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33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温度调节:所述当需要进行血压检测时候,检测人员把室内温度调节到26℃,使得室内的温度调节到人们适应的温度下,这样可以使检测人员的血管可以达到正常状态,便于提高精准度。该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采用了一系列智能决策算法,减少了单人血压数据采集的测量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友好且清晰的人机交互,规范了患者在测血压过程中的行为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的使用体验,减少了无效数据的产生,而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增加测量正确性,减少测量中,由于外界影响导致测量不标准情况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压测量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成为血压,血压通常指动脉血压或体循环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手段,准确地测量血压是基层开展高血压管理的基础,不同血压测量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提高高血压诊断和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被检者在测量血压前30分钟内不能吸烟、喝浓茶或咖啡之类的饮料,并排空膀胱,应在安静的环境中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至少5分钟,以使全身放松,直接测量法即经皮穿刺将导管由周围动脉送至主动脉,导管末端接监护测压系统,自动显示血压值,本法为有创方式,仅适用于危重、疑难病例,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以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诊所或医院常用汞柱式。
[0003]对于采用隧道式血压计的诊室血压测量,每次门诊就诊时,一般测量诊室血压≥2次,重复测量时要间隔1~2分钟,对于初诊患者一般要求左右手都要测量,一般采用单机测量,测量过程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该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温度调节:所述当需要进行血压检测时候,检测人员把室内温度调节到26℃,使得室内的温度调节到人们适应的温度下,这样可以使检测人员的血管可以达到正常状态,便于提高精准度;S2、休息:所述被检测人员需要在测量血压之前位于候诊室内休息5分钟或以上;S3、登录:所述当需要检测被检测人员时候,首先需要要登录测压信息系统,登录个人信息,之后按照系统要求进行下一步操作;S4、控制:所述被检测人员通过PLC控制器读取被检测人员的社保卡信息,之后通过显示器把社保卡信息显现出来,之后通过分析模块进行对比,判断被检测人员是否为复诊患者;S5、判定:所述通过分析模块判断,可以判断被检测人员是初诊患者还是复诊患者,之后通过PLC控制器把分析模块内部的分析结果传输到显示器上,以方便检测人员具体了解患者为初诊和还是复诊;S6、初诊检测:所述当被检测人员为初诊患者时候,根据所填信息,系统判断是否具有高血压或者发现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若具有以上特征,则需要测量双上臂血压,若不具有可以测量任何上臂血压;S7、复诊检测:所述当被检测人员为复诊患者时候,需要对血压较高的一侧上臂进行测量;S8、复测:所述检测过程中,需要连续测量两次上臂血压,间隔时长为一分钟,并且标记测量的手臂;S9、合理性判断:所述两次检测后,通过实时监控测压信息系统,测量结果自动判断值的合理性,检测数据通过测压信息系统传输到合理值判断系统内部,在对比模块对比后,把对比数据通过PLC控制器传输到判断模块中,经过判断后,传输到测压信息系统内部,在PLC控制器控制下,传输到显示器上,从而方便判断结果;S10、合理值检测:所述判断为合理值后,判断两次SBP和DBP差值绝对值是否>5mmHg,或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现象发生,若存在上述特征,则需要间隔一分钟后测量第三次血压,从而计算三次平均值,若不存在上述特征,则只需要计算两次平均值;S11、不合理值判断:所述判断为不合理值,其表象为SBP≤70mmHg或SBP>250mmHg或DBP≤40mmHg或DBP>150mmHg,则需要检测设备及流程是否符合规范,之后通过听诊法测量两次,测量时长间隔一分钟;S12、传输:所述检测完成后,采集结果是通过测压信息系统平台上传到平台,之后通过PLC控制器把信息传输到数据收集中,以方便作为数据,便于后期检测,通过PLC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合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