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除氟剂及含氟废液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64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除氟剂及含氟废液处理工艺,属于含氟废液除氟技术领域。针对氟离子浓度≤10mg/L的排放标准以及≤1.0mg/L的排放标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除氟剂中氯化钙、磷酸氢二钠、聚合硅酸铝铁和聚合氯化铝各组分的用量,采用化学沉淀和化学吸附法,形成比CaF2溶度积更小的沉淀,且采用正电荷密度高、吸附性能好的高分子电解质,分别利用CaF2或磷矿粉为晶核,高效的将氟离子降到限值以下。高效的将氟离子降到限值以下。高效的将氟离子降到限值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除氟剂及含氟废液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氟废液除氟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除氟剂及含氟废液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氟超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如破坏钙磷代谢、氟斑牙、氟骨病等症状,还对神经系统和细胞膜造成损害;此外,环境中过量的氟也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会使动物患上慢性氟中毒。世卫组织建议饮用水中的氟离子浓度不超过1.5mg/L,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对含氟废水的排放有不同标准,如《钢铁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13456

2012)、《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

2008)等规定氟离子的排放上限为10mg/L,《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要求氟离子≤10mg/L,江苏省《化工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939

2020)中要求氟离子≤6mg/L,山东省的地方标准(DB37/3416.3

2018)要求氟离子≤2mg/L,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049

2006)规定集中供水出厂水氟离子浓度≤1.0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明确
Ⅰ‑Ⅲ
类水中氟离子浓度≤1.0mg/L,
Ⅳ‑Ⅴ
类水中氟离子浓度≤1.5mg/L。同时,一些其他省份对污水中氟离子处理陆续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严格限制自然水体、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氟含量是非常必要的。
[0003]在工业废水中,氟超标的现象广泛存在,矿物开采、金属冶炼、有机化工、半导体生产、电子元器件加工、手机电视液晶面板生产等是含氟工业废水的最主要来源。例如不锈钢生产流程需要“酸洗”步骤来去除钢材表面的氧化层,该酸液常为氢氟酸、硝酸与硫酸的混合液,酸洗处理后产生的废酸液的典型成分如表1所示。液晶面板生产也常常需要酸洗,来蚀刻掉未被光刻胶遮挡的薄膜氧化层。这些难以避免的酸洗步骤带来大量酸洗混合废液,其特点为:(1)氟离子浓度高,常在300mg/L至2500mg/L之间;(2)pH值低,常低于2;(3)重金属背景,富含多种重金属,且与氟形成多种形态的络合物。此类工业废水量大、尾端固废产量多,历来是相关行业的环保难题。
[0004]表1不锈钢行业酸洗废液的典型成分
ꢀꢀꢀꢀꢀꢀꢀꢀꢀꢀꢀꢀꢀꢀꢀꢀꢀꢀꢀꢀꢀꢀ
(单位:mg/L)
[0005][0006]此类酸洗废液的常规处理工艺为化学还原

