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自动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246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自动化处理装置,包括排水管、连接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排水管安装在建筑物的排水口处,且排水管下端设置有连接单元,沿连接单元下端设置有过滤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一般在对雨水进行收集时,多是将雨水通过排水管流至集水腔内,由于排水管与集水腔无法固定,因此易造成雨水溅出,且雨水需要人工将其周转至储水池内,无法将集水腔内的雨水完全排出,从而雨水易对集水腔内壁造成腐蚀;目前的雨水在收集完成之后,大部分不对其进行过滤处理,直接将其投入使用,由于雨水中含有大量微元素不适用于农作物,且雨水在收集过程中易掺杂杂物,因此易对农作物造成损害”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自动化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再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自动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充分的利用雨水可以灌溉农作物,节约水资源,因此需要将雨水收集储存,通常在收集雨水时,多是通过屋顶的排水口对其进行收集,以备后期使用,然而雨水中含有大量微元素不适用于地面农作物,且雨水在收集过程中易掺杂杂物,因此需要对雨水进行净化过滤,可以修复土壤微环境,改善地表生态,降低土壤污染毒性。
[0003]然而目前对雨水收集再利用时存在以下难题:一、一般在对雨水进行收集时,多是将雨水通过排水管流至集水腔内,由于排水管与集水腔无法固定,因此易造成雨水溅出,且雨水需要人工将其周转至储水池内,无法将集水腔内的雨水完全排出,从而残留在集水腔内部的雨水易对其造成腐蚀;
[0004]二、目前的雨水在收集完成之后,大部分不对其进行过滤处理,直接将其投入使用,由于雨水中含有大量微元素不适用于农作物,且雨水在收集过程中易掺杂杂物,因此易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自动化处理装置,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难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自动化处理装置,包括排水管、连接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排水管安装在建筑物的排水口处,且排水管下端设置有连接单元,沿连接单元下端设置有过滤单元,其中:
[0009]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支撑环、连接管、滤网、一号弧形板、二号弧形板和固定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环套设在排水管下端外壁上,沿支撑环内侧壁下端开设有与排水管相连接的进水口,沿支撑环内侧壁靠近上端处左右对称开设有联动槽,联动槽外侧壁开设有滑移槽,滑移槽上端开设有让位槽,且支撑环上端左右对称开设有与让位槽相连通的支撑槽,所述限位滑槽下端以支撑槽为圆心周向开设有弧形固定槽;沿支撑环下端快速卡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与进水口相连通,沿连接管中部开设有过滤通孔,所述过滤通孔下端内壁均匀设置有与滤网相配合的沥水板,且沥水板为由内到外高度逐渐增大的结构;滤网滑动设置在过滤通孔内,所述滤网为便于将雨水中的杂物进行收集的波浪形结构,且滤网上均匀开设有过滤孔;沿滤网右端设置有抵靠在连接管外壁的一号弧形板,且滤网左端卡接有抵靠在
连接管外壁的二号弧形板,且且一号弧形板和二号弧形板内侧壁安装有防水橡胶垫,固定组件设置在联动槽内。
[0010]所述过滤单元包括集水腔、抽水泵、出水管、接水阀、一号螺杆、二号螺杆和螺纹筒,其中:集水腔设置在连接管下端,沿集水腔下端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下端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另一端延伸至集水腔外部,接水阀安装在集水腔下端外侧壁出水管处,且接水阀外侧壁开设有环形固定槽,沿集水腔外壁左右对称分别设置有一号螺杆和二号螺杆,且一号螺杆和二号螺杆外壁的螺纹旋向相反,沿一号螺杆和二号螺杆外壁螺接有螺纹筒。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夹持板、推杆、复位弹簧、联动板、推柱、限位销、执行杆和联动块,其中:夹持板滑动设置在联动槽内,沿夹持板外侧壁设置有滑动设置在滑移槽内的推杆,复位弹簧套设在推杆外壁上,且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在夹持板外侧壁上,另一端安装在联动槽内壁上,沿推杆外侧壁连接有滑动设置在滑移槽内的联动板,联动板上端设置有辅助槽,推柱滑动设置在支撑槽内,沿推柱外壁左右对称安装有滑动设置在限位滑槽内的限位销,沿推柱下端安装有执行杆,执行杆下端设置有联动块,且联动块内侧壁滑移抵触在辅助槽内侧壁上;操作人员通过将推柱向下推动,推柱通过执行杆带动联动块向下运动,使联动块配合辅助槽将联动板向内侧推动,联动板通过推杆将夹持板内侧推动,使其抵靠在排水管外壁上,以将连接单元与排水管之间进行固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滑槽下端以支撑槽为圆心周向开设有弧形固定槽;通过弧形固定槽配合限位销将对推柱进行限位固定,以配合固定组件对连接单元和排水管持续固定。