玉米秸秆帘,竖向支撑杆中间位置还安装有挂梯外钩;便于挂梯,方便上下剪枝、采摘管理。竖向支撑杆内侧间隔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杆,水平支撑杆上活动连接支撑板,作为菌袋架,便于分层摆放食用菌袋。玉米秸秆编织帘固定在圆台架外周围、顶盖、门帘。雨季可以在菌袋架上覆盖塑料布。主要适用于攀缘植物,尤其适用于卷须类如西瓜、苦瓜、丝瓜、瓜蒌、黄瓜等。也可以通过矮化密植进行剪枝、拉枝,造型用于枣树、杏树、桃树、枸杞子、金银花、葡萄等形成圆台式立体型,可用于观赏、采摘等。农作物种植都有相应规定或者行业规定的株距行距,大部分攀缘蔬菜瓜果株距为40cm左右,行距为50cm左右。本技术所述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底部圆直径为5m,棚的周长接近16m,如果植物株距为40cm,行距为50cm,围绕棚底部周长外侧种植蔓生作物,可种植40株,40株每株行距为50cm,每株占地面积0.2m2,如果按照传统方法种植,40株占地面积为8m2,根据现用传统方法,蔓生作物还需要用竹竿搭架蔓条向上延伸缠绕竹竿生长,如此小的行株距无法种植。土壤形成了浪费。现有方法用竹竿搭架,让蔓条向上延伸缠绕竹竿生长,但是竹竿架一般高度为2米,而攀缘植物的蔓条可以高于2米,竹竿高度完全不足以促进蔓条生长。本技术通过圆台式棚周围种植攀缘作物,代替了现有的竹竿搭架,棚壁斜坡长度为3米,这时节省了植物攀缘生长的行距面积。棚内安装有菌袋架和活动菌袋架,可以培育食用菌,在棚与棚之间还可以种植其他作物如药材、喜阴花卉等,这样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做到了提高土地的种植使用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根据实验,一年棚内的菌菇可回收建棚成本,而钢结构1次建成经推测可用30年,玉米秸秆编织帘3年更换一次。本技术所述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经检测,在太原地区,棚内外温度可以差5-8℃,如棚外自然气温最高34℃,棚内温度为26℃左右,棚外自然温度为30℃,棚内温度为24℃左右。如果棚外自然温度为26℃,棚内的温度为21℃左右。总体测试结果为:棚外自然气温越高,棚外与棚内的温差越大,棚外自然气温越低,棚外与棚内温差就越小。棚内外温差与建棚位置、风向、棚内外空气流通调节,蔓生植物的茎叶遮阳密度都有关系,掌握好棚内外的温差,适合菌菇生长要积累一定的管理技术。棚内湿度相对较好控制,一般保持在65-75%的湿度即可。棚内安设水缸替换原有设置的移动菌袋架,水缸中装水,起到降温的作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移动种植棚为呈圆台式的棚壁支架(2),棚壁支架(2)外侧铺设玉米秸秆帘;所述棚壁支架(2)顶部活动连接顶盖(3);/n所述棚壁支架(2)为若干单体弧形支架(2.1)间隔活动连接而成的圆台形支撑架;单体弧形支架(2.1)为2根竖向支撑杆(2.11),中部和底部分别用弧形加强筋(2.12)固定连接,形成梯形的单体弧形支架(2.1);/n所述竖向支撑杆(2.11)外侧,对应于中部弧形加强筋(2.12)的位置还设置有中空卡槽(2.13),中空卡槽内卡接连接钩(2.2);/n所述竖向支撑杆(2.11)中间位置还安装有挂梯外钩(2.3);/n所述竖向支撑杆(2.11)内侧间隔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杆(2.4),水平支撑杆(2.4)上活动连接支撑板(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移动种植棚为呈圆台式的棚壁支架(2),棚壁支架(2)外侧铺设玉米秸秆帘;所述棚壁支架(2)顶部活动连接顶盖(3);
所述棚壁支架(2)为若干单体弧形支架(2.1)间隔活动连接而成的圆台形支撑架;单体弧形支架(2.1)为2根竖向支撑杆(2.11),中部和底部分别用弧形加强筋(2.12)固定连接,形成梯形的单体弧形支架(2.1);
所述竖向支撑杆(2.11)外侧,对应于中部弧形加强筋(2.12)的位置还设置有中空卡槽(2.13),中空卡槽内卡接连接钩(2.2);
所述竖向支撑杆(2.11)中间位置还安装有挂梯外钩(2.3);
所述竖向支撑杆(2.11)内侧间隔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杆(2.4),水平支撑杆(2.4)上活动连接支撑板(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式棚壁支架(2)顶部还设置有棚顶圆形支撑架(1),棚壁支架(2)顶端与棚顶圆形支撑架(1)可旋转连接;所述顶盖(3)卡接在棚顶圆形支撑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攀缘作物与食用菌共培养的立体移动种植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钩(2.2)为弧形连接钩;单体弧形支架(2.1)通过连接钩(2.2)连接为圆台形支撑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攀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嘉鑫王帅宁胡展硕王宏红王真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洪盛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