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铵催化剂制备方法、制备系统、活性铁锰氧化物铵催化剂及脱氨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铵催化剂制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铵催化剂制备方法、制备系统、活性铁锰氧化物铵催化剂及脱氨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针对低浓度氨氮污染的实际市政水体的氨氮催化氧化处理,目前采用的方法为生物脱氮法和离子交换法。生物脱氮法是通过微生物作用,经氨化、硝化、反硝化等反应将废水中氨氮转化为氮气的方法,具有高效、经济、实用等特点,应用非常普遍。但是生物脱氮过程中的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非常敏感,易受到pH、温度及营养物质等条件的限制引起微生物失去生物活性,从而影响其脱氮效果。离子交换法是利用不溶性离子交换材料,首先吸附水中氨氮,然后在液固相界面上发生离子交换,释放出等价离子,将废水中的氨氮脱除的方法。离子交换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初期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是由于交换剂交换容量有限,易吸附饱,需要对吸附饱的离子交换材料进行再生,恢复其交换能力,为了避免二次污染,再生液也需要另外进行处理,这些处理过程导致长期运行成本较高。
[000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铵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配制铁锰盐溶液,其中,Fe
2+
浓度为6
‑
100mg/L,Mn
2+
浓度为20
‑
400mg/L;配制掺杂有多离子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中,KMnO4的浓度为49
‑
945mg/L、Ca
2+
浓度为35
‑
45mg/L、Mg
2+
浓度为20
‑
28mg/L、HCO3‑
浓度为244
‑
610mg/L、F
‑
的浓度为0.5
‑
3mg/L、H3BO3的浓度为56
‑
109mg/L、PO
43
‑
的浓度为3
‑
60mg/L、Sr
2+
浓度为0.5
‑
1mg/L和SiO
32
‑
的浓度为1.4
‑
20mg/L;将20
‑
30L的铁锰盐溶液和20
‑
30L掺杂有多离子的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搅拌3
‑
5分钟后,获得掺杂多元素的铁锰氧化物;将掺杂多元素的铁锰氧化物进行矿化处理,获得活性铁锰氧化物铵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铵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铁锰盐溶液的pH为2.7
‑
3.0;矿化处理的时间为24
‑
72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铵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矿化处理过程中,采用产物输送泵(6)对掺杂多元素的铁锰氧化物进行泵送,泵送速度为96
‑
260mL/min;在铁锰盐溶液和掺杂有多离子的高锰酸钾溶液混合过程中,分别采用铁锰盐输送泵(4)和高锰酸钾溶液输送泵(5)对铁锰盐溶液和掺杂有多离子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泵送,铁锰盐输送泵(4)和高锰酸钾溶液输送泵(5)的泵送速度均为48
‑
130mL/min。4.一种铵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配制铁锰盐溶液,其中,Fe
2+
浓度为6
‑
100mg/L,Mn
2+
浓度为20
‑
400mg/L;配制高锰酸钾溶液,其中,KMnO4的浓度为49
‑
945mg/L;配制多离子溶液,多离子溶液的Ca
2+
浓度为35
‑
45mg/L、Mg
2+
浓度为20
‑
28、HCO3‑
浓度为244
‑
610mg/L、F
‑
的浓度为0.5
‑
3mg/L、H3BO3的浓度为56
‑
109mg/L、PO
43
‑
的浓度为3
‑
60mg/L、Sr
2+
浓度为0.5
‑
1mg/L和SiO
32
‑
的浓度为1.4
‑
20mg/L;将20
‑
30L铁锰盐溶液和20
‑
30L高锰酸钾溶液混合,获得40
‑
60L铁锰氧化物;将20
‑
30L多离子溶液加入到40
技术研发人员:李锁定,刘曼曼,莫恒亮,陈亦力,孟佳意,张金星,薛云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