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33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温度调节:所述当需要进行血压检测时候,检测人员把室内温度调节到26℃,使得室内的温度调节到人们适应的温度下,这样可以使检测人员的血管可以达到正常状态,便于提高精准度。该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采用了一系列智能决策算法,减少了单人血压数据采集的测量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友好且清晰的人机交互,规范了患者在测血压过程中的行为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的使用体验,减少了无效数据的产生,而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增加测量正确性,减少测量中,由于外界影响导致测量不标准情况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压测量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成为血压,血压通常指动脉血压或体循环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手段,准确地测量血压是基层开展高血压管理的基础,不同血压测量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提高高血压诊断和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被检者在测量血压前30分钟内不能吸烟、喝浓茶或咖啡之类的饮料,并排空膀胱,应在安静的环境中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至少5分钟,以使全身放松,直接测量法即经皮穿刺将导管由周围动脉送至主动脉,导管末端接监护测压系统,自动显示血压值,本法为有创方式,仅适用于危重、疑难病例,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以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诊所或医院常用汞柱式。
[0003]对于采用隧道式血压计的诊室血压测量,每次门诊就诊时,一般测量诊室血压≥2次,重复测量时要间隔1~2分钟,对于初诊患者一般要求左右手都要测量,一般采用单机测量,测量过程全部由患者自主控制或医护人员人工指导,测量结果通过纸质文档记录。
[0004]目前,现在市面上的血压测量基本上都是通过汞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的,但是血压袖带大小、衣服、有无支撑物、谈话和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的精准度,这种方式增加了医生工作中的工作量,医生不得不花时间做数据录入和归档工作,而且由于人为因素多,容易出现数据丢失和内容遗漏,而且每个患者的测量时间也比较长,在没有流程控制的情况下,很多患者可能测完一次就走了,导致数据不完整,同时患者测量时选择的左右手可能并不符合医学规律,导致在临床上给到的医学价值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的测量过程中精准度不准确和测量效率不高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该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温度调节:所述当需要进行血压检测时候,检测人员把室内温度调节到26℃,使得室内的温度调节到人们适应的温度下,这样可以使检测人员的血管可以达到正常状态,便于提高精准度;S2、休息:所述被检测人员需要在测量血压之前位于候诊室内休息5分钟或以上;S3、登录:所述当需要检测被检测人员时候,首先需要要登录测压信息系统,登录个人信息,之后按照系统要求进行下一步操作;
S4、控制:所述被检测人员通过PLC控制器读取被检测人员的社保卡信息,之后通过显示器把社保卡信息显现出来,之后通过分析模块进行对比,判断被检测人员是否为复诊患者;S5、判定:所述通过分析模块判断,可以判断被检测人员是初诊患者还是复诊患者,之后通过PLC控制器把分析模块内部的分析结果传输到显示器上,以方便检测人员具体了解患者为初诊和还是复诊;S6、初诊检测:所述当被检测人员为初诊患者时候,根据所填信息,系统判断是否具有高血压或者发现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若具有以上特征,则需要测量双上臂血压,若不具有可以测量任何上臂血压;S7、复诊检测:所述当被检测人员为复诊患者时候,需要对血压较高的一侧上臂进行测量;S8、复测:所述检测过程中,需要连续测量两次上臂血压,间隔时长为一分钟,并且标记测量的手臂;S9、合理性判断:所述两次检测后,通过实时监控测压信息系统,测量结果自动判断值的合理性,检测数据通过测压信息系统传输到合理值判断系统内部,在对比模块对比后,把对比数据通过PLC控制器传输到判断模块中,经过判断后,传输到测压信息系统内部,在PLC控制器控制下,传输到显示器上,从而方便判断结果;S10、合理值检测:所述判断为合理值后,判断两次SBP和DBP差值绝对值是否>5mmHg,或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现象发生,若存在上述特征,则需要间隔一分钟后测量第三次血压,从而计算三次平均值,若不存在上述特征,则只需要计算两次平均值;S11、不合理值判断:所述判断为不合理值,其表象为SBP≤70mmHg或SBP>250mmHg或DBP≤40mmHg或DBP>150mmHg,则需要检测设备及流程是否符合规范,之后通过听诊法测量两次,测量时长间隔一分钟;S12、传输:所述检测完成后,采集结果是通过测压信息系统平台上传到平台,之后通过PLC控制器把信息传输到数据收集中,以方便作为数据,便于后期检测,通过PLC控制器把采集结果通过信号传输到物联网上,之后通过蓝牙传输网进行传输,方便被检测人员通过手机终端查询;S13、查询:所述被检测人员通过打开蓝牙,之后打开APP,当进入APP中后,蓝牙模块可以接收测压信息系统通过蓝牙传输网上的信息,方便被检测人员查询检测结果。