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通孔下端内壁左右对称设置有沥水板,且沥水板为由内到外高度逐渐增大的结构;通过沥水板能够将滤网下端的水滴进行刮除,以防止雨水流出至连接管外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网为便于将雨水中的杂物进行收集的波浪形结构,且滤网上均匀开设有过滤孔。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腔下端内壁为便于将雨水推向抽水泵处的从上到下长度逐渐减小的结构;采用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将集水腔内的雨水充分排出,防止集水腔内残留雨水,对集水腔造成腐蚀。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板为用于增加与排水管之间接触面积的弧形结构板;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增强夹持板与排水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固定效果。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联动块为用于配合辅助槽将联动板向内侧挤压的三角形结构板。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针对雨水收集再利用做了极大的改善,能够解决“一、一般在对雨水进行收集时,多是将雨水通过排水管流至集水腔内,由于排水管与集水腔无法固定,因此易造成雨水溅出,且雨水需要人工将其周转至储水池内,无法将集水腔内的雨水完全排出,从而残留在集水腔内部的雨水易对其造成腐蚀;二、目前的雨水在收集完成之后,大部分不对其进行过滤处理,直接将其投入使用,由于雨水中含有大量微元素不适用于农作物,且雨水在收集过程中易掺杂杂物,因此易对农作物造成损害”等问题。
[0020]2.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连接单元,能够将集水腔内部的雨水充分排出,雨水对集水腔内
壁造成腐蚀,从而可以方便雨水的收集储存,以便于雨水的再利用。
[0021]3.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过滤单元,能够配合连接单元对雨水进行多级过滤处理,从而提高过滤强度,在对雨水过滤期间能够将雨水中掺杂的杂物进行清除,且操作简单,提高了净化强度。
[0022]4.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固定组件,能够将连接单元固定套设在排水管下端,且能够增大夹持板与排水管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将其持续固定,从而提高固定效果,进而防止雨水在收集时溅出。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管和滤网的左视局部剖视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管的俯视剖视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滤网、一号弧形板和二号弧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自动化处理装置,包括排水管(1)、连接单元(2)和过滤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安装在建筑物的排水口处,且排水管(1)下端设置有连接单元(2),沿连接单元(2)下端设置有过滤单元(3),其中:所述连接单元(2)包括支撑环(21)、连接管(22)、滤网(23)、一号弧形板(24)、二号弧形板(25)和固定组件(26),其中:所述支撑环(21)套设在排水管(1)下端外壁上,沿支撑环(21)内侧壁下端开设有与排水管(1)相连接的进水口(211),沿支撑环(21)内侧壁靠近上端处左右对称开设有联动槽(212),联动槽(212)外侧壁开设有滑移槽(213),滑移槽(213)上端开设有让位槽(214),且支撑环(21)上端左右对称开设有与让位槽(214)相连通的支撑槽(215),沿支撑环(21)下端快速卡接有连接管(22),且连接管(22)与进水口(211)相连通,沿连接管(22)中部开设有过滤通孔(221),滤网(23)滑动设置在过滤通孔(221)内,沿滤网(23)右端设置有抵靠在连接管(22)外壁的一号弧形板(24),且滤网(23)左端卡接有抵靠在连接管(22)外壁的二号弧形板(25),且一号弧形板(24)和二号弧形板(25)内侧壁安装有防水橡胶垫,固定组件(26)设置在联动槽(212)内;所述过滤单元(3)包括集水腔(31)、抽水泵(32)、出水管(33)、接水阀(34)、一号螺杆(35)、二号螺杆(36)和螺纹筒(37),其中:所述集水腔(31)设置在连接管(22)下端,沿集水腔(31)下端设置有抽水泵(32),抽水泵(32)下端设置有出水管(33),出水管(33)另一端延伸至集水腔(31)外部,接水阀(34)安装在集水腔(31)下端外侧壁出水管(33)处,且接水阀(34)外侧壁开设有环形固定槽,沿集水腔(31)外壁左右对称分别设置有一号螺杆(35)和二号螺杆(36),且一号螺杆(35)和二号螺杆(36)外壁的螺纹旋向相反,沿一号螺杆(35)和二号螺杆(36)外壁螺接有螺纹筒(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自动化处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玮杜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