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不同透光性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172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不同透光性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硅酸锂玻璃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基础玻璃组分按配方量称取,混合均匀后于高温下熔制;将充分熔制的玻璃液水淬成玻璃熔块,并研磨至所需粒度的玻璃粉;将所得玻璃粉与着色剂和/或荧光剂混合均匀,干压或等静压成型;将成型后的坯体于真空气氛下进行烧结,通过调节真空气氛下的真空度,得到不同透光性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在真空烧结过程通过控制真空度的方式即可实现调节相同配方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透光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调整配方来实现透光性的变化而言方法更加简单,可操作性更强。可操作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不同透光性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硅酸锂玻璃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不同透光性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相比于氧化锆材料,玻璃陶瓷质感接近天然牙,美学效果更好,在牙科修复领域已经广泛应用。
[0003]目前,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多采用熔融法制备,将所有原料放在铂金坩埚中,高温熔制成玻璃液,然后倒入模具中成型,随后晶化处理得到最终的CAD/CAM瓷块或热压铸瓷块。但采用这种方式,原料在高温熔制过程中,容易挥发或变价不好控制,会导致颜色稳定性差、析晶不匀等现象。
[0004]基于此,可采用烧结法制备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将基础玻璃粉熔制并水淬、水淬得到的玻璃熔块研磨到一定粒度,与着色剂混合均匀后在模具中压制成所需的几何形状,通过真空烧结,得到最终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通过这种方法,可有效避免添加剂高温熔制过程中的挥发,使颜色稳定性好、晶体析出更加均匀。但是,在上述方法中,均是通过配方组成控制析晶过程来调节透度,摸索过程复杂,并且无法进一步提高透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不同透光性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真空烧结过程通过调节真空度即可调节相同配方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透光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调整配方来实现透光性的变化而言方法更加简单,可操作性更强。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不同透光性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通过调节坯体于真空气氛下烧结时的真空度,实现对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透光性的调节。
[0007]作为优选,在相同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配方条件下,调节的真空度越小,所得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透光性越高。
[0008]作为优选,调节的真空度越小,所得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透光性越高具体为:
[0009]50Pa≤真空度≤850Pa,所得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透光性53.1

60.3%;
[0010]850Pa<真空度≤2500Pa,所得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透光性41.4

47.7%;
[0011]2500Pa<真空度≤3500Pa,所得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透光性31.9

40.6%。
[0012]作为优选,所述坯体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0013]将基础玻璃组分按配方量称取,混合均匀后于高温下熔制;
[0014]将充分熔制的玻璃液水淬成玻璃熔块,并研磨至所需粒度的玻璃粉;
[0015]将所得玻璃粉与着色剂和/或荧光剂混合均匀,干压或等静压成型,得到成型后的坯体。
[0016]作为优选,基础玻璃的熔制温度为1350

1550℃,熔制时间为20

240min。
[0017]作为优选,所得玻璃粉的粒度范围为D
50
=1

50μm,优选D
50
=2

20μm。作为优选,成型压力为10

300Mpa。
[0018]作为优选,真空气氛烧结的烧结温度为350

950℃,保温时间为20

240min。
[0019]作为优选,按重量百分比计,基础玻璃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
[0020][0021][0022]其中,其他成分选自一价金属氧化物Na2O,二价金属氧化物SrO、MgO、CaO,三价金属氧化物B2O3、La2O3,四价金属氧化物TiO2,无价金属氧化物Nb2O5和六价金属氧化物WO3、MoO3中的至少一种。
[0023]作为优选,按重量百分比计,基础玻璃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
[0024][0025]其中,其他成分选自一价金属氧化物Na2O,二价金属氧化物SrO、MgO、CaO,三价金属氧化物B2O3、La2O3,四价金属氧化物TiO2,无价金属氧化物Nb2O5和六价金属氧化物WO3、
MoO3中的至少一种。
[0026]作为优选,按重量百分比计,还包括0

8.5%着色剂和/或荧光剂,优选1.5

4.5%。
[0027]作为优选,所述着色剂和/或荧光剂包括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及稀土着色剂、锆系色料和尖晶石色料,所述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及稀土着色剂选自Fe2O3、V2O5、NiO、MnO、Cr2O3、Co2O3、CeO2、Pr2O3、Nd2O5、Er2O3、Tb4O7、Tm2O3、Sm2O3、Dy2O3、Bi2O3、Yb2O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锆系色料选自锆铁红、锆镨黄、锆灰的至少一种,所述尖晶石色料选自铬铁红色料、铁铬锌棕色料中的至少一种。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作为牙科材料、优选用于制备牙科修复体的用途。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牙科修复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制备得到。
[0031]作为优选,所述牙科修复体选自以下群组:牙冠、基牙、嵌体、高嵌体、镶面、小面、牙桥和牙套。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真空烧结过程通过控制真空度即可调节相同配方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透光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调整配方来实现透光性的变化而言方法更加简单,可操作性更强。此外,这种方式可以节省生产配料过程、避免配料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减少铂金坩埚用量及维护成本,同时避免熔制过程色料挥发、提高颜色稳定性;进一步,着色料和/或荧光成分在基础玻璃粉制备完之后加入,这样还可避免其在高温熔制过程中的挥发和变价。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0036][0037]实施例1
[0038]按照配方1称量原材料,原料可以选为其氧化物、碳酸盐化合物、磷酸盐化合物等。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铂金坩埚,将铂金坩埚放入炉内熔制,熔制温度1350℃,熔制时间240min,将熔制好的玻璃液倒入冷水中,得到玻璃熔块。将得到的玻璃熔块烘干,研磨成玻璃粉,玻璃粉粒度为2μm,将玻璃粉与色料混合均匀后干压成型,成型压力10MPa,然后等静
压成型、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不同透光性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坯体于真空气氛下烧结时的真空度,实现对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透光性的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同的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配方条件下,调节的真空度越小,所得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透光性越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的真空度越小,所得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透光性越高具体为:50Pa≤真空度≤850Pa,所得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透光性53.1

60.3%;850Pa<真空度≤2500Pa,所得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透光性41.4

47.7%;2500Pa<真空度≤3500Pa,所得硅酸锂玻璃或硅酸锂玻璃陶瓷坯体的透光性31.9

40.6%。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将基础玻璃组分按配方量称取,混合均匀后于高温下熔制;将充分熔制的玻璃液水淬成玻璃熔块,并研磨至所需粒度的玻璃粉;将所得玻璃粉与着色剂和/或荧光剂混合均匀,干压或等静压成型,得到成型后的坯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础玻璃的熔制温度为1350

1550℃,熔制时间为20

240min。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玻璃粉的粒度范围为D
50
=1

50μm,优选D
50
=2

20μ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压力为10

300Mpa。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真空气氛烧结的烧结温度为350

950℃,保温时间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锡滨张曦张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