[0007]优选的,所述血压数据是自动上传后台,无需手动输入,一般的隧道式血压计,精准血压测量,如果左右手各测量3次,每次加压测量到出值所需时间大概为30s,每次测量之间的间隔大概为1分钟,完成全部测量的时间大概为9分钟,采用本技术后,可以有效减少测量时间,通过智能3次算法和左右手算法,最多能在3分钟左右即可完成精准血压测量。
[0008]优选的,所述使用的测量仪器通过电子测量仪器测量,所述采用蓝牙传输方式,APP能自动接收血压计发送的血压数据并自动上传给后台,无需医护人员手动录入系统。
[0009]优选的,所述复诊患者左右手的历史数据,通过算法及逻辑处理,推断出该患者哪只手的血压数据更具有医学价值,并智能推荐患者本次应该测量哪只手。
[0010]优选的,所述减少患者测量的时间成本,提高医护工作效率,通过APP界面来引导患者的每一步操作,比如本次测量应该测哪只手,测量前提示患者深呼吸,多次测量时,本
次测量结束后提示患者还有下次测量,并显示倒计时,同时智能3次的算法,根据患者前2次的血压数据,来告诉患者还是否需要做第3次测量,这些都极大提高了患者集中测血压的测量效率。
[0011]优选的,所述显示器的输出端与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接,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测压信息系统的输出端与合理值判断系统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测压信息系统的输出端与数据收集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出端与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对比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判断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蓝牙传输网的输入端与测压信息系统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手机终端的输入端与蓝牙传输网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蓝牙模块的输出端与APP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2](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一系列智能决策算法,减少了单人血压数据采集的测量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友好且清晰的人机交互,规范了患者在测血压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该血压测量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温度调节:所述当需要进行血压检测时候,检测人员把室内温度调节到26℃,使得室内的温度调节到人们适应的温度下,这样可以使检测人员的血管可以达到正常状态,便于提高精准度;S2、休息:所述被检测人员需要在测量血压之前位于候诊室内休息5分钟或以上;S3、登录:所述当需要检测被检测人员时候,首先需要要登录测压信息系统,登录个人信息,之后按照系统要求进行下一步操作;S4、控制:所述被检测人员通过PLC控制器读取被检测人员的社保卡信息,之后通过显示器把社保卡信息显现出来,之后通过分析模块进行对比,判断被检测人员是否为复诊患者;S5、判定:所述通过分析模块判断,可以判断被检测人员是初诊患者还是复诊患者,之后通过PLC控制器把分析模块内部的分析结果传输到显示器上,以方便检测人员具体了解患者为初诊和还是复诊;S6、初诊检测:所述当被检测人员为初诊患者时候,根据所填信息,系统判断是否具有高血压或者发现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若具有以上特征,则需要测量双上臂血压,若不具有可以测量任何上臂血压;S7、复诊检测:所述当被检测人员为复诊患者时候,需要对血压较高的一侧上臂进行测量;S8、复测:所述检测过程中,需要连续测量两次上臂血压,间隔时长为一分钟,并且标记测量的手臂;S9、合理性判断:所述两次检测后,通过实时监控测压信息系统,测量结果自动判断值的合理性,检测数据通过测压信息系统传输到合理值判断系统内部,在对比模块对比后,把对比数据通过PLC控制器传输到判断模块中,经过判断后,传输到测压信息系统内部,在PLC控制器控制下,传输到显示器上,从而方便判断结果;S10、合理值检测:所述判断为合理值后,判断两次SBP和DBP差值绝对值是否>5mmHg,或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现象发生,若存在上述特征,则需要间隔一分钟后测量第三次血压,从而计算三次平均值,若不存在上述特征,则只需要计算两次平均值;S11、不合理值判断:所述判断为不合理值,其表象为SBP≤70mmHg或SBP>250mmHg或DBP≤40mmHg或DBP>150mmHg,则需要检测设备及流程是否符合规范,之后通过听诊法测量两次,测量时长间隔一分钟;S12、传输:所述检测完成后,采集结果是通过测压信息系统平台上传到平台,之后通过PLC控制器把信息传输到数据收集中,以方便作为数据,便于后期检测,通过PLC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合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