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与页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020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6
在一种翻页与页码识别方法,包括:使用贴纸电子元件标识书刊每个纸张并附着并贴附于纸张边缘;由一个或多个贴纸电子元件组成帧控电路,由一个或多个帧控电路嵌入到书刊纸层,形成具有层级立体布线结构的书刊纸层帧控电路;通过帧控电路由纸张翻页事件生成有效的电属性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由相邻纸层的贴纸电子元件组成的接触式开关,将纸张作为所述接触式开关的绝缘手动拨动体;使用采集模块获取帧控电路翻页事件触发的连续变量的有效电属性的模拟信号;将帧控电路采集有效电属性模拟状态值转换为数字页码信号。态值转换为数字页码信号。态值转换为数字页码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页与页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纸质书用户交互信息采集技术,尤其是涉及翻页监测与页码识别技术、电子设备、计算机程序。

技术介绍

[0002]数字媒介与实体书刊内容的连接更加智能、便捷。
[0003]同时满足微型化、低成本甚至可嵌入书刊的翻页监测与页码识别技术目前国内外处于空白。例如公告号为CN104217197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的头戴式摄像识别装置,还例如公告号为CN104157171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的基于台灯的摄像识别装置/绘本阅读机器人,书刊与识别装置分离不便于使用,由于识别装置使用摄像镜头而无法嵌入书刊;还例如基于OID光学辨识码采集技术或万点电磁感应技术实现的点读笔。
[0004]使用纸面粘贴按钮或基于触控实现的点读书仍然需要用户主动输入页码数据而非后台自动识别,同时无法实现翻页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将帧控电路嵌入书刊纸层实现翻页监测和页码识别的技术。可通过以下方法、装置、动作、流程来体现本公开创新主题:装置包括贴纸电子元件以及由其组成的帧控电路,单个书刊纸张作为附着其上贴纸电子元件间组成的接触式开关的拨动控制介质,纸张控制一帧电路单元,叠加的类层包括阶梯状分布的贴纸电子元件形成帧层结构,这些电子元件优选的分组并行连接组成帧控电路并接入由芯片/MCU/模组等微处理装置组成的控制中心;单个纸张的翻页事件可有效的改变其在帧控电路中等效电路单元即贴纸电子元件的物理状态,这些状态包括翻页前、翻页中、翻页后触发的有效电属性变化。
[0006]装置包括嵌入纸层构建帧控电路的活性载体,活性载体包括贴纸电子元件,贴纸电子元件可选的还包括夹膜。活性特征体现在贴纸电子元件脚线之间/夹膜表面触片之间组成的立体布线结构而非传统PCB平面布线结构。
[0007]活性载体包括贴纸电子元件/有夹膜贴纸电子元件,优选的采用贴纸电阻,悬置在纸张外侧或附着粘贴在纸张表面的薄膜电阻;贴纸电子元件依次错位的分布在纸层呈阶梯状将具有一定厚度的元件壳体均匀分散。
[0008]装置包括书环排插,其由多个三连书环排列组成,优选的两个相邻书环组成书环插头将单个帧控电路接入外接腔体内的PCBA;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书环排插的插座具有多个导体触点用以连接多路帧控多路,组成插头的书环上连接多个帧控电路实现一组插头结构连接多路帧控电路。
[0009]嵌入书刊的帧控电路通过排插与排座变得可分离可连接,使得具有PCBA和壳体的部分与具有帧控电路的书刊纸层可分离,进而实现一对多识别。
[0010]流程包括配置与存储帧控电路初始化数据、从本地/远程存储介质获取数据以初
始化系统、翻页事件监测流程、有效电属性到页码转换流程。
[0011]翻页事件监测流程包括数据处理装置与采集模块对帧控电路中有效电属性的模拟信号采集生成状态值,比对变化的采集值以判断目标纸张所述三种状态和识别目标纸张的数字页码(或唯一标识码);用户对书刊的翻页过程同步到帧控电路,通过监听帧控电路模拟信号变化以捕获翻页事件,翻页量为至少一张,即书刊纸张拖曳过程在帧控电路完成一次帧变效果(即相邻纸层贴纸电子元件组成接触式开关的状态改变)由至少一组相邻张纸触发,持续的翻页形成图像帧变效果。
[0012]翻页监测包括在数据处理装置中,对从帧控电路捕捉的有效电属性变化量比对以确定是否达到有效变化阈值,进一步的以判定有效电属性变化的触发过程是否由有效的翻页事件触发。
[0013]响应于捕获翻页事件后执行页码识别/转换流程,帧控电路在翻页过程中有效电属性呈现有规律/或图表可记录的变化,对所述有效电属性数字数值进行采集获取,数据处理装置基于精确的算法转化采集的数据结果。
