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湿仪,特别是一种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在室内水分很大时,一般利用空调除湿,利用空调的降温,使水分减少,达到除湿的目的,其存在的缺点是功率大、耗电多、只能适用大空间的除湿,对小空间除湿很不实用;而现有对小空间的除湿一般采用一次性的除湿球,十分的不环保;还有些利用可再生的硅胶除湿球的除湿仪,但是这种除湿仪当硅胶除湿球吸足足够的水分,就不能继续吸收水分,需要将除湿仪拿出,再将硅胶除湿球上的水分蒸发,才可再次投入使用,因此这种方式的除湿仪不能长时间的投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程度高,结构精巧的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
[0004]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它包括壳体和内腔,所述壳体上设有防水透气阀、进湿口和排湿口,所述排湿口上设有风扇,所述内腔内设有吸湿装置、重力感应组件、封口装置和控制电路,所述吸湿装置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它包括壳体(1)和内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防水透气阀(3)、进湿口(4)和排湿口(5),所述排湿口(5)上设有风扇(21),所述内腔(2)内设有吸湿装置(6)、重力感应组件(7)、封口装置(8)和控制电路,所述吸湿装置(6)包括硅胶除湿球(600)和放置硅胶除湿球(600)的吸湿壳体(601),所述吸湿壳体(601)上设有透气孔(602),所述重力感应组件(7)设置在吸湿壳体(601)的下方,所述封口装置(8)包括移动机构(80)、与进湿口(4)配合的进湿口密封塞(82)以及与排湿口(5)配合的排湿口密封塞(83),所述进湿口密封塞(82)和排湿口密封塞(83)均设置在移动机构(80)上,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源(20)、重力感应触点电路和模式切换触点电路,所述重力感应触点电路设置在重力感应组件(7)上,所述模式切换触点电路设置在移动机构(8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感应组件(7)包括压簧(700)、活动板(701)和固定板(702),所述压簧(700)设置在活动板(701)和固定板(702)之间,所述活动板(701)支撑吸湿壳体(60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80)包括电机(800)、与电机(800)连接的齿轮(801)和与齿轮(801)配合的齿条(80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装置还包括加热机构(81),所述加热机构(81)设置在吸湿壳体(601)内。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感应触点电路包括第一静触头(7020)和第二静触头(7021),所述第一动触头(7010)设置在活动板(701)上,所述第一静触头(7020)和第二静触头(7021)分别成上下设置在固定板(702)上,所述第一动触头(7010)位于第一静触头(7020)和第二静触头(7021)之间,且与第一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晓军,张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科诺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