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穿刺定位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053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状腺穿刺定位针,包括:穿刺针筒,具有一两端开口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一端为穿刺端,另一端为手持端,所述穿刺端设置有第一超声显影标记;定位芯,所述定位芯的长度大于穿刺针筒的长度,其与中空腔套接相连,具有定位端和推拉端,所述定位端设置有第二超声显影标记,所述第二超声显影标记附近的定位芯侧面则设置有定位钩;其中,定位芯和所述定位钩在中空腔内沿轴向做直线运动,当定位端的端部与穿刺端的端部平齐时,第二超声显影标记与所述第一超声显影标记重叠,且定位钩穿出中空腔进行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甲状腺穿刺定位针,结构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控,易于操作,安全、实用,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甲状腺穿刺定位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甲状腺穿刺定位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声检查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和诊断,许多甲状腺疾病得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尤其对于一些微小甲状腺癌,仅几毫米就能被超声检出。针对目前我国甲状腺癌治疗的现状,手术切除仍是微小甲状腺癌的首要治疗手段,因此我国有大量手术切除的微小甲状腺癌患者;然而,甲状腺癌的确诊仍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外科手术治疗微小甲状腺癌的同时,术后的病理学检查也给病理科带来了巨大困惑,由于微小甲状腺癌(<10mm)病灶体积较小,部分直径仅 2~3mm,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肉眼难以辨别,且术后标本中病灶具体位置难以确定,因此在进行病理检查时难以快速寻找到病灶组织,需进行反复的病理组织切片,从而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甚至可能会出现病灶的遗漏,造成诊断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状腺穿刺定位针,能够帮助病理科快速准确寻找到甲状腺术后标本中的微小病灶,减少病理切片的次数,提工作效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甲状腺穿刺定位针,包括穿刺针筒,具有一两端开口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一端为穿刺端,另一端为手持端,所述穿刺端设置有第一超声显影标记;定位芯,所述定位芯的长度大于穿刺针筒的长度,其与中空腔套接相连,具有定位端和推拉端,所述定位端设置有第二超声显影标记,所述第二超声显影标记附近的定位芯侧面则设置有定位钩;其中,定位芯和所述定位钩在中空腔内沿轴向做直线运动,当定位端的端部与穿刺端的端部平齐时,第二超声显影标记与所述第一超声显影标记重叠,且定位钩穿出中空腔进行定位。
[0005]所述穿刺端为斜面针尖结构,所述第一超声显影标记设置在与斜面针尖的针尖同侧的穿刺针筒侧壁上,所述定位钩设置在与斜面针尖的斜面同侧的定位芯侧面。
[0006]所述穿刺针筒的手持端设置有用于指示斜面针尖的斜面方位的针尖斜面标记。
[0007]所述针尖斜面标记为与定位钩同侧设置的涂色层,且所述涂色层的圆心角为180
°

[0008]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定位钩的凹槽,所述斜面针尖的斜面边缘开设有向手持端延伸的便于定位钩伸出的轴向开口槽,所述凹槽的中线和轴向开口槽的中线相互重合,且凹槽和轴向开口槽均位于第一超声显影标记的对侧。
[0009]所述凹槽和轴向开口槽至少为一组,每组凹槽和轴向开口槽与一个定位钩相对
应,且同组的凹槽和轴向开口槽之间通过竖直导向槽相连。
[0010]所述穿刺针筒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多条用于指示穿刺进深的刻度线。
[0011]所述第二超声显影标记为螺旋阵列排列结构。
[0012]所述定位钩是由弹性金属丝制成的直径4

