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超表面及隐身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14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超表面及隐身天线,该超表面的单元依次五层金属层和介于金属层间的四层介质基板,其中第一、第二、第四、第五金属层分别设有两条平行等长的矩形金属贴片;第一和第二金属层的矩形金属贴片长度不同,其他参数相同,第四和第五金属层也只有贴片长度不同;第二与第四金属层的金属贴片相互正交;第三金属层上设有一个C形金属开口环;该超表面在y极化电磁波正向入射时实现透射功能,在x极化电磁波正向入射时实现波束偏折功能,在y极化电磁波反向入射时实现雷达散射截面缩减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独立实现高性能天线、波束偏折和雷达散射截面缩减三种功能,可以应用于实现某些特定环境下的隐身天线,具有电尺寸小、高增益等优点。高增益等优点。高增益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超表面及隐身天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透射、反射、雷达散射截面缩减多功能的超表面,以及实现宽带、低旁瓣的隐身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研究人员对超材料的不断探索,也发现了超材料的一些不足。由于三维的超材料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体积庞大且损耗高等缺点,极大地阻碍了它的广泛应用。直到2011年,一种被定义为超表面的新型人工微结构被美国哈佛大学的Capasso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它是三维超材料的二维化形式,通过在二维平面上空间排布厚度很薄的亚波长尺寸结构得到。通过在媒质界面上引入相位的不连续性,打破了经典的斯涅尔定律的应用局限,并提出了广义斯涅尔定律,该定律为人们设计电磁波调控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对超表面的研究和认知不断加深,超表面的研究和发展也出现新的趋势,更加关注于小型化、共面、多功能、可重构、集成化和数字化等。超表面不仅在电磁学、光学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材料学、声学、信息科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这种平面化超表面的加工和制备可以与现代的半导体技术和印刷电路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的单元依次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一介质基板、第二金属层、第二介质基板、第三金属层、第三介质基板、第四金属层、第四介质基板和第五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四金属层、第五金属层分别设有两条平行的矩形金属贴片,两条矩形金属贴片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矩形金属贴片距离单元中心的位置以及贴片宽度相同,但长度不同;所述第四金属层和第五金属层的矩形金属贴片距离单元中心的位置以及贴片宽度相同,但长度不同;所述第二金属层与第四金属层的矩形金属贴片相互正交;所述第三金属层上设有一个C形金属开口环;所述超表面在y极化电磁波正向入射时实现透射功能,在x极化电磁波正向入射时实现波束偏折功能,在y极化电磁波反向入射时实现雷达散射截面(RCS)缩减功能;其中x方向为第一金属层上金属贴片长度方向,y方向为第一金属层上金属贴片宽度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超表面,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C形金属开口环的开口旋转角度调控透射幅度,通过改变C形金属开口环的开口大小调控透射相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金属开口环的开口大小在2
°
到8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瑞新李锡明郗翔陈建吴华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