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线性水平隔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线性水平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隔震技术是一种降低地震灾害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地震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现有的水平隔震装置主要有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摩擦摆隔震支座等,前者适用于重型结构,不适用于轻型结构;后者抗扭稳定性较差,摩擦面的设计要求较高,实现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提高隔震装置的隔震性能,提高隔震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好地保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线性水平隔震装置,包括面板、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的上导轨副、底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下导轨副、拉杆阻尼器和球铰连接件;
[0004]所述面板与受保护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地面或非保护结构固定连接;
[0005]所述球铰连接件上端与所述上导轨副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导轨副固定连接;
[0006]所述拉杆阻尼器的一端与球铰连接件铰接,另一端与受保护结构、地面或非保护结构铰接。
[0007]优选的,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线性水平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与所述面板(1)固定连接的上导轨副、底板(2)、与所述底板(2)固定连接的下导轨副、拉杆阻尼器和球铰连接件;所述面板(1)与受保护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与地面或非保护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球铰连接件上端与所述上导轨副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导轨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阻尼器的一端与球铰连接件铰接,另一端与受保护结构、地面或非保护结构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线性水平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连接件包括上球铰板(3)、球铰连接组件和下球铰板(4);所述上球铰板(3)与所述上导轨副固定连接,所述下球铰板(4)和所述下导轨副固定连接;所述上球铰板(3)和所述下球铰板(4)通过所述球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线性水平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球铰板(3)的底面开设有球形凹槽,且所述上球铰板(3)上开设有第一沉头孔;所述下球铰板(4)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上球铰板(3)的所述球形凹槽半径相同的球形凸块,所述球形凸块的凸起高度大于所述上球铰板(3)的所述球形凹槽的深度;所述下球铰板(4)上开设有与所述上球铰板(3)的所述第一沉头孔相对应的第二沉头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线性水平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球铰板(3)的底面和所述下球铰板(4)的顶面之间设置有中部橡胶环(17);所述中部橡胶环(17)与所述第一沉头孔和所述第二沉头孔同心设置,且所述中部橡胶环(17)的厚度大于所述上球铰板(3)和所述下球铰板(4)平行放置时的间隙高度;所述上球铰板(3)的第一沉头孔设置有上部橡胶环(15),所述下球铰板(4)的第二沉头孔设置有下部橡胶环(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非线性水平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连接组件包括将所述上球铰板(3)和所述下球铰板(4)固定连接的球铰连接螺栓(13)和球铰连接螺母(1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线性水平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阻尼器包括上部拉杆阻尼器(9)和下部拉杆阻尼器(10);所述上部拉杆阻尼器(9)和所述下部拉杆阻尼器(10)均包括运动杆端部和固定杆端部;所述上部拉杆阻尼器(9)的运动杆端部与所述上球铰板(3)铰接,固定杆端部与受保护结构铰接;所述下部拉杆阻尼器(10)的运动杆端部与所述下球铰板(4)铰接,固定杆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锋,刘振林,卢智成,朱祝兵,王海菠,高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