5mm的半圆弧结构,且定位钩的开口对应于推拉端设置。
[0013]所述定位芯的推拉端设置有用于指示定位钩与凹槽相配合的第一操作标记和用于指示定位钩穿出中空腔的第二操作标记。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甲状腺穿刺定位针,结构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控,易于操作,其通过穿刺针筒和定位芯的配合使用,特别是直径较小的定位芯末端可以直接指向微小病灶区,从而确保定位准确性;同时,在穿刺针筒斜面针尖斜面侧设置的较大直径的定位钩,不仅可以保证定位的牢固性,而且可以降低对人体组织的伤害;上述定位钩在穿刺针筒内与凹槽相配合,在推力作用下,沿竖直导向槽向轴向开口槽直线推进,从而使定位钩在弹出时方向可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保证了该操作的安全性;此外,在穿刺针筒上设置的第一超声显影标记、针尖斜面标记、第一操作标记和第二操作标记,以及在定位芯上设置的第二超声显影标记,能有效辅助穿刺操作,降低操作难度。综上,本专利技术新颖、安全、实用,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 2是图1中定位芯与穿刺针筒配合连接准备进行穿刺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穿刺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实施例1中定位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实施例1中穿刺针筒穿刺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的截面图。
[0021]图7是实施例2中定位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实施例2中穿刺针筒穿刺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图5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甲状腺穿刺定位针,包括:穿刺针筒,具有一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中空腔的一端为穿刺端,另一端为手持端,上述穿刺端设置有第一超声显影标记;以及定位芯,定位芯的长度大于穿刺针筒的长度,其与中空腔套接相连,具有定位端和推拉端,定位端设置有第二超声显影标记,第二超声显影标记附近的定位芯侧面则设置有定位钩;上述定位芯的定位端位于定位芯的轴向延长线上,定位钩位于定位芯的侧方且不延续于定位端;其中,定位芯和定位钩在中空腔内沿轴向做直线运动,当定位端的端部与穿刺端的端部平齐时,第二超声显影标记与所述第一超声显影标记重叠,且定位钩穿出中空腔刺入病灶周围组织进行固定。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
述实施例。
[0026]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穿刺针筒1为直径规格为20

22G、长度为5

6cm的刚性针管,穿设在其中空腔101内的定位芯2可以被引导进入甲状腺病灶区。穿刺针筒1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多条环形刻度线102,便于操作者判断进针深度。穿刺针筒1的手持端具有环状凸起结构,便于操作者握持;与手持端相对的穿刺端则为斜面针尖103结构。斜面针尖103针尖处的穿刺针筒1外壁上设有第一超声显影标记104,其可以增强超声波反射显影,方便穿刺针筒1在超声波导引下进入病灶区域。为了方便操作者对斜面针尖103的方向进行判断,在手持端设有针尖斜面标记105。上述针尖斜面标记105通常为涂色层,其在斜面针尖103斜面所在一侧(即第一超声显影标记104的对侧)涂满半个穿刺针筒1外壁,用于指示斜面针尖103斜面一侧的方位,便于操作人员在术中调整斜面针尖103的方向。
[0027]定位芯2采用不导电的柔性金属制成,以避免在进行甲状腺外科手术时,电流对患者皮肤组织的灼伤,其外径一般为0.2

0.8mm,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可塑性,既能够保证在患者体内安全牢固不因变形移位,同时又方便在体表黏贴固定。定位芯2的长度大于穿刺针筒1的长度,其两端分别为定位端和推拉端。在穿刺过程中,定位端可以直接插入病灶位置,保证定位的精准性,便于术后病理切片快速找到病灶。
[0028]上述定位端设置有第二超声显影标记201,第二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状腺穿刺定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筒,具有一两端开口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一端为穿刺端,另一端为手持端,所述穿刺端设置有第一超声显影标记;定位芯,所述定位芯的长度大于穿刺针筒的长度,其与中空腔套接相连,具有定位端和推拉端,所述定位端设置有第二超声显影标记,所述第二超声显影标记附近的定位芯侧面则设置有定位钩;其中,定位芯和所述定位钩在中空腔内沿轴向做直线运动,当定位端的端部与穿刺端的端部平齐时,第二超声显影标记与所述第一超声显影标记重叠,且定位钩穿出中空腔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状腺穿刺定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端为斜面针尖结构,所述第一超声显影标记设置在与斜面针尖的针尖同侧的穿刺针筒侧壁上,所述定位钩设置在与斜面针尖的斜面同侧的定位芯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状腺穿刺定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筒的手持端设置有用于指示斜面针尖的斜面方位的针尖斜面标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甲状腺穿刺定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斜面标记为与定位钩同侧设置的涂色层,且所述涂色层的圆心角为180
°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芳师文强刘海艳段会参武丽娜高维强宋新浩张涛王肖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