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组分纤维面料复合热防护纺织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023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组分纤维面料复合热防护纺织品,包括保护层、弹性抗热层以及保温层,所述保护层设于弹性抗热层上表面,所述弹性抗热层设于保温层上表面,所述保护层为芳纶层以及尼龙层,所述弹性抗热层为两组铝箔层以及一组氨纶层,所述保温层为一组棉布层以及一组腈纶层,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材料的最外层耐用性较好,可在较差的环境中保护内层的其他材料免受磨损,且内侧的阻燃层,使得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也不易燃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使得衣物弹性较好,且双层的隔热层使得热量不易传播至人体表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高温环境下的导热能力,且内侧的保温层使得面料可贴身穿戴而少有不适感。侧的保温层使得面料可贴身穿戴而少有不适感。侧的保温层使得面料可贴身穿戴而少有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组分纤维面料复合热防护纺织品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具体为一种多组分纤维面料复合热防护纺织品。

技术介绍

[0002]热防护纺织品是指在高温环境中穿用的、能促使人体热量散发、防止热中暑、烧伤和灼伤等危害的防护服装,因此其必须具备阻燃性、拒液性、燃烧时无熔滴产生、遇热时能够保持完整性和穿着舒适性等性能,降低热转移速度,使外界的高热缓慢而少量转移至皮肤,现有的一种热防护纺织品在使用时,其结构较为单一,缺少耐磨性,其穿在身上时吸汗能力较差,且弹性较差,易使人产生不适。
[0003]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多组分纤维面料复合热防护纺织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组分纤维面料复合热防护纺织品,解决了现有的一种热防护纺织品舒适性与耐磨性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多组分纤维面料复合热防护纺织品,包括保护层、弹性抗热层以及保温层,所述保护层设于弹性抗热层上表面,所述弹性抗热层设于保温层上表面,所述保护层为芳纶层以及尼龙层,所述弹性抗热层为两组铝箔层以及一组氨纶层,所述保温层为一组棉布层以及一组腈纶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包括耐磨层以及阻燃层,所述耐磨层为芳纶材质,所述阻燃层为尼龙材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抗热层包括外隔热层、弹力层以及内隔热层,所述外隔热层与内隔热层表面均为铝箔,所述弹力层为氨纶材质。
[0009]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包括吸水层、纤维层以及透气孔,所述吸水层为棉布材质,所述纤维层为腈纶材质,所述纤维层上开设有透气孔。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1、该技术,通过耐磨层以及阻燃层的相互作用,使得材料的最外层耐用性较好,可在较差的环境中保护内层的其他材料免受磨损,且内侧的阻燃层,使得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也不易燃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
[0012]2、该技术,通过弹性抗热层以及保温层的相互作用,使得衣物弹性较好,且双层的隔热层使得热量不易传播至人体表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高温环境下的导热能力,且内侧的保温层使得面料可贴身穿戴而少有不适感,其上的透气孔使得衣物的吸汗能力较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织物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
[0015]图中:1、保护层;2、弹性抗热层;3、保温层;4、耐磨层;5、阻燃层;6、外隔热层;7、弹力层;8、内隔热层;9、吸水层;10、纤维层;1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参看图1

2:一种多组分纤维面料复合热防护纺织品,包括保护层1、弹性抗热层2以及保温层3,保护层1设于弹性抗热层2上表面,弹性抗热层2设于保温层3上表面,保护层1为芳纶层以及尼龙层,弹性抗热层2为两组铝箔层以及一组氨纶层,保温层3为一组棉布层以及一组腈纶层。
[0018]其中,保护层1包括耐磨层4以及阻燃层5,耐磨层4为芳纶材质,芳纶耐磨较好,在最外层可保护内部面料免受磨损,阻燃层5为尼龙材质,使得织物在高温环境下不易燃烧。
[0019]其中,弹性抗热层2包括外隔热层6、弹力层7以及内隔热层8,外隔热层6与内隔热层8表面均为铝箔,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热辐射进入,弹力层7为氨纶材质,使得织物保有一定程度的弹性。
[0020]其中,保温层3包括吸水层9、纤维层10以及透气孔11,吸水层9为棉布材质,可吸收人体产生的汗液,减少因汗液造成的不适,纤维层10为腈纶材质,纤维层10上开设有透气孔11。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耐磨层4以及阻燃层5的相互作用,使得材料的最外层耐用性较好,可在较差的环境中保护内层的其他材料免受磨损,且内侧的阻燃层5,使得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也不易燃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弹性抗热层2以及保温层3的相互作用,使得衣物弹性较好,且双层的隔热层使得热量不易传播至人体表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高温环境下的导热能力,且内侧的保温层3使得面料可贴身穿戴而少有不适感,其上的透气孔11使得衣物的吸汗能力较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织物的舒适性。
[002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组分纤维面料复合热防护纺织品,包括保护层(1)、弹性抗热层(2)以及保温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设于弹性抗热层(2)上表面,所述弹性抗热层(2)设于保温层(3)上表面,所述保护层(1)为芳纶层以及尼龙层,所述弹性抗热层(2)为两组铝箔层以及一组氨纶层,所述保温层(3)为一组棉布层以及一组腈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组分纤维面料复合热防护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包括耐磨层(4)以及阻燃层(5),所述耐磨层(4)为芳纶材质,所述阻燃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光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久歌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