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部按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259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部按压装置,包括按压部和带,所述按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转动部连接,所述带的第二端部与第二转动部连接,其采用按压部整体按压的形式进行胸部按压动作,完全放弃了现有按压器采用气缸、丝杆等顶出按压头的形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转动部的摆动转化成按压部的按压,方式简单,便于携带。便于携带。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部按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胸部按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胸部按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其中院外猝死达72%

80%,因此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心脏病突发患者得以生存的第一个环节。心脏骤停在4分钟内进行抢救为最佳时机,在院外如果等待医生或救援人员赶来,往往为时已晚。传统的心肺复苏主要是采用胸外人工用手按压的方式(罕见开胸手术时直接心脏按压),但是本方法易造成按压疲劳、按压力度不恒定,按压节律不规整等特点,特别是需要长时间按压时,易造成病人抢救成功率的下降,同时操作手法不正确易造成病人胸骨损伤。因此在公共场合及人流量较大的场所配备电动心肺复苏设备显得较为急迫。
[0003]目前,诸如美国、日本等医疗发达地区已经按照人口密度进行急救设备配备,在公共场所配置相关机械急救装备。国内目前也已经开始,在全国公共场所安装,公共场所安装体外心脏急救设施工作。但是目前只有AED除颤设备,而没有更为重要的胸外按压设备,其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公共场所使用的便携式心肺复苏设备大多采用气缸顶出按压头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一般似的设备体积较大,操作不便,很难在公共场所推广使用。
[0004]如专利文献CN201356780Y涉及一种小型化便携式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包括压缩氧气罐,压缩氧气罐的端部设有减压阀,二位三通急停开关的输入端口连接减压阀,二位三通急停开关的输出端口通过气体传输管连接气缸组件,在气缸组件的底部设有气缸底板,绷带的一端连接气缸底板,绷带的另一端连接绷带垫板。其综合了胸腔挤压方式和胸腔按压方式,使心脏的复苏更有效;
[0005]专利申请文献CN108969339A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装置及其心肺复苏的方法,属于心肺复苏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手环、护套和按压带;护套套于人体胸腔上,护套上设有锁扣,护套上设有按压头,按压头的下端面为弹性按压条,弹性按压条上设有位移感应器;按压头内设有压力控制腔,压力控制腔的一侧设有进气口;按压头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内设有压力控制单元,压力控制单元的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收紧装置,按压带一端与收紧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护套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生命体征监测手环、位移感应器无线连接。
[0006]上述专利文献CN201356780Y采用气缸顶出按压头的形式进行按压的,专利申请文献CN108969339A通过控制器的控制以及按压头、护套的共同作用,对患者进行机械式心肺复苏动作;但是其按压结构以及实现按压的方式较复杂,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便携式心肺复苏按压设备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而提供一种全新的胸部按压装置,也可为心肺复苏装置。
[0008]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胸部按压装置,包括按压部和环绕胸腔的带,所述按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转动部连接,所述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二转动部连接,所述带环绕胸腔外周。
[0009]优选地,所述按压部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转动。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一转动件,第一转动件与第一摆臂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一摆臂转动,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摆臂和第二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与第二摆臂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带动第二摆臂转动,所述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摆臂连接,所述带的第二端部与第二摆臂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转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一转动件,第一转动件与第一摆臂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一摆臂转动,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摆臂和第二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与第二摆臂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带动第二摆臂转动,所述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摆臂连接,所述带的第二端部与第二摆臂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摆动,所述第一摆臂能够带动第一端部移动,所述第二摆臂能够带动第二端部移动。具体地,所述按压部接通电源后,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同步摆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往上摆动时,收缩带,缩短围绕胸腔的带周长,驱使患者胸腔横截面缩小,产生胸腔内正压,对心脏形成立体挤压收缩;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往下摆动回归原位时,驱使带动围绕胸腔的带主动回归初始周长,驱使患者胸腔横截面恢复原始大小,驱使胸腔内形成负压,心脏在负压作用下舒张,增加心脏内腔负压,血流回流心脏。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一横杆连接,所述第二摆臂包括第二摆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摆杆和第二横杆连接;
[0015]所述第一横杆通过第一摆杆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横杆通过第二摆杆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所述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横杆连接,所述带的第二端部与第二横杆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摆杆为2个,第一转动件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摆杆连接,第一转动件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摆杆连接,2个第一摆杆之间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摆杆为2个,第二转动件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摆杆连接,第二转动件另一端与另1个第二摆杆连接,2个第二摆杆之间有第二横杆。
[0017]优选地,所述按压部呈“十字”型结构,按压部的按压面为“十字”型结构;所述按压部包括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按压部的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内。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件位于第一延伸臂内部,2个第一摆杆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臂的两侧,所述第二转动件位于第二延伸臂内部,2个第二摆杆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臂的两侧。
[0019]优选地,所述按压部呈矩形结构,按压部的按压面为矩形结构;2个第一摆杆分别对称设置于按压部短边的两侧,2个第二摆杆分别对称设置于按压部另一短边的两侧。
[0020]优选地,所述按压部呈椭圆形结构,按压部的按压面为椭圆形结构;2个第一摆杆
分别对称设置于按压部短轴的两侧,2个第二摆杆分别对称设置于按压部另一短轴的两侧。
[0021]优选地,所述按压部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为凸部,第一部位于第二部的中间位置,2个第一摆杆分别位于第二部的短边的两侧,2个第二摆杆分别位于第二部的另一短边的两侧,所述凸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1个第一摆杆和1个第二摆杆。
[0022]优选地,所述带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延伸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设置延伸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一转动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面和第二转动部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带还包括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三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延伸面,所述第二接触面和第三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延伸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第一延伸面、第三接触面、第二延伸面和延伸面依次连接,所述第三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部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部和带,所述按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转动部连接,所述带的第二端部与第二转动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部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转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部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一转动件,第一转动件与第一摆臂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一摆臂转动,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摆臂和第二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与第二摆臂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带动第二摆臂转动,所述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摆臂连接,所述带的第二端部与第二摆臂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部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一横杆连接;所述第二摆臂包括第二摆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摆杆和第二横杆连接;所述第一横杆通过第一摆杆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横杆通过第二摆杆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所述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横杆连接,所述带的第二端部与第二横杆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胸部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杆为2个,第一转动件一端与其中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伟方章军辉陈贝利孟凡奎刘立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尚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