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46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包括: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膜层、中间层和支撑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导体层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导体层位于同一层,所述背板本体上适于形成有用于引出汇流条的至少一个开口,在所述中间层处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述背板应用于光伏组件时,提高了光伏组件的绝缘可靠性且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绝缘可靠性且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绝缘可靠性且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的背板需要设置开口以引出汇流条,从而将汇流条接入接线盒中。然而,在背板设置开口后,背板中的导体层外露,为了避免发生绝缘失效的风险,通常需要在开口处增加绝缘垫片,但绝缘垫片的成本较高,从而会增加光伏组件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所述背板应用于光伏组件时,提高了光伏组件的绝缘可靠性且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背板的光伏组件。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包括: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膜层、中间层和支撑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导体层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导体层位于同一层,所述背板本体上适于形成有用于引出汇流条的至少一个开口,在所述中间层处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通过设置有包括导体层和绝缘层的中间层,并使绝缘层与导体层位于同一层,背板本体上适于形成有用于引出汇流条的至少一个开口且在中间层处该开口形成在绝缘层上,背板的成本低。当背板应用于光伏组件时,提高了光伏组件的绝缘可靠性且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导体层的在所述背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体层包括沿所述背板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体部,所述绝缘层设在两个所述导体部之间。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导体层的在所述背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层包括两个绝缘部,两个所述绝缘部分别设在所述导体部的沿所述背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层的宽度适于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层的长度与所述导体层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与所述导体层的厚度相等。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层的宽度为w1,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t1,其中,所述w1、t1分别满足:5mm≤w1≤500mm,10μm≤t1≤50μm。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体层为铝箔层。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膜层为氟膜层。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膜层的厚度为t2,其中,5μm≤t2≤100μm。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层与所述中间层之间设有第一胶粘层,所述膜层与所述中间层之间设有第二胶粘层,所述第一胶粘层的厚度为t3,所述第二胶粘层的厚度为t4,其中,t3和t4分别满足:5μm≤t3≤30μm,5μm≤t4≤30μm。
[0019]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组;至少一个汇流条,所述汇流条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电池组相连;至少一个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在所述光伏电池组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背板,所述背板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所述背板设在所述光伏电池组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上,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光伏电池组和所述接线盒之间,所述汇流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背板的所述开口且接入所述接线盒内。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背板100;背板本体1;膜层10;中间层11;导体层110;导体部1101;绝缘层111;绝缘部1111;支撑层12;第一胶粘层13;第二胶粘层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图未示出)的背板100。背板100可以应用于光伏组件例如异质结(Hetero 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 layer,HJT)组件。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背板100应用于异质结组件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背板100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光伏组件,而不限于异质结组件。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100可以包括背板本体1。
[0029]具体而言,背板本体1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膜层10、中间层11和支撑层12。当背板100应用于光伏组件时,膜层10可以位于远离光伏组件的光伏电池组的一侧,支撑层12位于邻近光伏电池组的一侧。
[0030]中间层11可以包括导体层110和绝缘层111,导体层110与绝缘层111位于同一层。此时导体层110与绝缘层111在背板本体1的厚度方向上处于同一高度。背板本体1上适于形
成有用于引出汇流条的至少一个开口(图未示出)。在中间层11处,开口形成在绝缘层111上。可以理解的是,开口的数量可以根据接线盒的数量而设定。例如,当接线盒的数量为1时,背板本体1上适于形成有一个用于引出汇流条的开口;当接线盒的数量为2时,背板本体1上适于形成有两个用于引出汇流条的开口,但不限于此。
[0031]当背板100应用于光伏组件时,光伏组件的光伏电池组可以设置在背板100的支撑层12上,接线盒可以设置在背板100的膜层10上。光伏电池组和接线盒分别位于背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汇流条连接光伏电池组的电池片后可以穿过背板本体1上的开口并接入接线盒中。由此,由于汇流条穿过绝缘层而无需穿过导体层110,从而导体层110不会裸露,汇流条和电池片均不会与导体层110接触,进而不会发生绝缘失效的风险,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可靠性。而且,由于导体层110不会裸露,从而无需采用绝缘垫片,从而极大地节约了成本。
[0032]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100,通过设置有包括导体层110和绝缘层111的中间层11,并使绝缘层111与导体层110位于同一层,背板本体1上适于形成有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膜层、中间层和支撑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导体层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导体层位于同一层,所述背板本体上适于形成有用于引出汇流条的至少一个开口,在所述中间层处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导体层的在所述背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层包括沿所述背板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体部,所述绝缘层设在两个所述导体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导体层的在所述背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两个绝缘部,两个所述绝缘部分别设在所述导体层的沿所述背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宽度适于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长度与所述导体层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与所述导体层的厚度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宽度为w1,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t1,其中,所述w1、t1分别满足:5mm≤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亚婷邓士锋丁增千夏正月许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