熟石灰沉淀法,即酸洗废液经过调节池混合后,用还原剂(常采用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将一类污染物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再使用熟石灰或可溶性钙盐(如氯化钙)除氟和沉降金属。该工艺的缺点为常常需要过量投加熟石灰,氟清除效果不好,且产生大量混合污泥。此类混合污泥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钙、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未反应完全的熟石灰、碳酸钙等。该混合污泥的回收或处置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且容易伴发二次污染,故被认定为危险废物(中国国家危险废物目录编号HW17、HW32、HW34)。
[0007]为了解决该高氟重金属背景废酸液难处理的问题,人们做了许多尝试,但都面临
了不同的问题。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574450A采用了改进型的Andritz喷雾焚烧法(Ruthner法),利用高温分解法回收HF、HNO3及不锈钢金属氧化粉,但此工艺投资昂贵,对设备防腐要求高,目前只能由国外引进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711617B采用了硫酸置换工艺,利用低价值硫酸置换HF、HNO3混合酸中的酸根离子,在升温减压的条件下蒸发冷凝回收HF、HNO3,但该工艺同样对于管道设备的耐腐蚀性要求较高,同时产生新的强酸废液。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940667U本质上是利用离子交换法来回收游离态的HF、HNO3,未能回收络合态的氟化物,总回收率低,并且还有大量的混合酸盐残液需进行环保处理,总体资源利用度低。
[0008]近些年来,利用两段法来处理含氟酸洗废液逐渐涌现出来。其主旨路线是将重金属污泥与氟化钙污泥分别沉降,然后再资源化利用,金属污泥可用作贵金属和不锈钢的冶炼原料,氟化钙污泥可以作为水泥或耐火材料的矿化剂等建材添加剂来出售。然而,此方法在快速、高效、经济的沉降氟离子上还存在瓶颈。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310647A采用两段法处理不锈钢酸洗废液,先回收部分废酸再分流污泥,但在其选用的pH 3.0附近H
+
对Ca
2+
有强烈的竞争性抑制,氟化钙很难沉降完全,后续所得的金属氢氧化物污泥实质上也是混合污泥,属于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不完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217825A同样采用两段法处理不锈钢酸洗废液,但其利用石灰乳液直接沉降氟化钙过于简单,该方法由于CaF2较高的溶度积和微晶沉淀包裹溶质等原因,处理后的氟离子浓度常常在20mg/L左右,不能达到行业标准限值10mg/L以下,同时,常需过量投加钙盐试剂,试剂费用过高且产生的固废较多。
[0009]总体而言,对于传统的化学还原

熟石灰沉淀法的资源化利用、固废无害化的工艺改造,两段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工艺路线,原有设备工艺可以充分利用,资金投入少,通过污泥分流可以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但在除氟端找到一种快速、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除氟手段/工艺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除氟剂及含氟废液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除氟不彻底、效率低、过量投加试剂等问题,使含氟废液处理工艺形成满足资源化利用的闭环。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除氟剂(WY

F1),以质量份计,所述除氟剂包括氯化钙35

50份、磷酸氢二钠25

35份、聚合硅酸铝铁5

15份、聚合氯化铝20

30份。
[0013]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含氟废液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1,向含氟废液中加入可溶性钙盐进行反应,之后加入2

10mg/L的聚丙烯酰胺;
[0015]步骤2,向步骤1所得含氟废液中加入除氟剂,之后加入聚丙烯酰胺;
[0016]步骤2中所述含氟废液中除氟剂与氟离子的质量浓度之比不小于35;
[0017]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丙烯酰胺的添加浓度为2

10mg/L,反应参数为:控制pH值在7

7.5,搅拌速度为120rpm,反应15

45分钟。
[0018]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除氟剂的加入方式为整体加入或者依次加入氯化钙、磷酸
氢二钠、聚合硅酸铝铁,各自溶解、反应后,再加入聚合氯化铝,依次加入效果更加。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氟剂,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计,所述除氟剂包括氯化钙35

50份、磷酸氢二钠25

35份、聚合硅酸铝铁5

15份、聚合氯化铝20

30份。2.一种含氟废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向含氟废液中加入可溶性钙盐进行反应,之后加入2

10mg/L的聚丙烯酰胺;步骤2,向步骤1所得含氟废液中加入除氟剂,之后加入聚丙烯酰胺;步骤2中所述含氟废液中除氟剂与氟离子的质量浓度之比不小于3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氟废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聚丙烯酰胺的添加浓度为2

10mg/L,反应参数为:控制pH值在7

7.5,搅拌速度为120rpm,反应15

45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氟废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除氟剂的加入方式为整体加入或者依次加入氯化钙、磷酸氢二钠、聚合硅酸铝铁,各自溶解、反应后,再加入聚合氯化铝。5.一种含氟废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向含氟废液中加入可溶性钙盐进行反应,之后加入2

10mg/L的聚丙烯酰胺,生成氟化钙沉淀,将氟化钙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伟王林变刘涌赵浩白欣越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国际电力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