[0014]有效电属性例如电流,进一步贴纸电子元件例如贴纸电阻,可选的将接近于书刊纸张总数的贴纸电阻并联的组成至少一组帧控电路,将所述全部贴纸电阻均分为多组分别接入采集模块多路引脚或间接经过电路切换装置接入少量或一组采集模块的引脚。可选的采集模块可执行AD采集并转化为第一电流数字数值,基于合适时间间隔重复执行以获得第二电流数字数值,该值用以衡量帧控电路有效电属性的模拟变化信号的数字描述状态;数据处理装置比对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以确定翻页转换结果,进一步根据该值的特征判断翻页事件的类型,类型包括“是否翻页”、“前翻”、“后翻”以及翻页事件触发的纸张量。有益效果对于有声目录点读书、手写录音本、有声目录小说书等翻页监测和页码识别尤为重要,通过可穿戴摄像装置/桌面台式摄像装置都会给用户带来不便,桌面台式机如绘本阅读机限制了用户活动空间,同时图像对焦和解析过程目前还不够灵敏,本公开实现的技术使得识别装置微型化可嵌入书刊纸层,识别过程无需用户进行穿戴且不限制用户活动区域,同时省去了图像识别的复杂过程具有灵敏且低功耗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15]图1A是无夹膜贴纸电子元件示意图。
[0016]图1B是典型有夹膜的贴纸电子元件模拟图。
[0017]图2是示意贴纸电子元件阶梯状组成帧控电路特征图。
[0018]图3是相邻层贴纸电阻连接特征示意图。
[0019]图4A示意帧控电路、纸层、书环连接特征图。
[0020]图4B是书环与外接腔体连接特征图。
[0021]图5示意翻页事件下帧控电路特征图。
[0022]图6示意翻页监测与页码识别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
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流程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0024]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分离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步骤。例如,有的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0025]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在于实现书刊翻页监测与页码识别,由贴纸电子元件组成的帧控电路模拟和标识书刊纸层,进一步捕获翻页事件;本公开实现的功能实体包括阅读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在一种翻页与页码识别方法,包括:使用贴纸电子元件标识书刊每个纸张并附着并贴附于纸张边缘;由一个或多个贴纸电子元件组成帧控电路,由一个或多个帧控电路嵌入到书刊纸层,形成具有层级立体布线结构的书刊纸层帧控电路;通过帧控电路由纸张翻页事件生成有效的电属性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由相邻纸层的贴纸电子元件组成的接触式开关,将纸张作为所述接触式开关的绝缘手动拨动体;使用采集模块获取帧控电路翻页事件触发的连续变量的有效电属性的模拟信号;将帧控电路采集有效电属性模拟状态值转换为数字页码信号。2.一种翻页与页码识别方法,还包括,将帧控电路直接多路接入采集模块或经过电路切换装置后间接接入采集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中贴纸电子元件包括第一脚线和第二脚线,单个脚线由纸张正面分布段、背面分布段以及所述两段的连接部分组成,两端连接部分从纸张正面引线到背面时可选穿过书环开口,进一步的可选绕过开口处书环以固定贴纸电子元件到贴附纸张。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中贴纸电子元件可选植入到夹膜中,夹膜粘贴于纸张表面进一步固定贴纸电子元件到贴附纸张。5.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中夹膜,其表面分布连接脚线正面分布段、背面分布段的触片,相邻夹膜触片组成帧控电路的接触式开关。6.如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式开关,还包括,由贴纸电子元件与外接腔体之间连接触片组成,用于将帧控电路直接/间接接入外接腔体内采集模块。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中帧控电路,还包括:第一贴纸电子元件分布在首端时,其正面脚线连接位/夹膜触片未组成接触式开关,其背面脚线连接位/夹膜触片与第二贴纸电子元件正面对应连接;第二贴纸电子元件为中间贴纸电子元件时,其正面/背面与相邻层贴纸电子元件的脚线连接位/夹膜触片分别组成两个接触式开关;第三贴纸电子元件分布在末端时,其正面脚线连接位/夹膜触片与上层贴纸电子元件的脚线连接位/夹膜触片组成接触式开关,其背面脚线连接位/夹膜触片与外接腔体连接位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照全虹卢志鹏李京效魏平华钟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灵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