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侧管理的虚拟电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192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虚拟电厂系统,特别是一种基于需求侧管理的虚拟电厂系统,其要点在于,通过需求侧管理,主动地利用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可控负荷特性,合理安排其用电计划,发挥与储能等类似的功能,从而实现多品类电力能源的利用;通过需求侧管理,在预测用电负荷的基础上,主动的将可控负荷与分布式电源等组成一个整体,通过统一的调度管理,统筹地安排各部分的出力或者用电计划,满足用户用电需求,从而实现各类资源的综合与合理利用;所述虚拟电厂系统主动与公用电网设备进行统一调度,与公用电网设备的供电能力进行统筹,实现对配电网可靠供电、削峰填谷、减小峰谷差的效果,减少设备多余投资、使得电网设施和投资的利用率更加合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需求侧管理的虚拟电厂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虚拟发电厂,特别是一种基于需求侧管理的虚拟电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配电网供电模式,主要是由公用电网的变电站、环网柜或者开闭所,通过线路和并网开关连接至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园区或综合体等用户的配电室或变压器进行供电。随着以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分布式能源站等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和就近接入用户侧,扩展了传统的配电网供电模式,提高了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资源的利用率。
[0003]为了对各分布式电源进行协调和管理,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虚拟发电厂”,从而通过联网和通信架构将分布式电源进行了聚合和优化,以提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然而,现有的虚拟电厂仅限于对分布式电源进行协调控制,对于用电规模逐渐增大的、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可控负荷,仅限于在概念上提出,而无具体调控措施,大多只能单方面被动地响应可控负荷的用电需求,无法主动地利用其可控性的特点。另外,现有的虚拟电厂并未将公用电网与分布式电源一起实现统筹利用,导致公用电网供电能力预留裕度过大、输变电设备利用率低、投资浪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需求侧管理的虚拟电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1)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系统,来自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通过线路及开关连接至能量管理系统的汇集点;分布式电源的能量管理单元和公用电网的能量管理单元均与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并提供各自发电功率预测信息给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系统;2)需求侧管理系统,一端与用电负荷预测单元连接,接收用户侧的预测用电负荷,另一端与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系统建立双向通信连接,向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系统发送预测用电负荷,并接收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系统的用电计划信息;3)所述用户侧的用电负荷包括可控负荷和不可控负荷,二者容量分别是L
ctl
、L
unctl
,并满足L
pr
=L
ctl
+L
unctl
,L
pr
为配电网全部预测用电负荷;其中可控负荷包括可转换负荷、可平移负荷和可调节负荷,三者的容量占比对应分别为a、b、c,并满足a+b+c=100%;需求侧管理系统中设置有可控负荷用电计划单元,根据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系统的用电计划调整可控负荷用电计划,并通过可控负荷用电计划单元调整用电用户侧的用电需求;4)供电虚拟电厂所在配电网的公用电网,其变压器容量或者专供线路的供电能力为S
gd
,并且满足S
gd
≥L
unctl

L
ctl
×
a,最严重的情况下,即当分布式电源出力P
dg
=0,配电网仅剩不可控负荷时,将可转换负荷转为发电状态后,使得公用电网供电能力不小于该配电网需网供负荷,公用电网不过载,具体如下:定义配电网初始负载率F
初始
=(L
pr

P
dg
)/S
gd
,不可控负荷负载率F
unctl
=L
unctl
/S
gd
。S1:如果P
dg
≥L
pr
,则全部可控负荷L
ctl
均处于用电状态;S2:如果0≤P
dg
≤L
pr
:S2.1如果F
初始
<80%,则全部可控负荷L
ctl
均处于用电状态;S2.2如果80%≤F
初始
≤100%,且F
unctl
<80%,则:先后从0到100%调整可转换负荷、可平移负荷和可调节负荷的停电比例J
a
、J
b
、J
c
,调整顺序为:令J
b
=J
c
=0,优先调整J
a
;如果J
a
=1,则令J
c
=0,其次调整J
b
;如果J
a
=J
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福姚德全陈昆灿张家杭林伟朱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