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296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取发根农杆菌K599的菌液加入至侵染液中,得到农杆菌侵染液;将子叶期的木麻黄实生幼苗作为侵染材料,用刀片轻轻划伤根茎交界处,再将幼苗浸泡在农杆菌侵染液中;侵染后的幼苗重新种回培养基质中,得到带有毛状根生长的木麻黄植株;剪去幼苗的原根,再将木麻黄植株种回培养基中,得到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植株。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特定的发根农杆菌K599侵染根茎交界处被轻轻划伤的子叶期木麻黄实生幼苗,成功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不仅克服了周期相对较长、转基因效率相对低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建立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转化成功率较高。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繁殖
,尤其涉及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木麻黄(学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是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常绿乔木。木麻黄科植物有96种,4属;原产于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和东南亚地区,20世纪50年代引入我国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因其树形高大,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耐盐碱、耐贫瘠、抗干旱等特点,成为保持水土、防潮汐侵蚀、建立海岸带农林复合系统的优良先锋树种。
[0003]木麻黄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其关键基因在不同非生物逆境中的功能,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林木的分子改良以及遗传育种,从而为我国农林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然而,目前对木麻黄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再生体系的建立与研究,有关木麻黄转基因体系建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1996年Le等(Le Q V,Bogusz D,Gherbi H,et al.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ene transf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取发根农杆菌K599的菌液加入至侵染液中,得到农杆菌侵染液;(2)将子叶期的木麻黄实生幼苗作为侵染材料,清洗根部后,用刀片轻轻划伤根茎交界处,再将所述幼苗浸泡在农杆菌侵染液中进行侵染;(3)侵染后的幼苗重新种回培养基质中进行栽培,并将划伤部分暴露于基质之上,得到带有毛状根生长的木麻黄植株;(4)剪去幼苗的原根,将带有毛状根生长的木麻黄植株种回培养基中进行栽培,并判断所述带有毛状根生长的木麻黄植株是否为转基因阳性植株,得到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基因植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菌液的OD
600
值为0.6

0.8,所述发根农杆菌K599内携带有pCAMBIA1300

35sGFP载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侵染液的配方为:10mM pH=5.2的MES

KOH,10mM MgCl2,100M As。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子叶期的木麻黄实生幼苗为从播种日算起生长1个月的幼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根茎交界处为在子叶与根之间的植物组织上,靠近子叶一侧的植物组织的1/4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木麻黄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慧敏赵晓红许妍柳参奎亓果宁王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