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旱井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85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井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水旱井建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挖掘基坑:根据设计图纸,挖出井的轮廓;铺砖:从基坑的底部沿基坑的周向逐层垒砖制成井墙,在垒制井墙过程中对井墙和基坑之间的缝隙进行回填;井墙由下到上依次为主体段、收口段和井口段,主体段和井口段均为柱状结构,且井口段的直径小于主体段的直径;涂刷防水层:在井墙和基坑底部设置多层防水层。该方法采用的结构为主体段、收口段和井口段,并对井墙和基坑之间进行回填,此种结构的旱井具有较大的容纳空腔,较小的开口端,减少了占地面积,并且具有较小的制造成本。较小的制造成本。较小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水旱井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井建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蓄水旱井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旱井,指在干旱缺水地区挖掘的、用以蓄集地面径流的蓄水设施,又称水窖。通常在场边、地头、路旁、院落等径流较集中区挖井。
[0003]现有技术中旱井大多为土质白灰泥摸(不耐用)或砖混园柱体现浇顶的造价太贵修建难度大不易施工、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水旱井建造方法,该蓄水旱井建造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旱井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水旱井建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6]挖掘基坑:根据设计图纸,挖出井的轮廓;
[0007]铺砖:从基坑的底部沿基坑的周向逐层垒砖制成井墙,在垒制井墙过程中对井墙和基坑之间的缝隙进行回填;
[0008]井墙由下到上依次为主体段、收口段和井口段,主体段和井口段均为柱状结构,且井口段的直径小于主体段的直径;
[0009]涂刷防水层:在井墙和基坑底部设置多层防水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水旱井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挖掘基坑:根据设计图纸,挖出井的轮廓;铺砖:从基坑的底部沿基坑的周向逐层垒砖制成井墙,在垒制井墙过程中对井墙和基坑之间的缝隙进行回填;井墙由下到上依次为主体段、收口段和井口段,主体段和井口段均为柱状结构,且井口段的直径小于主体段的直径;涂刷防水层:在井墙和基坑底部设置多层防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旱井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坑挖好之后需要将坑底夯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旱井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坑为圆柱状结构,且基坑的直径大于主体段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旱井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逐层垒制井墙的过程中,每垒设置层数在井墙和基坑之间进行一次回填,回填之后进行夯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水旱井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夯实是通过注水夯实的方式实现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珍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克虎红枣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