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91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感温变色色母粒的温度感应灵敏度还有待提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丙烯、导热添加剂、微胶囊色粉和成核剂,聚丙烯、导热添加剂、微胶囊色粉和成核剂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感温变色色母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向聚丙烯主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导热添加剂,提高了制得的色母粒本身的导热性能,从而提高了色母粒内的微胶囊色粉对温度变化的感应灵敏度,即提高了色母粒的温度感应灵敏度。感应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色母粒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专用着色剂,亦称颜料制备物。色母主要用在塑料上。色母由颜料或染料、载体和添加剂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可称颜料浓缩物,所以它的着色力高于颜料本身。加工时用少量色母料和未着色树脂掺混,就可达到设计颜料浓度的着色树脂或制品。为了赋予塑料制品更丰富的功能,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感温变色色母粒,即可随温度改变发生颜色变化的色母粒,其内部添加有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而成的感温变色颜料,但现有技术中的感温变色色母粒的温度感应灵敏度还有待提高。
[0003]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丙纶纤维的感温变色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610144413.6],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用于丙纶纤维的感温变色色母粒是由变色着色剂、分散剂、其它助剂、以及熔点在275℃以下并和丙纶有良好相容性的载体组成;其中按比重,所述变色着色剂占10

30%,所述分散剂占1

15%,所述其它助剂占1

2%,其余部分为载体。
[0004]该专利技术申请具有不仅纤维本身具有感温变色功效,还可以对纺织品进行后续整理等没有太大影响,能够赋予纺织品更多的功能的优势,但其仍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温度感应灵敏度高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温度感应灵敏度高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制备方法。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包括聚丙烯、导热添加剂、微胶囊色粉和成核剂,聚丙烯、导热添加剂、微胶囊色粉和成核剂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感温变色色母粒。
[0009]在上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中,所述导热添加剂包括石墨烯纳米纤维和氧化铝。
[0010]在上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中,所述感温变色色母粒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60

80份的聚丙烯、15

25份的氧化铝、5

10份的石墨烯纳米纤维、10

20份的微胶囊色粉和0.1

1份的成核剂。
[0011]在上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中,所述感温变色色母粒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70份的聚丙烯、20份的氧化铝、8份的石墨烯纳米纤维、15份的微胶囊色
粉和0.5份的成核剂。
[0012]在上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中,所述成核剂包括苯甲酸钠。
[0013]在上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中,所述导热添加剂包括石墨烯纳米纤维和氮化硼。
[0014]在上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中,所述感温变色色母粒还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10

20份的高密度聚乙烯和5

15份的相容剂。
[0015]在上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中,所述感温变色色母粒还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15份的高密度聚乙烯和10份的相容剂。
[0016]在上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中,所述相容剂包括POE。
[0017]一种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一:取若干重量的聚丙烯,将聚丙烯置于鼓风干燥箱中40

60℃鼓风干燥2

12h,得干燥后的聚丙烯;
[0019]步骤二:取高密度聚乙烯、相容剂、导热添加剂、微胶囊色粉、成核剂和干燥后的聚丙烯于混合机中混合10

20min,得预混合物;
[0020]步骤三:将预混合物加入分段式双螺杆挤出机中,220

240℃加热熔融混合,30

60min后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30

250℃,螺杆转速为250

350r/min,挤出样条在空气中冷却后切粒得所述感温变色色母粒。
[002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向聚丙烯主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导热添加剂,提高了制得的色母粒本身的导热性能,从而提高了色母粒内的微胶囊色粉对温度变化的感应灵敏度,即提高了色母粒的温度感应灵敏度。
[0023]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制备工艺简单可靠,操作方便,生产成本较低,适宜大规模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60份的聚丙烯、25份的氧化铝、10份的石墨烯纳米纤维、20份的微胶囊色粉、1份的苯甲酸钠、20份的高密度聚乙烯和15份的POE。
[0027]微胶囊色粉采用了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是微量物质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技术,是一种储存固体、液体、气体的微型包装技术。本专利技术中的微胶囊色粉可选用市售产品或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微胶囊,例如可以选用申请号为“201610144413.6”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记载的微胶囊。
[0028]POE即为POE塑料,是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的乙烯和辛烯实现原位聚合的热塑性弹性体,其特点是:(1)辛烯的柔软链卷曲结构和结晶的乙烯链作为物理交联点,使它既有优异的韧性又有良好的加工性。(2)POE塑料分子结构中没有不饱和双键,具有优良的耐老化性能。(3)POE塑料分子量分布窄,与聚烯烃相容性好。(4)良好的流动性可改善填料的分散效
果,同时也可提高制品的熔接痕强度。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80份的聚丙烯、15份的氧化铝、5份的石墨烯纳米纤维、10份的微胶囊色粉、0.1份的苯甲酸钠、10份的高密度聚乙烯和5份的POE。
[0031]实施例3
[003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70份的聚丙烯、20份的氧化铝、8份的石墨烯纳米纤维、15份的微胶囊色粉、0.5份的苯甲酸钠、15份的高密度聚乙烯和10份的POE。
[0033]实施例4
[00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感温变色色母粒,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70份的聚丙烯、20份的氮化硼、8份的石墨烯纳米纤维、15份的微胶囊色粉、0.5份的苯甲酸钠、15份的高密度聚乙烯和10份的P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丙烯、导热添加剂、微胶囊色粉和成核剂,聚丙烯、导热添加剂、微胶囊色粉和成核剂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感温变色色母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添加剂包括石墨烯纳米纤维和氧化铝。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色母粒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60

80份的聚丙烯、15

25份的氧化铝、5

10份的石墨烯纳米纤维、10

20份的微胶囊色粉和0.1

1份的成核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色母粒包括质量份数分别为70份的聚丙烯、20份的氧化铝、8份的石墨烯纳米纤维、15份的微胶囊色粉和0.5份的成核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核剂包括苯甲酸钠。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添加剂包括石墨烯纳米纤维和氮化硼。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微胶囊包裹技术的色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达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