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辅助膜式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94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辅助膜式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装置,包括连续相循环系统和分散相进料系统,其中:所述连续相循环系统包括处理室、连续相储罐,所述处理室中设置有超声器件,处理室上方开设有两个连续相进料口,处理室的底部设置有处理室出口,处理室出口通过管路与连续相储罐的顶部连接,连续相储罐的底部通过连续相管路与两个连续相进料口相连;所述分散相进料系统包括分散相储罐、气瓶,所述分散相储罐的顶部与气瓶的顶部通过分散相管路连接,分散相储罐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有膜组件,膜组件位于处理室内,并处于超声器件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超声聚集作用到膜上,有效的提高作用效果,同时降低了长时间超声作用导致的物料温度上升。料温度上升。料温度上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辅助膜式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印染领域,尤其涉及超声辅助膜式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量20

500、结构比较简单的非离子型染料。分散染料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型、蒽醌型、苯乙烯类、硝基二苯胺类及苯并咪哇类等,大多分散染料是高熔点的晶体,水溶性较弱,需要采用砂磨工艺利用分散剂与染料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染料颗粒大小(1

2μm)和良好的水分散悬浮性。该过程耗能耗水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0003]采用聚合物对分散染料包覆,是对分散染料改性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气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微胶囊化可改善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液态转变为固态、改变体积或重量、提高分散效果;能保护芯材料免受环境影响;可通过控制条件实现微胶囊中活性组分的释放。
[0004]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公司首先发表了分散染料微胶囊化方法后,分散染料微胶囊技术开始在纺织行业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关于分散染料微胶囊化已经有大量专利报道,如专利CN1443807A公开了通过双或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形成微胶囊壁材的单体,界面聚合法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工艺;专利CN1443808A公开了蜜胺树脂预聚体及乙烯类单体作为形成微胶囊壁材的单体,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的方法;专利CN102040865A公开了微胶囊技术对分散染料进行表面改性,可以得到粒径小于180nm的液状超细分散染料;CN108301230A公开了壁材由N

