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797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刺固定支架,包括:主体、固定结构和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挤压部、动力传输部和动力部;主体上设置有对动力部进行安装的腔体,腔体在相对于B超探头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敞口区域,敞口区域分别分布在两部分上;动力传输部和挤压部均设置在敞口区域内,动力传输部在动力部的动力作用下对挤压部进行挤压,挤压部通过自身形变而超出主体表面,对B超探头进行挤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位于固定结构两侧的定位结构对B超探头的挤压力与定位结构对B超探头的挤压力之间形成抗衡,从而实现穿刺固定支架相对于B超探头位置的确定,充分保证了整个穿刺固定支架前部、中部和尾部固定的稳定性。中部和尾部固定的稳定性。中部和尾部固定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刺固定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穿刺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如图1和2所示,在通过穿刺器对人体组织进行提取的过程中,通过B超探头01对组织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而对B超探头01和穿刺器进行连接的穿刺固定支架02决定着最终组织获取位置的准确性。穿刺固定支架02在使用过程中与B超探头01固定连接,通过其上所设置的贯通孔位021对穿刺器进行导引,使其在穿刺枪的动力供给下最终到达准确的组织获取位置。
[0003]目前现有的穿刺固定支架02结构形式包括导向部分022、前固定部023和后固定部024,其中,贯通孔位021则开设在导向部分022上。在安装完成后,导向部分022贴合在B超探头01表面,沿B超探头01长度方向设置,前固定部023包括关于导向部分022对称的两曲面部分,与导向部分022连接后通过对B超探头的局部包覆而实现导向部分022前端的固定;而确保整个穿刺固定支架02相对于B超探头01位置稳定性的关键在于后固定部024的使用,其为较为传统的抱箍形式,具有敞开端,且敞开端两边缘向外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刺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贴合在B超探头表面,且内部设置有贯通通道,所述贯通通道对穿刺器进行导向;固定结构,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对所述B超探头的环向外表面至少进行局部包覆,所述主体在所述贯通通道长度方向上包括位于所述固定结构两侧的两部分;定位结构,包括挤压部、动力传输部和动力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对所述动力部进行安装的腔体,所述腔体在相对于所述B超探头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敞口区域,所述敞口区域分别分布在所述两部分上;所述动力传输部和挤压部均设置在所述敞口区域内,所述动力传输部在所述动力部的作用下对所述挤压部进行挤压,所述挤压部通过自身形变而超出所述主体表面,对所述B超探头进行挤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为丝杆结构,所述动力传输部为丝母结构,所述丝杆结构局部延伸至所述腔体外部,供操作者施力而转动,所述丝母结构在所述敞口区域的限制下进行直线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与所述动力传输部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为S型片体结构,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丝母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的末端为自由端;在所述动力传输部的挤压下,所述第一弯折段发生形变而获得向所述动力传输部贴近的趋势,所述第二弯折段在形变过程中对所述B超探头进行挤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为S型片体结构,包括平滑连接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晓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