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解炭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58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解炭化炉,于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沿位于间隙层内的炉体轴向长度布置,且,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部与保温夹套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预设间距的避让间隙;于远离所述进气口一侧的炉体底部设置有排灰口,该排灰口连通至间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在炉体上设置螺旋叶片,并于夹套壳体上开设连通间隙层的排灰口,使得该炉体在停机或不停机的状态下均可实现对其内部的尘积物有效清理,避免了繁琐的人工清理手段,且清理效果更好,能实时控制炉体内部的尘积物残余量,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解炭化炉


[0001]本技术涉及热解炭化炉的
,具体为一种热解炭化炉。

技术介绍

[0002]在热解炭化炉中,炉体与保温夹套之间会由于通有热烟气,使得在两者的间隙层处残留大量的尘积物,很难排出,且一般的热解炭化炉为柱状的封闭式结构,如需清理尘积物,需要在停机的情况下通过人爬入炉体内实施人工清除,不仅效率低下,同时还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解炭化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解炭化炉,包括有炉体和包覆设置在该炉体外侧部的夹套壳体,所述夹套壳体的内侧部设置有保温夹套,且,于保温夹套与所述炉体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层,所述夹套壳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贯穿所述保温夹套并连通至间隙层,所述夹套壳体的另一侧底部设置有出气口,该出气口贯穿所述保温夹套并连通至间隙层,于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沿位于间隙层内的炉体轴向长度布置,且,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部与保温夹套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预设间距的避让间隙;于远离所述进气口一侧的炉体底部设置有排灰口,该排灰口连通至间隙层。
[0005]所述夹套壳体的侧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的辅助排灰口。
[0006]所述辅助排灰口的开口部底部边缘高于保温夹套的内侧最底部所在的平面设置。
[0007]所述辅助排灰口设置在夹套壳体的两侧,且,每侧均沿所述夹套壳体的长度方向均布有三个。
[0008]所述辅助排灰口设置为方形的开口结构,其开口的底部边缘处与所述保温夹套的内侧最底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设置。
[0009]所述辅助排灰口设置在沿夹套壳体轴向方向的进气口和排灰口之间位置。
[0010]所述辅助排灰口的开口部底部边缘高于螺旋叶片位于间隙层内最低的边缘部设置。
[0011]所述避让间隙的预设间距为0.5cm。
[0012]所述辅助排灰口的开口部底部边缘高于螺旋叶片位于间隙层内最低的边缘部0.5cm间距设置。
[0013]所述排灰口设置在靠近螺旋叶片的一端处,且,该螺旋叶片的终止端设于排灰口的正上方。
[00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采用在炉体上设置螺旋叶片,并于夹套壳体上开设连通间隙层的排灰口,使得该炉体在停机或不停机的状态下均可实现对其内部的
尘积物有效清理,避免了繁琐的人工清理手段,且清理效果更好,能实时控制炉体内部的尘积物残余量,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
[0017]图中:1炉体、11螺旋叶片、2夹套壳体、21保温夹套、22进气口、23出气口、3支架、4排灰口、5辅助排灰口、6间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

