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及入土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0485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及入土方法,入土装置包括虫卵枝条承接箱、移动滚轮、支撑架、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金蝉若虫收集漏斗和金蝉若虫接收装置,移动滚轮、支撑架和金蝉若虫收集漏斗均设置于虫卵纸条承接箱的下方,金蝉若虫收集漏斗的顶部与底壁可拆卸连接,移动滚轮和支撑架均位于金蝉若虫收集漏斗的两侧,虫卵枝条承接箱的底壁和侧壁均设有供金蝉若虫穿出的孔隙,金蝉若虫接收装置可移动,位于金蝉若虫收集漏斗的下方,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可移动位于拆除金蝉若虫收集漏斗后的底壁下方,入土方法包括该入土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和及入土方法,具有提高孵化率、减少病虫害、节省人工成本和减少种源浪费等优势。和减少种源浪费等优势。和减少种源浪费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及入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特别是一种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及入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蝉(Cryptotympanaatrata)作为重要的食药用昆虫,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在我国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山东、山西、浙江等地区均有分布,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江苏、浙江等地设有专门的金蝉交易市场,金蝉日交易量最高可达20多吨,供不应求,售价连年攀升。国内由此掀起了一波金蝉养殖热潮,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农民开始人工养殖金蝉。金蝉养殖也逐渐成为农民和企业重要的增收途径之一。
[0003]金蝉人工养殖产量的高低,与养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息息相关。金蝉初孵若虫入土以后,将在地下生长2

5年,生长至老熟若虫后出土、羽化。由于金蝉在地下漫长的生长过程不可人为干预,因此想要提高金蝉的人工养殖产量,需从金蝉虫卵的保存和孵化、金蝉若虫的人工入土和林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就目前的金蝉人工养殖技术水平而言,若虫人工入土是技术最为薄弱的一环。
[0004]目前,广泛应用于金蝉养殖行业的金蝉人工入土方式,主要以林地间投放虫卵枝条和播撒若虫两种方式为主。
[0005]投放金蝉虫卵枝条,主要以挂枝、撒枝、插枝法为主。枝条内的虫卵在林地间所处的环境条件,完全随自然环境变化而变化,而金蝉虫卵孵化需要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因此投放虫卵枝条的若虫入土方式,需在每天7

9点到林地间为虫卵枝条喷水,以保证虫卵孵化所需的湿度。然而,每天持续的喷水作业需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将耗费巨大的劳动成本,尤其当金蝉养殖规模达到数百上千亩时。且大批量长时间的作业,势必造成虫卵保湿工作不到位,进而导致虫卵孵化率降低,同时引发孵出若虫健康率低、若虫入土存活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0006]在林地间播撒金蝉若虫,即在室内人工孵化金蝉虫卵,将初孵若虫与土壤混合后,送至林地间播撒至林木根系附近。金蝉初孵若虫小而娇嫩,虫体体长仅约5毫米,体宽仅约1

2毫米,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和侵害。金蝉若虫孵出后,若不能尽快入土并找到植物根系,生命力将大大减弱,然而现有技术,很难做到若虫孵出即入地,且在转移过程中,极易机械损伤若虫,因此若虫的身体强健度和入土存活率一直较低,这直接导致了老熟若虫出土量低。且每天需频繁地来回林地与人工孵化室间,无疑也增加了金蝉养殖的劳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以上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及入土方法。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包括设有底壁和四个侧壁的虫卵枝条承接箱、移动滚轮、支撑架、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金蝉若虫收集漏斗和金蝉若虫接收装置,移动滚轮、支撑架和金蝉若虫收集漏斗均设置于虫卵纸条承接箱的下方,金
蝉若虫收集漏斗的顶部与底壁可拆卸连接,移动滚轮和支撑架均设置于金蝉若虫收集漏斗的两侧,用于使金蝉若虫入土装置移动或停驻,底壁和四个侧壁均设有供金蝉若虫穿出的孔隙,金蝉若虫接收装置可移动地位于金蝉若虫收集漏斗的正下方,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可移动设置于拆除金蝉若虫收集漏斗后底壁的下方。
[0009]其中,虫卵纸条承接箱包括金属框架和网纱围挡,网纱围挡通过与金属框架固接形成虫卵枝条承接箱。
[0010]其中,移动滚轮和支撑架的个数均为2个,并均分设于金蝉若虫收集漏斗的两侧。
[0011]其中,金蝉若虫收集漏斗由软质材料形成,软质材料的两端分别可拆卸悬挂于底壁的两端,并在自然下垂时受重力影响在中间部分形成下垂尖端,下垂尖端开有供若虫漏出的洞口。
[0012]其中,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和金蝉若虫接收装置均为塑料桶。
[0013]其中,支撑架包括支撑柱和连接柱,支撑柱的一端与底壁连接,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底壁连接。
[0014]其中,虫卵枝条承接箱的一侧还安装有推动扶手。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金蝉若虫的入土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在林地间圈定入土区域,采用生态或物理学方法清除入土区域内杂草。
[0017]2)在入土区域内的树干的两侧挖掘土沟,并构建入土环境。
[0018]3)当天气因素达标后,在将带有虫卵的枝条放入该的金蝉若虫入土装置中,并将金蝉若虫入土装置推入土沟的上方,进行若虫入土。
[0019]4)根据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更换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在土沟上方的点位,直至若虫全部入土。
[0020]其中,步骤1)还包括:使用机械、人工或者放养家禽的方式除草;除草的标准为:若树木树冠能够遮荫,则将地面杂草全部清除;若树木树冠不能够遮荫,则适度保留部分杂草。
[0021]步骤2)还包括:若树木为当年生,则沟与树干的距离0.3

