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昭华专利>正文

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93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8
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包含有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一夹持爪(1)、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二夹持爪(2)、用于与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联接的柄杆架(3),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设置在柄杆架(3)的中间部,通过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实现了对螺母的夹紧,通过柄杆架(3),实现了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因此提高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高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高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
二、
技术介绍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因此扳手是一种重要的作业工具,在现有的扳手中,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由于操作人员只能在柄部的一端施加作用力,不能适合在野外作业时,对螺母进行旋紧或旋开的扭动作用力需要,从而影响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使用方法。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提高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包含有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一夹持爪、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二夹持爪、用于与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联接的柄杆架,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设置在柄杆架的中间部。
[0006]由于设计了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和柄杆架,通过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实现了对螺母的夹紧,通过柄杆架,实现了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因此提高了对野外安装的螺母的作业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方式把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和柄杆架相互联接。
[000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条形边框架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方式把柄杆架与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联接。
[0009]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增长了操作人员的握持距离,提供了更大扭矩力。
[0010]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与柄杆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双头螺杆和移动座。
[001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爪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拨动爪、压缩弹簧、摆动架和压紧杆。
[001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
柄杆架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制动爪、推力架、滑动螺母、连接环和连接螺杆。
[0013]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集成了其它部件的安装。
[0014]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柄杆架上分别设置有双头螺杆和制动爪,在双头螺杆和柄杆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爪和移动座并且在移动座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爪,在第一夹持爪与移动座之间设置有拨动爪并且在拨动爪与移动座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和摆动架,在制动爪上设置有推力架并且在推力架上设置有连接环,在连接环上设置有连接螺杆并且在连接螺杆上设置有滑动螺母,在滑动螺母与摆动架之间设置有压紧杆。
[001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柄杆架、双头螺杆、移动座、拨动爪、压缩弹簧、摆动架、压紧杆、制动爪、推力架、滑动螺母、连接环和连接螺杆,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
[0016]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第一夹持爪设置为下端端面部具有燕尾体的梯形块状体并且第一夹持爪的燕尾体设置为与移动座沉入式联接,第一夹持爪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拨动爪联接。
[001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螺母的单侧夹持。
[001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第二夹持爪的爪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体、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并且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设置为与柄杆架联接,第一螺纹孔体设置为与双头螺杆联接并且爪部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相对应分布,爪部设置为梯形块状体并且第一螺纹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一螺纹孔体与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设置为呈置中排列分布。
[001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螺母的单侧移动夹持。
[0020]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柄杆架设置为包含有内横杆部、外横杆部、第一竖杆部和第二竖杆部并且在内横杆部的中间部设置有滑动孔体,第一竖杆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杆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横杆部的端头联接并且第一竖杆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杆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内横杆部的外侧面部联接,第一竖杆部和第二竖杆部分别设置为与双头螺杆的端头转动式联接并且滑动孔体设置为与制动爪联接,外横杆部设置为与推力架贯串式联接并且内横杆部设置为与摆动架贯串式联接,内横杆部和外横杆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夹持爪和移动座贯串式联接,内横杆部、外横杆部、第一竖杆部和第二竖杆部分别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滑动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002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H字形条架的支撑。
[002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双头螺杆的杆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一螺纹体并且在杆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二螺纹体,杆部的端头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一螺纹体设置为与第二夹持爪联接,第二螺纹体设置为与移动座联接并且杆部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推力架贯串式联接,杆部设置为圆形轴状体,在杆部的端面部设置有开口槽并且在杆部的端侧面部设置有矩形柱体,第一螺纹体的螺纹和第二螺纹体的螺纹设置为呈相反方向螺旋线分布。
[002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移动座设置为包含有座部和耳座部并且座部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耳座部联接,在座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燕尾槽体并且在座部外端端面上部设置有容纳腔体,在座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体、第三通孔体和第四通孔体并且耳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架联接,燕尾槽体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联接并且容纳腔体设置为与拨
动爪联接,座部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二螺纹孔体设置为与双头螺杆联接,第三通孔体和第四通孔体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联接并且座部设置为矩形块状体,耳座部设置为双板座状体,容纳腔体设置为圆形盲孔体并且第二螺纹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三通孔体和第四通孔体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二螺纹孔体与第三通孔体和第四通孔体设置为呈置中排列分布。