羟乙基丙烯酰胺、N

异丙基丙烯酰胺和羧甲基

β

环糊精制成合成纤维染色用分散染料,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稳定性;专利CN110172261A公开了皮克林乳液得到分散染料微胶囊悬浮液的方法。
[0005]微胶囊制备方法从理论上大致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三类:化学方法主要为聚合单体在界面进行聚合形成胶囊包裹芯层染料;物理方法是借助专门设备通过机械方式首先将芯材与壁材混合均匀,细化造粒;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聚合物的相分离过程制备胶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辅助膜式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装置,使超声聚集作用到膜上,有效的提高作用效果,同时降低长时间超声作用导致的物料温度上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超声辅助膜式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装置,包括连续相循环系统和分散相进料系统,其中:
[0009]所述连续相循环系统包括处理室、连续相储罐,所述处理室中设置有超声器件,处理室上方开设有两个连续相进料口,处理室的底部设置有处理室出口,处理室出口通过管路与连续相储罐的顶部连接;连续相储罐上设置有连续相进料阀门,连续相储罐的底部通
过连续相管路与两个连续相进料口相连,且该连续相管路中设置有阀门、连续相输送泵、流量计,连续相管路中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中设置有出料阀门;
[0010]所述分散相进料系统包括分散相储罐、气瓶,所述分散相储罐的顶部与气瓶的顶部通过分散相管路连接,且该分散相管路中设置有压力控制阀;分散相储罐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有膜组件,膜组件位于处理室内,并处于超声器件上方;所述气瓶上设置有分散相加料阀门和排气阀门。
[0011]所述连续相储罐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
[0012]所述连续相储罐底部与两个连续相进料口连接的连续相管路中接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处于连续相储罐和出料管之间。
[0013]所述分散相储罐底部与膜组件的管路中设置有止逆阀门。
[0014]所述膜组件由微孔膜和膜连接头组成。
[0015]所述微孔膜上面紧贴有压电陶瓷片,下面紧贴有金属基板,压电陶瓷片连接有导线。
[0016]所述压电陶瓷片和金属基板均为环形。
[0017]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膜组件中将压电陶瓷片与膜相复合,使超声聚集作用到膜上,有效的提高作用效果,同时降低了长时间超声作用导致的物料温度上升。
[0019]2、本技术处理室设计为连续相和分散相同向运动,减少了分散过程中微胶囊之间的粘连导致粒径增大的现象。
[0020]3、本技术研制设备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多种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实验室及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超声辅助膜式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膜组件和压电陶瓷片复合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4]图4为实施例1中微胶囊的激光粒度检测结果;
[0025]图5为实施例2中微胶囊的激光粒度检测结果;
[0026]其中:1、连续相管路;2、处理室;3、膜组件;4、超声器件;5、阀门;6、连续相输送泵;7、流量计;8、分散相储罐;9、气瓶;10、压力控制阀;11、分散相加料阀门;12、排气阀门;13、止逆阀门;14、连续相管路热交换器;15、出料阀门;16、连续相储罐;17、连续相进料阀门;18、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19、金属基板;20、微孔膜;21、压电陶瓷片;22、导线;23、连续相进料口;24、处理室出口、25、出料管;26、分散相管路;27、膜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超声辅助膜式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装置,包括连续相循环系统和分散相进料系统,其中:
[0029]连续相循环系统包括处理室2、连续相储罐16,处理室2为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的
核心部件,开口为连续相和分散相同向;处理室2中设置有超声器件4,处理室2上方开设有两个连续相进料口23,处理室2的底部设置有处理室出口24,处理室出口24通过管路与连续相储罐16的顶部连接。连续相储罐16为为分散染料微胶囊的收集存储装置,连续相储罐16上设置有连续相进料阀门17,连续相储罐16的底部通过连续相管路1与两个连续相进料口23相连,且该连续相管路1中设置有阀门5、连续相输送泵6、流量计7,连续相管路1中连接有出料管25,出料管25中设置有出料阀门15。连续相储罐16底部与两个连续相进料口23连接的连续相管路1中接有热交换器14,热交换器14处于连续相储罐16和出料管25之间,热交换器14用于控制分散液温度,热交换介质由循环泵接高低温槽提供。连续相储罐16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18,用于实时观察储罐内部的温度。连续相流动的动力来源于连续相输送泵6,通过阀门5和流量计7控制循环速度;实验结束后开启出料阀门15,可方便的将连续相储罐中的微胶囊分散液排出。
[0030]分散相进料系统包括分散相储罐8、气瓶9,分散相储罐8的顶部与气瓶9的顶部通过分散相管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辅助膜式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相循环系统和分散相进料系统,其中:所述连续相循环系统包括处理室(2)、连续相储罐(16),所述处理室(2)中设置有超声器件(4),处理室(2)上方开设有两个连续相进料口(23),处理室(2)的底部设置有处理室出口(24),处理室出口(24)通过管路与连续相储罐(16)的顶部连接;连续相储罐(16)上设置有连续相进料阀门(17),连续相储罐(16)的底部通过连续相管路(1)与两个连续相进料口(23)相连,且该连续相管路(1)中设置有阀门(5)、连续相输送泵(6)、流量计(7),连续相管路(1)中连接有出料管(25),出料管(25)中设置有出料阀门(15);所述分散相进料系统包括分散相储罐(8)、气瓶(9),所述分散相储罐(8)的顶部与气瓶(9)的顶部通过分散相管路(26)连接,且该分散相管路(26)中设置有压力控制阀(10);分散相储罐(8)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有膜组件(3),膜组件(3)位于处理室(2)内,并处于超声器件(4)上方;所述气瓶(9)上设置有分散相加料阀门(11)和排气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媛媛张敬媛董黎明周艳余佩玉卢敦霞汤嘉豪经涛徐艳宫贵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唐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