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加热组件和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035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导液体是多孔材质的,导液体设有中空腔体,包括内侧和外侧,内侧或外侧用于与液体接触,内侧或外侧上设有气体交换凹位,以在导液体上形成薄壁,薄壁的壁厚小于内侧与外侧之间的壁厚,以供气体顺利的从薄壁处透过。还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包括上述的导液体和发热体。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中的上述的加热组件。气体交换凹位设在多孔导液体发热区以外,气体交换凹位位置的的导液体壁厚小于多孔导液体具有发热体所在面的多孔导液体的壁厚,以用于在雾化过程中液体消耗后气体能通过气体交换凹位进入到储液仓,避免了气体进入储液仓时占用发热区的多孔通道,达到发热区域导液更加顺畅的目的。导液更加顺畅的目的。导液更加顺畅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加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多孔导液体加热雾化
,尤其是涉及一种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加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多孔导液体在雾化组件中主要用来传导液体,经常应用于雾化装置中,将雾化装置中的液体传导到发热体进行加热雾化。通常导液体的一侧或者一个面与液体接触,另一个面上设置有发热体和外界的空气接触,作用是将雾化装置中的液体传导到发热体进行加热雾化,导液体中的多孔结构做为连接雾化器储液仓内液体和外界空气的通道,液体传输时主要通过导液体内部的多孔通道来传输,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随着液体的消耗,储液仓内液体被消耗,储液仓内空间内的气压会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当气压差过大时,会将外界空气通过多孔导液体内的多孔通道传输到储液仓内,这样空气会占用一部分导液体内的多孔通道,如果正好占用了发热区域的的多孔通道时,发热区域的发热体就会因为液体无法及时的传输带发热体上造成有导液不畅出现发热体局部高温出现烧焦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导液和换气分离的多孔导液体的结构,使得多孔导液体内供液和换气的多孔通道分离,达到发热区域的导液更加顺畅的目的。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导液体是多孔材质的,所述导液体设有中空腔体,包括内侧和外侧,所述内侧或所述外侧用于与液体接触,所述内侧或所述外侧上设有气体交换凹位,以在所述导液体上形成薄壁,所述薄壁的壁厚小于所述内侧与所述外侧之间的壁厚,以供气体透过所述薄壁。
[0005]优选地,所述气体交换凹位呈孔状或槽状。
[0006]优选地,所述中空腔体为设在所述导液体上侧的储液槽。
[0007]优选地,所述气体交换凹位位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储液槽的底部设有供液孔,所述供液孔为盲孔,气体交换凹位所形成的所述薄壁的壁厚小于所述供液孔底部与导液体外侧之间的壁厚。
[0008]优选地,所述薄壁为所述气体交换凹位底部与所述导液体的下表面之间的壁。
[0009]优选地,所述薄壁为所述气体交换凹位侧壁与所述导液体的外侧之间的壁。
[0010]优选地,所述导液体的设有所述储液槽一端的尺寸大于相反一端的尺寸,以使导液体形成台阶状的外形。
[0011]优选地,所述气体交换凹位位于所述储液槽的侧壁上。
[0012]优选地,所述气体交换凹位位于所述导液体的外侧面上。
[0013]优选地,所述中空腔体贯穿所述导液体,所述导液体呈筒状或环状,所述气体交换
凹位设在外侧壁或内侧壁上。
[0014]优选地,所述气体交换凹位所形成的所述薄壁的厚度为0.1

0.5mm。
[0015]优选地,每一所述气体交换凹位所形成的所述薄壁的面积为0.05

15mm2。
[0016]优选地,所述导液体的孔隙率在20

80%之间。
[0017]优选地,所述导液体的平均微孔直径为5

50μm。
[001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包括上述的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还包括设在所述导液体上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发热区域不在所述气体交换凹位所形成的所述薄壁处。
[0019]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在所述壳体中的上述的加热组件,所述壳体中设有储液仓,所述储液仓与所述导液体的所述中空腔体连通,以供所述储液仓中的液体进入所述中空腔体,进而经所述导液体传导到所述发热体,以及气体透过所述气体交换凹位到达所述储液仓。
[0020]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加热组件和雾化装置中,多孔导液体内供液和换气的多孔通道分离,达到发热区域的导液更加顺畅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导液体的俯视图。
[0023]图2是图1中A

A位置的剖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的仰视图。
[0025]图4是图3中B

B位置的剖视图。
[0026]图5是图1的导液体以及发热体与液体接触时传导液体和气体的示意图(供液孔处的箭头表示液体传导方向,气体交换凹位处的箭头表示气体传导方向)。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导液体的立体图。
[0028]图7是图5的导液体的俯视图。
[0029]图8是图6中C

C位置的剖视图。
[0030]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导液体的立体图。
[0031]图10是图9的导液体的俯视图。
[0032]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导液体的立体图。
[0033]图12是图11的导液体的俯视图。
[0034]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导液体的立体图。
[0035]图14是图13的导液体的俯视图。
[0036]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导液体以及发热体的立体图。
[0037]图16是图15中D

D位置的剖视图。
[0038]图17是图16的导液体和发热体与液体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9]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导液体以及发热体的立体图。
[0040]图19是图18中E

E位置的剖视图。
[0041]图20是图19的导液体和发热体与液体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0042]图中的标号表示:导液体1,中空腔体10,内侧11,外侧12,气体交换凹位13,薄壁14,薄壁的厚度a,供液孔25底部与导液体1外侧之间的壁厚b,供液孔15,发热体2,发热区域21,液体3。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文中出现“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文中出现“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体(1)设有中空腔体(10),包括内侧(11)和外侧(12),所述内侧(11)或所述外侧(12)用于与液体接触,所述内侧(11)或所述外侧(12)上设有气体交换凹位(13),以在所述导液体(1)上形成薄壁(14),所述薄壁(14)的壁厚小于所述内侧(11)与所述外侧(12)之间的壁厚,以供气体透过所述薄壁(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交换凹位(13)呈孔状或槽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10)为设在所述导液体(1)上侧的储液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交换凹位(13)位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储液槽的底部设有供液孔(25),所述供液孔(25)为盲孔,气体交换凹位(13)所形成的所述薄壁(14)的壁厚(a)小于所述供液孔(25)底部与导液体(1)外侧之间的壁厚(b)。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14)为所述气体交换凹位(13)底部与所述导液体(1)的下表面之间的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14)为所述气体交换凹位(13)侧壁与所述导液体(1)的外侧(12)之间的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体(1)的设有所述储液槽一端的尺寸大于相反一端的尺寸,以使导液体(1)形成台阶状的外形。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交换凹位(13)位于所述储液槽的侧壁上。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顺畅导液的多孔导液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交换凹位(13)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诚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