[0024]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组成一个部件,实现了对向移动进行夹持。
[002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拨动爪设置为π字形杆状体并且拨动爪的上横部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联接,拨动爪的下横部设置为与移动座滑动式联接并且拨动爪的下横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贯串式联接,拨动爪的竖部内侧面下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接触式联接并且拨动爪的竖部外侧面部设置为与摆动架接触式联接。
[0026]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压缩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压缩弹簧设置为与拨动爪套装式联接,压缩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移动座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和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一夹持爪(1)、用于组成扳手卡扣的第二夹持爪(2)、用于与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联接的柄杆架(3),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设置在柄杆架(3)的中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方式把第一夹持爪(1)、第二夹持爪(2)和柄杆架(3)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条形边框架对螺母施加双端旋转作用力的方式把柄杆架(3)与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爪(1)和第二夹持爪(2)与柄杆架(3)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双头螺杆(4)和移动座(5),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爪(1)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拨动爪(6)、压缩弹簧(7)、摆动架(8)和压紧杆(9),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二附件装置与柄杆架(3)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制动爪(91)、推力架(92)、滑动螺母(93)、连接环(94)和连接螺杆(9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在柄杆架(3)上分别设置有双头螺杆(4)和制动爪(91),在双头螺杆(4)和柄杆架(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爪(2)和移动座(5)并且在移动座(5)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爪(1),在第一夹持爪(1)与移动座(5)之间设置有拨动爪(6)并且在拨动爪(6)与移动座(5)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7)和摆动架(8),在制动爪(91)上设置有推力架(92)并且在推力架(92)上设置有连接环(94),在连接环(94)上设置有连接螺杆(95)并且在连接螺杆(95)上设置有滑动螺母(93),在滑动螺母(93)与摆动架(8)之间设置有压紧杆(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夹持爪(1)设置为下端端面部具有燕尾体的梯形块状体并且第一夹持爪(1)的燕尾体设置为与移动座(5)沉入式联接,第一夹持爪(1)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拨动爪(6)联接,或,在第二夹持爪(2)的爪部(21)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体(22)、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并且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设置为与柄杆架(3)联接,第一螺纹孔体(22)设置为与双头螺杆(4)联接并且爪部(21)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1)相对应分布,爪部(21)设置为梯形块状体并且第一螺纹孔体(2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一螺纹孔体(22)与第一通孔体(23)和第二通孔体(24)设置为呈置中排列分布,或,柄杆架(3)设置为包含有内横杆部(31)、外横杆部(32)、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并且在内横杆部(31)的中间部设置有滑动孔体(35),第一竖杆部(33)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杆部(34)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横杆部(32)的端头联接并且第一竖杆部(3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竖杆部(3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内横杆部(31)的外侧面部联接,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分别设置为与双头螺杆(4)的端头转动式联接并且滑动孔体(35)设置为与制动爪(91)联接,外横杆部(32)设置为与推力架(92)贯串式联接并且内横杆部(31)设置为与摆动架(8)贯串式联接,内横杆部(31)和外横杆部(32)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夹持爪(2)和移动座(5)贯串式联接,内横杆部(31)、外横杆
部(32)、第一竖杆部(33)和第二竖杆部(34)分别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滑动孔体(35)设置为圆形孔状体。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螺母的野外作业扳手装置,其特征是:在双头螺杆(4)的杆部(41)的其中一个端头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一螺纹体(42)并且在杆部(4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周边侧面部设置有第二螺纹体(43),杆部(41)的端头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3)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一螺纹体(42)设置为与第二夹持爪(2)联接,第二螺纹体(43)设置为与移动座(5)联接并且杆部(41)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推力架(92)贯串式联接,杆部(41)设置为圆形轴状体,在杆部(41)的端面部设置有开口槽并且在杆部(41)的端侧面部设置有矩形柱体,第一螺纹体(42)的螺纹和第二螺纹体(43)的螺纹设置为呈相反方向螺旋线分布,或,移动座(5)设置为包含有座部(51)和耳座部(52)并且座部(51)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耳座部(52)联接,在座部(5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燕尾槽体(53)并且在座部(51)外端端面上部设置有容纳腔体(54),在座部(51)的下端头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体(55)、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并且耳座部(5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架(8)联接,燕尾槽体(53)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1)联接并且容纳腔体(54)设置为与拨动爪(6)联接,座部(51)外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7)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二螺纹孔体(55)设置为与双头螺杆(4)联接,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分别设置为与柄杆架(3)联接并且座部(51)设置为矩形块状体,耳座部(52)设置为双板座状体,容纳腔体(54)设置为圆形盲孔体并且第二螺纹孔体(55)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二螺纹孔体(55)与第三通孔体(56)和第四通孔体(57)设置为呈置中排列分布,或,拨动爪(6)设置为π字形杆状体并且拨动爪(6)的上横部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夹持爪(1)联接,拨动爪(6)的下横部设置为与移动座(5)滑动式联接并且拨动爪(6)的下横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7)贯串式联接,拨动爪(6)的竖部内侧面下部设置为与压缩弹簧(7)接触式联接并且拨动爪(6)的竖部外侧面部设置为与摆动架(8)接触式联接,或,压缩弹簧(7)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压缩弹簧(7)设置为与拨动爪(6)套装式联接,压缩弹簧(7)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移动座(5)接触式联接并且压缩弹簧(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拨动爪(6)接触式联接,或,摆动架(8)设置为包含有上块部(81)、下块部(82)、第一边条部(83)、第二边条部(84)和触动爪部(85)并且第一边条部(83)的其中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华
申请(专利权)人:刘昭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