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9392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胸腔引流瓶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包括两个壳体和滑杆、固定杆和连接杆,滑杆滑动连接于壳体内,两个滑杆的右侧均通过螺栓与固定杆左侧的顶部和底部相固定连接,两个壳体相互靠近的一侧与连接杆的顶部和底部相固定连接,两个滑杆和壳体以及固定杆和连接杆能够组成一个封闭的矩形框体,通过设置的壳体、滑杆、固定杆、连接杆和螺栓,使得滑杆能够在壳体内滑动,从而调节装置整体的长度,同时固定杆对两个滑杆的右侧进行固定,从而使得装置能够只需调整滑杆在壳体内的长度就能够适用于双腔或三腔引流瓶,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胸腔引流瓶
,具体为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为一次性使用的引流瓶,按规格分为单腔、双腔和三腔,包括积液瓶、水封瓶和调压瓶,现有的双腔或三腔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一般两侧或瓶体顶端设有固定把手的基座,把手位于引流瓶两侧,把手是胸腔瓶自带的结构,在使用时通常将引流瓶悬挂在床边时使用,而现有的引流瓶提拉装置无法调节器宽度,无法同时适用于双腔、三腔的引流瓶,装置的实用性较差,同时提拉装置的把手直接固定在提拉装置的两侧,在不使用时占据较大位置,不便于日常的存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具备能够对双腔和三腔的引流瓶进行提拉,能够对把手进行收纳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提拉装置无法同时适用于双腔和三腔的引流瓶、把手在存储时占据的位置较大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包括两个壳体和滑杆、固定杆和连接杆,滑杆滑动连接于壳体内,两个滑杆的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提拉装置,包括两个壳体(1)和滑杆(2)、固定杆(8)和连接杆(7),滑杆(2)滑动连接于壳体(1)内,两个滑杆(2)的右侧均通过螺栓(6)与固定杆(8)左侧的顶部和底部相固定连接,两个壳体(1)相互靠近的一侧与连接杆(7)的顶部和底部相固定连接,两个滑杆(2)和壳体(1)以及固定杆(8)和连接杆(7)能够组成一个封闭的矩形框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壳体(1)相互靠近一侧的中央均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大小和形状与滑杆(2)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滑杆(2)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插块(21),所述固定杆(8)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插槽(22),所述插块(21)活动插接于插槽(22)内,所述固定杆(8)和连接杆(7)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壳(9),所述连接壳(9)正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置物槽(10),所述置物槽(10)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表面套接有发条弹簧,所述转轴(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绑带(12),所述绑带(12)远离转轴(11)的一侧贯穿置物槽(10)的连接壳(9)的正面,位于壳体(1)左侧的两个绑带(12)为一组,位于壳体(1)右侧的两个绑带(12)为另一组,两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妮杨秀梅安峰杨娇吴若嘉孙艺宁芦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