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2862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体景观、水景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斜底水池,还包括:混合加药模块、分流滤液模块和沉淀吸附导出模块;所述混合加药模块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混合加药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送液管;所述分流滤液模块的两端均伸出设置有连接导流管,一端的连接导流管与三通管连通,另一端的连接导流管与沉淀吸附导出模块连通,通过斜底的设计,使得水池内的杂质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行聚集,配合沉淀吸附导出模块将沉淀抽离,减少循环水处理的压力,通过多层过滤,使得水中的杂质进一步降低,再通过加药处理,使得循环中的水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同时配合滤网板的转动清洗和复位,显著提升装置的维护性。显著提升装置的维护性。显著提升装置的维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景观喷泉领域,具体是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喷泉作为最常见的景观,在各种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和园林的设计中经常出现,众所周知,喷泉一般是为了造景的需要 ,通过人工建造的具有装饰性的喷水、流水、落水装置,喷泉可以增强周围空气湿度 ,降尘 ,降低气温,甚至互动娱乐,但人工建造的景观喷泉池,池内的水多是死水,常年暴露在外或预埋在地下,若不定期对池内水进行更换,池水会产生大量垃圾及悬浮物,喷泉池内壁上也会生长青苔等,在高温暴晒下,青苔漂浮在水面,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散发恶臭气体,造成环境和空气污染。除此之外,各类杂质颗粒物较多也会造成沙缸过滤器的提前损坏和喷泉喷头的堵塞,从而严重影响景观效果,甚至烧坏水泵、控制电机等设备,增加维护成本,甚至造成浪费水资源的后果。
[0003]虽然当前的景观喷泉也用了循环处理的设备,但是在整体设计上存在明显缺陷,具体表现在在杂质的分离导出方面、加药自净能力方面、循环处理的维护性方面,造成污水循环处理的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斜底水池,还包括:混合加药模块、分流滤液模块和沉淀吸附导出模块;所述混合加药模块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混合加药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送液管;所述分流滤液模块的两端均伸出设置有连接导流管,一端的连接导流管与三通管连通,另一端的连接导流管与沉淀吸附导出模块连通,三通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吸附导出模块设置在斜底水池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合加药模块包括混合导流筒和加药机构,混合导流筒的两端分别与三通管和送液管连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药机构包括混合安装筒内设置的放药导流筒,放药导流筒的筒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液孔,放药导流筒的一侧设置有输液管,输液管内部设置有溢流阀,且输液管伸出混合导流筒的一端设置有加药筒。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药筒的一端设置设置有增压机,加药筒上设置有加药管,加药管的外端设置有旋盖。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底水池的一侧配合送液管设置有弧面挡流板,弧面挡流板的一端通过复位转轴连接在斜底水池的内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吸附导出模块包括沉淀池,沉淀池设置在斜底水池上,沉淀池与斜底水池连接处设置有吸附导出结构。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附导出结构包括沉淀池与斜底水池连接处对称设置的转动弧面滤网,转动弧面滤网的一端均通过驱动转轴与沉淀池内壁连接,转动弧面滤网正对的斜底水池内设置有折弯导流管,折弯导流管的一端配合斜底水池内壁设置有导料泵,伸出斜底水池的导料泵上设置有连接法兰,折弯导流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吸附罩。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流滤液模块包括滤液导流筒,滤液导流筒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导流管连通,一端的导流管通过水泵与沉淀池连通,滤液导流筒的一侧通过转轴设置有转动盖板,转动盖板的边缘设置有压合密封圈,转动盖板朝向滤液导流筒内部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滤网板。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液导流筒两侧的连接导流管上连通设置有分流管,滤液导流筒与水泵之间的连接导流管内设置有电磁阀,分流管靠近水泵的一端设置有溢流阀。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底水池内部设置有多孔导流隔板,三通管三端均设置有电磁阀。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斜底的设计,使得水池内的杂质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行聚集,配合沉淀吸附导出模块将沉淀抽离,减少循环水处理的压力,通过多层过滤,使得水中的杂质进一步降低,再通过加药处理,使得循环中的水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同时配合滤网板的转动清洗和复位,显著提升装置的维护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中转动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1]1、进水管;2、电磁阀;3、三通管;4、连接导流管;5、水泵;6、沉淀池;7、连接法兰;8、导料泵;9、折弯导流管;10、斜底水池;11、多孔导流隔板;12、旋盖;13、增压机;14、加药管;15、放药导流筒;16、放液孔;17、输液管;18、溢流阀;19、加药筒;20、混合导流筒;21、送液管;22、复位转轴;23、弧面挡流板;24、分流管;25、滤网板;26、转动盖板;27、压合密封圈;28、滤液导流筒;29、转动弧面滤网;30、驱动转轴;31、吸附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0024]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斜底水池10,还包括:混合加药模块、分流滤液模块和沉淀吸附导出模块;所述混合加药模块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3,混合加药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送液管21;所述分流滤液模块的两端均伸出设置有连接导流管4,一端的连接导流管4与三通管3连通,另一端的连接导流管4与沉淀吸附导出模块连通,三通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管1;所述沉淀吸附导出模块设置在斜底水池10上。
[0025]所述分流滤液模块包括滤液导流筒28,滤液导流筒28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导流管4连通,一端的连接导流管4通过水泵5与沉淀池6连通,滤液导流筒28的一侧通过转轴设置有转动盖板26,转动盖板26的边缘设置有压合密封圈27,转动盖板26朝向滤液导流筒28内部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滤网板25,所述滤液导流筒28两侧的连接导流管4上连通设置有分流管24,滤液导流筒28与水泵5之间的连接导流管4内设置有电磁阀2,分流管24靠近水泵5的一端设置有溢流阀18。
[0026]通过水泵5将沉淀池6内的液体抽出,通过连接导流管4导入滤液导流筒28,通过层叠设置的滤网板25进行多级过滤,导入三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斜底水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加药模块、分流滤液模块和沉淀吸附导出模块;所述混合加药模块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混合加药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送液管;所述分流滤液模块的两端均伸出设置有连接导流管,一端的连接导流管与三通管连通,另一端的连接导流管与沉淀吸附导出模块连通,三通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吸附导出模块设置在斜底水池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加药模块包括混合导流筒和加药机构,混合导流筒的两端分别与三通管和送液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机构包括混合安装筒内设置的放药导流筒,放药导流筒的筒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液孔,放药导流筒的一侧设置有输液管,输液管内部设置有溢流阀,且输液管伸出混合导流筒的一端设置有加药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筒的一端设置设置有增压机,加药筒上设置有加药管,加药管的外端设置有旋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喷泉池污水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底水池的一侧配合送液管设置有弧面挡流板,弧面挡流板的一端通过复位转轴连接在斜底水池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喷泉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庚峰郭志强杨济源江涛魏悦卿李昌臻朱科成戴灵通戴其琛代棋帆
申请(专利权)人:悦景全域体验杭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