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彩色共生矩阵的再生混合细骨料分类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51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基于彩色共生矩阵的再生混合细骨料混合比分类方法,涉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领域;具体为对再生混合细骨料图像处理成正方形图像,将处理后得到的图像转换到HSV空间,提取H、S、V三个色彩分量,得到伪灰度图像;将伪灰度图像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对每张图像的H、S、V分别提取二阶矩、对比度、相关性、逆差距、均值和、熵、和方差、差方差的特征参数,得到每张图像的特征矩阵;将特征矩阵输入到BP神经网络与SVM中进行识别,获取分类精度并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网格搜索算法对分类结果进行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再生混合细骨料中旧砂浆和再生砖混合比确定的问题,提高了再生混合细骨料中成分混合比识别的准确性。骨料中成分混合比识别的准确性。骨料中成分混合比识别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彩色共生矩阵的再生混合细骨料分类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彩色共生矩阵的再生混合细骨料分类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每年新建建筑和拆除旧建筑都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每年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约占40%以上,废砖也约占40 %以上,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尤为关键。目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可用作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路基填料和路面基层、路面再生混凝土等骨料中的细骨料,为了控制再生砖骨料混凝土或路基、路面基层、路面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需要控制骨料中再生混合骨料的取代率,对于再生细骨料(粒径不大于4.75mm),由于粒径小,再生细骨料中旧砂浆和再生砖骨料难于裸眼识别,由此造成工程中和实验室内都无法准确确定再生混合细骨料中旧砂浆和再生砖的混合比,影响了对混合细骨料的合理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细骨料(旧砂浆和再生粘土砖混合料)混合比图像分类识别方法。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基于彩色共生矩阵的再生混合细骨料混合比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图像处理:对再生混合细骨料的图像进行处理,将其透视变换成正方形图像,所述再生混合细骨料由旧砂浆细骨料和再生粘土砖细骨料组成。
[0006]b)采用彩色共生矩阵的方法提取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图像特征:将处理后得到的图像全部转换到HSV空间,并提取H、S、V三个色彩分量,得到的图像定义为伪灰度图像。
[0007]c)将得到的伪灰度图像随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训练集,另一部分为测试集;对训练集和测试集每张图像的H、S、V分别提取8个特征参数,所述的8个特征参数为二阶矩、对比度、相关性、逆差距、均值和、熵、和方差、差方差,得到每张图像的24维特征矩阵。
[0008]d)将每张图像的24维特征矩阵输入到BP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SVM)中进行识别,获取分类精度,并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网格搜索算法对分类结果进行优化。
[0009]e)从测试集中随机取出≥50%样本进行测试,测试其分类正确率≥85%,训练结束。
[0010]优选的,所述再生混合细骨料的制备过程为:采用再生旧砂浆和再生粘土砖,对其分别破碎,采用4.75mm和0.15mm筛,制备细骨料;然后使用筛分后的细骨料制备0.15mm~0.3mm,0.3mm~0.6mm,0.6mm~1.18mm,1.18mm~2.36mm和2.36mm~4.75mm五个粒级中的标准样品,分别取五个粒级中的任意单一粒径区间的再生旧砂浆样品和再生粘土砖样品,然后按一定体积比配置混合样品。
[0011]优选的,配置的混合样品中,再生旧砂浆样品和再生粘土砖样品的体积比为10:0、9:1、8:2、7:3、6:4、5:5、4:6、3:7、2:8、1:9和0:10。
[0012]优选的,再生混合细骨料图像的获取方式为:将再生混合细骨料的样品置于拍照箱体的中心;按照拍照箱体的顶板几何中心、几何中心到对角线连线中点共5个点位调焦拍照。
[0013]更优的,所述拍照箱体为一立方体或长方体,顶面和底面为正方形,拍照箱体的顶板设置有拍摄装置,所述拍照箱体内设置有光源。
