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91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第一极性极片、第二极性极片、隔膜、第一极性极耳和第二极性极耳,第一极性极耳的数量为a,其中,a≥2,至少一个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第一极性极片的头部,至少一个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第一极性极片的中部,若干第一极性极耳重叠设置;第二极性极耳的数量为b,其中,a>b,至少一个第二极性极耳设置在第二极性极片的中部。极耳如此设置,可以减小电池电阻,在快速充放电的过程中温度降低,减小电池的副反应,使电池在循环过程中正负极结构较稳定,进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的循环性能。的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自从世界上第一只锂离子电池生产出以后,锂离子电池便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迅速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中以其优异的性能逐步征服了各类储能电池的应用市场。传统的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Electronics)领域已经呈现出锂离子电池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且锂离子电池和传统的蓄电池比起来,不但具有较高的能量,更强的放电能力及更长的循环寿命。当然,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快速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成为发展的一种趋势。
[0003]应用在蓝牙耳机上的电池在本领域称之为小型锂离子电池,这种小型锂离子电池的厚度大约为4~8mm,宽度为20~35mm,长度为20~35mm。现有技术中,这种小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极片采用简单的单极耳焊接,即,正极片上只焊接一个正极耳,而且正极耳焊接在正极片的头部空箔区,负极片上只焊接一个负极耳,而且负极耳焊接在负极片的头部空箔区。
[0004]然而,这种采用单极耳焊接的小型锂离子电池,电流分布均匀性较差,电池的电阻较大,因而电池的快速充放电能力较差,快速充放电能力差还表现在较大电流下充放电循环次数较少。充放电循环300

400次左右(充电电流2C

3C,放电电流8C

10C,充电截止电压为4.1V

>4.2V,放电截止电压2.5V

3.0V)时在电池内部就会发生严重的胀气变形,并且容量出现快速衰减。另外,电池在快速充放电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导致电池的副反应增多,最终导致电池的性能变差。所以,为了改善这种不良,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池使其在循环过程中不会发生严重的胀气变形,进而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
[0005]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电池电阻小,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而且在快速充放电过程中产热、副反应和产气均减小,能够使正负极结构保持稳定。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性极片、第二极性极片、隔膜、第一极性极耳和第二极性极耳,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性极片和所述第二极性极片之间,所述第一极性极耳与所述第一极性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性极耳与所述第二极性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极耳的数量为a,其中,a≥2,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性极片的头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性极片的中部,若干所述第一极性极耳重叠设置;所述第二极性极耳的数量为b,其中,a>b,至
少一个所述第二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性极片的中部。
[0009]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性极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空箔区、活性物质层涂覆区和尾部空箔区,所述活性物质层涂覆区设置至少一个留白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头部空箔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留白区。
[0010]其中,留白区的制备可以采用先涂覆活性物质层再刮除局部活性物质层的方法,也可以在涂覆时就预留留白区不涂覆,从工艺操作简单和设备便于操作的角度上,优先选择先涂覆活性物质层再刮除设计区域的活性物质层以得到留白区比较简便,从工艺角度更好实现,留白区可由激光清洗活性物质层、溶剂擦洗活性物质层或者其结合获得。
[0011]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头部空箔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靠近所述尾部空箔区的留白区,相对于留白区设置在活性物质层涂覆区正中间的情况,能够避免第一极性极片尾部的电流过小。
[0012]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性极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空箔区、活性物质层涂覆区和尾部空箔区,所述活性物质层涂覆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留白区,所述留白区设置在所述活性物质层涂覆区的中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留白区。
[0013]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性极片为正极片,所述第一极性极耳为正极耳,所述第二极性极片为负极片,所述第二极性极耳为负极耳;或者,所述第一极性极片为负极片,所述第一极性极耳为负极耳,所述第二极性极片为正极片,所述第二极性极耳为正极耳。当正极耳的数量多于负极耳的数量时,该电池为快速放电型电池;当负极耳的数量多于正极耳的数量时,该电池为快速充电型电池,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0014]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性极片为正极片,所述第一极性极耳为正极耳,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正极耳设置在所述头部空箔区,至少一个所述正极耳设置在靠近所述尾部空箔区的留白区,所述留白区到所述正极片头部的长度与所述正极片总长度的比值为3/5~4/5。
[0015]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性极片为负极片,所述第二极性极耳为负极耳,所述活性物质层涂覆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留白区,所述留白区到所述负极片头部的长度与所述负极片总长度的比值为2/5~3/5。
[0016]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性极片为负极片,所述第一极性极耳为负极耳,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头部空箔区,至少一个所述负极耳设置在靠近所述尾部空箔区的留白区,所述留白区到所述负极片头部的长度与所述负极片总长度的比值为3/5~4/5。
[0017]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性极片为正极片,所述第二极性极耳为正极耳,所述活性物质层涂覆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留白区,所述留白区到所述正极片头部的长度与所述正极片总长度的比值为1/3~2/3。
[0018]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留白区设置在所述活性物质层涂覆区的正中间。如此设置,第二极性极耳设置在活性物质层涂覆区的正中间,能够使得电流分布地更为均匀,避免出现过度充电、过度放电或者析锂的情况发生。
[0019]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性极耳和所述第二极性极耳表面的极耳胶,所述极耳胶的厚度为0.02~0.06mm。在卷绕后,若干第一极性
极耳重叠设置,若干第二极性极耳重叠设置,极耳胶的熔点相对于常规极耳胶的熔点较低,而且单层极耳胶的厚度设置为0.02~0.06mm,便于封装时不受到影响。
[0020]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厚度为4~8mm,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宽度为20~35mm,所述锂离子电池的长度为20~35mm。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适用于蓝牙耳机等需要电池体积较小的设备中。
[0021]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膜包括基膜和设置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性极片、第二极性极片、隔膜、第一极性极耳和第二极性极耳,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性极片和所述第二极性极片之间,所述第一极性极耳与所述第一极性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性极耳与所述第二极性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极耳的数量为a,其中,a≥2,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性极片的头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性极片的中部,若干所述第一极性极耳重叠设置;所述第二极性极耳的数量为b,其中,a>b,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性极片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极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空箔区、活性物质层涂覆区和尾部空箔区,所述活性物质层涂覆区设置至少一个留白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头部空箔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留白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头部空箔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性极耳设置在靠近所述尾部空箔区的留白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性极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空箔区、活性物质层涂覆区和尾部空箔区,所述活性物质层涂覆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留白区,所述留白区设置在所述活性物质层涂覆区的中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性极耳设置在所述留白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极片为正极片,所述第一极性极耳为正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霞侯杰杰蒋珊杨山陈杰李载波项海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