2所示的一种热解炭化炉,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对热解炭化炉作出如下结构说明,传统技术中,热解炭化炉为炉体1的外侧部包裹着夹套壳体2,该夹套壳体2的底部安装有支架3,且在夹套壳体2内设置有保温夹套21,用于实现对炉体1的保温,同时在炉体1的一侧开设进气口22,另一侧开设出气口23,在实施过程中,热烟气通过进气口22进入间隙层6,并通过出气口23排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通入的热烟气内含有大量的尘积物,导致位于间隙层6内的底部会尘积较多的热烟气尘积物,一般采用的应对方法为,通过人工爬入间隙层6内实施清理,该种清理手段不仅效率低下,同时清理效果不佳,本案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使得炉体1在自转的条件下便能实现自我清理尘积物。为此,提供了一种热解炭化炉,具体结构如下:
[0020]于所述炉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11,该螺旋叶片沿位于间隙层6内的炉体1轴向长度布置,且,所述螺旋叶片11的边缘部与保温夹套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预设间距的避让间隙;于远离所述进气口22一侧的炉体1底部设置有排灰口4,该排灰口4连通至间隙层6。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该种热解炭化炉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其炉体1处于转动的状态,在位于间隙层6的底部一旦形成了过量厚度的尘积物,即尘积物的堆叠高度大于避让间隙的高度时,螺旋叶片11便会在炉体1的带动下将部分高于避让间隙的尘积物持续推送至排灰口4处,直至尘积物小于或等于避让间隙的高度。这里,通过炉体1的自身转动以及带动螺旋叶片旋转,使得内部的热烟气尘积物能实现实时清理,有效的提高了炉体1的使用效率。
[002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夹套壳体2的侧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的辅助排灰口5,这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在实施清理过程中,单一的排灰口4无法满足较大堆积量的尘积物排放,且排放效率相对较小,于是实作中,通过开设辅助排灰口5,可进一步的提高尘积物的排出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排灰口4和辅助排灰口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分为两种使用状态,一种为系统不停机,即该炉体1在实施作业的过程中同步的将尘积物排出,另外一种为系统停机,仅炉体1开机并旋转,以用于螺旋叶片11实施尘积物的排出作业。当采用第一种不停机作业时,由于排灰口4和辅助排灰口5均连通至间隙层6,这就使得热烟气在进入间隙层6后会有部分热量通过所述的排灰口4和辅助排灰口5排出,为了防止热量的散失以保证炉体1的使用效率,于实作中,可在该不停机作业中分为两种使用状态,如下:
[0022]其一:当不停机作业时,间隙层6内的沉积物较少,此时封堵辅助排灰口5,本实施
例中不限定于辅助排灰口5处的封堵手段,一般可在辅助排灰口5处安装一具有隔热效果的开合门,或在该辅助排灰口5处设置一具有保温效果的收集装置,用于实时接收所收集的尘积物,排灰口4处如上同理;
[0023]其二:当不停机作业时,间隙层6内的尘积物较多,此时排灰口4和辅助排灰口5处均处于打开状态,同时,在排灰口4和辅助排灰口5处设置一具有保温效果的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不仅具有容纳收集尘积物的空间,同时具有密封且保温的壳体结构,本实施例不对所述排灰口4和辅助排灰口5处所连接的收集装置做出进一步限定。
[0024]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辅助排灰口5的开口部底部边缘高于保温夹套21的内侧最底部所在的平面设置,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由于尘积物堆叠在保温夹套21的内侧最底部,一般情况下均匀堆叠分布,即沿着炉体1的长度方向散布,这种情况下,无法实现对炉体1内的所有尘积物实时排除,但该种排除后可有效的将尘积物控制在设备可承受的厚度范围内,同时,该辅助排灰口5是用于辅助性的排出,一般情况下,采用排灰口4便可实时有效清理。在此基础上,所述的辅助排灰口5设置在夹套壳体2的两侧,且,每侧均沿所述夹套壳体2的长度方向均布有三个,该种数量的布置可进一步的提高尘积物的排出效率。
[0025]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辅助排灰口5设置为方形的开口结构,其开口的底部边缘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解炭化炉,包括有炉体和包覆设置在该炉体外侧部的夹套壳体,所述夹套壳体的内侧部设置有保温夹套,且,于保温夹套与所述炉体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层,所述夹套壳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贯穿所述保温夹套并连通至间隙层,所述夹套壳体的另一侧底部设置有出气口,该出气口贯穿所述保温夹套并连通至间隙层,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沿位于间隙层内的炉体轴向长度布置,且,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部与保温夹套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预设间距的避让间隙;于远离所述进气口一侧的炉体底部设置有排灰口,该排灰口连通至间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解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壳体的侧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的辅助排灰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解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灰口的开口部底部边缘高于保温夹套的内侧最底部所在的平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解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灰口设置在夹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献余杨彬张神仕汪流周胜军王全兰高岭李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