[0014]优选的,再生混合细骨料的图像≥3000
×
3000 像素(ppi)。
[0015]优选的,所述图像处理是通过透视变换矩阵将不规则四边形的图像透视变换成正方形图像。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彩色共生矩阵和支持向量机的算法,得到了对混合细骨料中旧砂浆和再生粘土砖混合比的分类识别方法,对混合细骨料中旧砂浆和再生粘土砖混合比进行识别,解决了无法准确确定再生混合细骨料中旧砂浆和再生砖混合比的问题,提高了再生混合细骨料中成分混合比识别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分类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拍照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拍照点位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1中构建数据集实验示例。
[0021]图中,1为侧板,2为底板,3为条形LED灯,4为透明薄板,5为样品,6为顶板,7为预留孔,8为拍照点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23]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彩色共生矩阵的再生混合细骨料分类识别方法,具体为以下步骤:1、采用再生旧砂浆和再生粘土砖,对其分别破碎,采用4.75mm和0.15mm筛,制备细骨料。然后使用筛分后的细骨料制备0.15mm~0.3mm,0.3mm~0.6mm,0.6mm~1.18mm,1.18mm~2.36mm和2.36mm~4.75mm五个粒级中的任意一个粒径区间的标准样品,其中旧砂浆样品编号依次为C0.15、C0.30、C0.60、C1.18和C2.36,再生粘土砖颗粒样品编号依次为M0.15、M0.30、M0.60、M1.18和M2.36,然后分别再烘干。本实施例中采用0.3mm~0.6mm标准方孔筛对破碎后的颗粒筛分,分别制备旧砂浆样品C0.30和再生粘土砖样品M0.30,然后再烘干。
[0024]2、分别取再生旧砂浆样品C0.30和再生粘土砖样品M0.30,然后按体积比为10:0、9:1、8:2、

、1:9和0:10,共计11个比例配置混合样品,并混合均匀。
[0025]3、制备拍照箱体:箱体为立方体,内部空心,边长为25cm。包括:底板2、侧板1和顶
板6,侧板1与底板2和顶板6可分离,侧板1相互连接为一体。侧板内侧粘贴白色反光布。底板2靠箱体内部一侧平铺绿色幕布,幕布上放置透明薄板4,透明薄板4为正方形平底蝶形,中部尺寸为10cm
×
10cm,四周侧边高于中心平板2mm。顶板6中心开圆形的预留孔7,预留孔7大小与照相机镜头外径相匹配,顶板6尺寸大于侧板1所为平面尺寸,并可水平移动。侧板1内侧靠近上边缘四边安装与底边平行的条形LED灯3,使4条LED灯在底部投射的光照亮度基本均匀。见图2和图3。
[0026]4、制备图像分类识别训练集与测试集4.1样品拍照。把拍照箱体底板放置于平整工作台上,把透明薄板4置于底板中心,取一份制备好的混合样品,平铺于正方形透明板10cm
×
10cm中心区域,使样品分布均匀,然后依次放置侧板1,打开LED灯开关,盖上顶板6,并在顶板6的预留孔7中安装单反照相机,调试完毕后,按照顶板几何中心、几何中心到对角线连线中点共5个点位调焦拍照,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彩色共生矩阵的再生混合细骨料混合比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图像处理:对再生混合细骨料的图像进行处理,将其透视变换成正方形图像,所述再生混合细骨料由旧砂浆细骨料和再生粘土砖细骨料组成;b)采用彩色共生矩阵的方法提取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图像特征:将处理后得到的图像全部转换到HSV空间,并提取H、S、V三个色彩分量,得到的图像定义为伪灰度图像;c)将得到的伪灰度图像随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训练集,另一部分为测试集;对训练集和测试集每张图像的H、S、V分别提取8个特征参数,所述的8个特征参数为二阶矩、对比度、相关性、逆差距、均值和、熵、和方差、差方差,得到每张图像的24维特征矩阵;d)将每张图像的24维特征矩阵输入到BP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中进行识别,获取分类精度,并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网格搜索算法对分类结果进行优化;e)从测试集中随机取出≥50%样本进行测试,测试其分类正确率≥85%,训练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彩色共生矩阵的再生混合细骨料混合比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混合细骨料的制备过程为:采用再生旧砂浆和再生粘土砖,对其分别破碎,采用4.75mm和0.15mm筛,制备细骨料;然后使用筛分后的细骨料制备0.15mm~0.3mm,0.3mm~0.6mm,0.6mm~1.18mm,1.18m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军刘振祥白艳萍焦宇倩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