0.5m,树龄每增加1年,沟与树干的距离增加0.1

0.2m,开沟深度不超过5cm,开沟宽度不超过0.3m。
[0022]步骤3)还包括:观测未来7

10天的天气情况,在没有强降温也没有强降水时,进行若虫入土,从清晨六七点至中午十一点,或者下午三点至五点,将金蝉若虫入土装置推入林地间前,先向装置上的枝条彻底喷水一次,然后将入土装置置于土沟上,将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置于金蝉若虫入土装置下,若虫孵出后,从装置底部网纱孔隙间自行落入地面,进行入土。
[0023]步骤4)还包括:当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内的若虫密度在162只/m2‑
216只/m2时,可向前或向后挪动装置至未有若虫入土的地块。
[0024]其中,步骤3)还包括:若虫不入土时,在金蝉若虫入土装置的底壁下部安装金蝉若虫收集漏斗,并在金蝉若虫收集漏斗下方正对漏孔位置放置内部含有半盆40%湿润泥土的金蝉若虫接收装置,供若虫孵出后短暂停留,并于第二天将若虫播撒至入土区域内的树木根系附近。
[0025]其中,步骤2)还包括:翻耕土地形成土沟,翻耕深度不超过5cm,在若虫入土前一个周,使用药剂杀灭危害金蝉初孵若虫的害虫,在若虫入土前3天,用大水漫灌土沟,使土沟内
出现裂缝,构建形成入土环境。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优势:
[0027]1.提高孵化率:本方法与林地间投放虫卵枝条的方式相比,本方法中虫卵枝条的数量以车为单位,进行喷水保湿管理,比起在成百上千亩林地间投放枝条,数量相对少多了,可以开展精细化管理,虫卵保湿工作到位,虫卵孵化率可提高5%

10%。
[0028]2.减少病虫害:本方法中虫卵枝条是摆放在推车装置上,可人为将枝条置于远离蚂蚁、蜘蛛等金蝉害虫的地方进行保存与孵化工作,与林地间投放虫卵枝条的方式相比,能有效减少病虫害。
[0029]3.提高若虫入土存活率:本方法中,推车上虫卵枝条内的虫卵孵出后即可入土寻找根系,若虫无需经历孵化室至林地间的人工转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底壁和四个侧壁的虫卵枝条承接箱(1)、移动滚轮(2)、支撑架(3)、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4)、金蝉若虫收集漏斗(5)和金蝉若虫接收装置(6),所述移动滚轮(2)、所述支撑架(3)和所述金蝉若虫收集漏斗(5)均设置于所述虫卵枝条承接箱(1)的下方,所述金蝉若虫收集漏斗(5)的顶部与所述底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移动滚轮(2)和所述支撑架(3)均设置于所述金蝉若虫收集漏斗(5)的两侧,用于使所述金蝉若虫入土装置移动或停驻,所述底壁和所述四个侧壁均设有供金蝉若虫穿出的孔隙,所述金蝉若虫接收装置(6)可移动,位于所述金蝉若虫收集漏斗(5)的正下方,所述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4)可移动设置于拆除所述金蝉若虫收集漏斗(5)后所述底壁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虫卵纸条承接箱(1)包括金属框架和网纱围挡,所述网纱围挡通过与所述金属框架固接形成所述虫卵枝条承接箱(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滚轮(2)和所述支撑架(3)的个数均为2个,并均分设于所述金蝉若虫收集漏斗(5)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蝉若虫收集漏斗(5)由软质材料形成,所述软质材料的两端分别可拆卸悬挂于所述底壁的两端,并在自然下垂时受重力影响在中间部分形成下垂尖端,所述下垂尖端开有供若虫漏出的洞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蝉若虫密度检测装置(4)和金蝉若虫接收装置(6)均为塑料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蝉若虫入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包括支撑柱和连接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底壁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底壁连接。7.一种金蝉若虫的入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林地间圈定入土区域,采用生态或物理学方法清除入土区域内杂草;2)在入土区域内的树干的两侧挖掘土沟,并构建入土环境;3)当天气因素达标后,在将带有虫卵的枝条放入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怀建曹烨孙德永孙洪武邓盼唐楚飞魏兰君王喆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君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