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国锋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949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包括底座、砂石罐、进水管和石灰罐,所述底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料结构,所述搅拌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仓的表面连接有拆卸结构,所述搅拌仓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石灰罐,所述搅拌仓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进水管,所述搅拌仓的顶端设置有砂石罐,且砂石罐的底端固定有下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当此装置进行上料时,将物料放置皮带的位置处,再利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轮圈转动,而轮圈的转动带动了皮带进行运动,而皮带的运动将对物料进行传递,而设置的摩擦片将物料在传递的过程中提升物料运动中的摩擦力,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上料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了此装置的实用性。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社会中,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在配制混凝土的建造房屋过程中,选用混凝土配浆装置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便捷性的方式,当时现有的混凝土配浆装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缺陷:
[0003]传统的混凝土配浆装置,使用时有着上料不便的问题,导致此装置的实用性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上料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包括底座、砂石罐、进水管和石灰罐,所述底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料结构,且上料结构包括轮圈、皮带、摩擦片和第一伺服电机,所述轮圈的一侧通过连接片与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轮圈的表面设置有皮带,所述轮圈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皮带的表面均固定有摩擦片,所述底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支架,且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仓,所述搅拌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且搅拌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搅拌仓的底端安装有均匀出料结构,且均匀出料结构的底端固定有出料口,所述搅拌仓的表面连接有拆卸结构,所述搅拌仓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石灰罐,所述搅拌仓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进水管,所述搅拌仓的顶端设置有砂石罐,且砂石罐的底端固定有下料管。
[0006]优选的,所述摩擦片在皮带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轮圈之间呈卡合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均匀出料结构,包括第三伺服电机、扇叶、转动圈、转动轴和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顶端与搅拌仓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且第三伺服电机的一侧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有转动圈,且转动圈的表面均固定有扇叶。
[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延长至出料管的外部与第三伺服电机相连接,所述扇叶在转动圈的表面呈环形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拆卸结构包括翻转片、仓门、卡合槽和卡合块,所述翻转片均在搅拌仓的底端安装有,所述翻转片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仓门,且仓门的顶端连接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的内部设置有卡合块。
[0010]优选的,所述翻转片与仓门呈翻转结构,所述卡合块与卡合槽呈卡合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凝土配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2](1)当此装置进行上料时,将物料放置皮带的位置处,再利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轮圈转动,而轮圈的转动带动了皮带进行运动,而皮带的运动将对物料进行传递,而设置的摩
擦片将物料在传递的过程中提升物料运动中的摩擦力,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上料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0013](2)当此装置进行出料时,通过第三伺服电机的转动,带动了转动轴进行转动,再通过转动轴带动了转动圈转动,同时转动圈带动了表面扇叶进行转动,当物料通过出料管的内部时,对物料进行搅拌均匀的出料并防止物料进行凝固,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均匀下料的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功能性;
[0014](3)当此装置进行维修养护时,将卡合块与卡合槽脱离卡合状态,再将仓门进行掰动,使仓门通过翻转片进行翻转,使搅拌仓的内部进而暴露在空气中,方便进行维修和保养,由此实现了此装置的便捷维修的功能,提高了此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上料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均匀出料结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拆卸结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上料结构;201、轮圈;202、皮带;203、摩擦片;204、第一伺服电机;3、砂石罐;4、进水管;5、石灰罐;6、下料管;7、第二伺服电机;8、搅拌仓;9、搅拌杆;10、均匀出料结构;1001、第三伺服电机;1002、扇叶;1003、转动圈;1004、转动轴;1005、出料管;11、出料口;12、支架;13、拆卸结构;1301、翻转片;1302、仓门;1303、卡合槽;1304、卡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包括底座1、砂石罐3、进水管4和石灰罐5,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料结构2,且上料结构2包括轮圈201、皮带202、摩擦片203和第一伺服电机204,轮圈201的一侧通过连接片与底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轮圈201的表面设置有皮带202,轮圈201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204,该第一伺服电机204的型号可为QS

750W,第一伺服电机204的输入端与控制箱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皮带202的表面均固定有摩擦片203;
[0022]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利用上料结构2将物料分别传递至砂石罐3和石灰罐5的内部,再通过下料管6将物料传递至搅拌仓8的内部,同时进水管4向搅拌仓8的内部进行注水,再利用第二伺服电机7的转动工作,带动搅拌杆9的转动,使搅拌仓8的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再通过均匀出料结构10将搅拌仓8内部反应完成的物料他传递至出料口11的位置处排出,当此装置进行上料时,将物料放置皮带202的位置处,再利用第一伺服电机204带动轮圈201转动,而轮圈201的转动带动了皮带202进行运动,而皮带202的运动将对物料进行传递,而设置的摩擦片203将物料在传递的过程中提升物料运动中的摩擦力;
[0023]底座1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支架12,且支架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仓8,搅拌
仓8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9,且搅拌杆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7,该第二伺服电机7的型号可为40ST

M00130,第二伺服电机7的输入端与控制箱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搅拌仓8的底端安装有均匀出料结构10,均匀出料结构10,包括第三伺服电机1001、扇叶1002、转动圈1003、转动轴1004和出料管1005,出料管1005的顶端与搅拌仓8的底端固定连接,出料管1005的一侧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1001,该第三伺服电机1001的型号可为MR

J2S

20A,第三伺服电机1001的输入端与控制箱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第三伺服电机1001的一侧连接有转动轴1004,摩擦片203在皮带202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第一伺服电机204与轮圈201之间呈卡合结构,转动轴1004的表面固定有转动圈1003,且转动圈1003的表面均固定有扇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包括底座(1)、砂石罐(3)、进水管(4)和石灰罐(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料结构(2),且上料结构(2)包括轮圈(201)、皮带(202)、摩擦片(203)和第一伺服电机(204),所述轮圈(201)的一侧通过连接片与底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轮圈(201)的表面设置有皮带(202),所述轮圈(201)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204),所述皮带(202)的表面均固定有摩擦片(203),所述底座(1)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支架(12),且支架(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仓(8),所述搅拌仓(8)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9),且搅拌杆(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7),所述搅拌仓(8)的底端安装有均匀出料结构(10),且均匀出料结构(10)的底端固定有出料口(11),所述搅拌仓(8)的表面连接有拆卸结构(13),所述搅拌仓(8)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石灰罐(5),所述搅拌仓(8)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进水管(4),所述搅拌仓(8)的顶端设置有砂石罐(3),且砂石罐(3)的底端固定有下料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203)在皮带(202)的表面呈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04)与轮圈(201)之间呈卡合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配浆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丁元刘国锋盛颖波雷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国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