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棚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38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牛蛙养殖棚室。所述牛蛙养殖棚室包括棚顶、墙体、走道、第一立体养殖池、第二立体养殖池和进水口,所述第一立体养殖池和第二立体养殖池相对称且中间由所述走道隔开,所述第一立体养殖池包括、扩容池、基础池及多个承重柱,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墙体并位于所述扩容池上方,所述扩容所述墙体设置室门和左右观察窗池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壁、围壁、第一水池部分及第一露台部分,所述第一露台部分远离所述走道设置,所述围壁开设多个第一出水口,所述基础池包括第二水池部分、第二露台部分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墙体,所述第二露台部分靠近所述走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牛蛙养殖棚室具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以降低牛蛙养殖密度的优点。率以降低牛蛙养殖密度的优点。率以降低牛蛙养殖密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牛蛙养殖棚室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牛蛙养殖棚室。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养殖户为了追求利润,一亩地养殖10,000~13,000只/亩,收成大概在6000~7000斤/亩。密殖牛蛙容易生病,为保证牛蛙存活率,有的养殖户就大剂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牛蛙肉抗生素残留问题就很突出了;无序密殖牛蛙的污水大多直接排放,病死牛蛙四处丢弃,都会破坏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急需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养殖密度。
[0003]另外,牛蛙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时常换水,以保证水质。而不同生长阶段的牛蛙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蝌蚪的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就比较高,而幼蛙、成蛙的水质要求就相对较低。立体的养殖池,既可以同时养殖不同阶段的水产品,又可以节省用水量。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牛蛙养殖棚室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用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以降低牛蛙养殖密度的牛蛙养殖棚室。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牛蛙养殖棚室,包括棚顶、墙体及设置于室内的走道、第一立体养殖池、第二立体养殖池和进水口,所述第一立体养殖池和第二立体养殖池相对称设于室内两侧,中间由所述走道隔开,所述第一立体养殖池包括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的扩容池、基础池及固定于所述基础池内用于支撑所述扩容池的多个承重柱,其中设置在上方的所述扩容池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基础池的范围内,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墙体并位于所述扩容池上方,所述扩容池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壁、围壁、第一水池部分及第一露台部分,所述第一露台部分远离所述走道设置,所述围壁开设多个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在竖直方向上距离所述底壁的高度为20

30cm,所述基础池包括第二水池部分、第二露台部分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墙体且所述第二出水口在竖直方向上距离所述基础池池底30

40cm,所述第二露台部分靠近所述走道,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均安装有防逃网,所述走道与所述基础池的池底的高度差为60

100cm。
[0007]优选的,所述底壁距离所述基础池的池底的高度差为150

200cm。
[0008]优选的,所述围壁的高度为40

60cm。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露台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平台和第一斜坡,所述第一平台连接于所述墙体,所述第一斜坡自所述第一平台边缘向所述走道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露台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平台和第二斜坡,所述第二平台连接于所述走道,所述第二斜坡自所述第二平台边缘向远离所述走道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0011]优选的,所述走道表面铺设防滑石。
[0012]优选的,所述牛蛙养殖棚室还包括空调机、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及照明灯,所述空
调机安装在所述棚顶中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墙体内侧,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照明灯分别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空调机电性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墙体设置室门和左右观察窗。
[0014]优选的,所述牛蛙养殖棚室还包括固接于所述棚顶并位于所述空调机上方的罩顶,所述罩顶可连通外界空气。
[0015]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牛蛙养殖棚室具有如下优点:
[0016]I、通过采用第一立体养殖池和第二立体养殖池,在土地利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棚室的空间,增大了养殖面积,提高牛蛙养殖数量;
[0017]II、养殖面积扩大可降低牛蛙养殖的密度从而提高牛蛙的存活率,极大提高每亩地的牛蛙产出;
[0018]III、所述扩容池还可用做种苗的养殖池。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牛蛙养殖棚室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牛蛙养殖棚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所述第一立体养殖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结合参阅图1

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牛蛙养殖棚室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牛蛙养殖棚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述第一立体养殖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设置了第一立体养殖池和第二立体养殖池。
[0025]本技术提供一种牛蛙养殖棚室100,包括棚顶1、墙体2及设置于室内的走道3、第一立体养殖池4、第二立体养殖池5、进水口6、空调机7、控制器(未图示)、温度传感器9、照明灯10及罩顶11。
[0026]所述墙体2设置室门21和左右观察窗22。所述空调机7安装在所述棚顶1中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9安装在墙体2内侧,所述照明灯10悬挂于所述棚顶1的下方,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照明10灯分别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9与所述空调机7电性连接。牛蛙养殖的适宜温度为22~28摄氏度,控制室内温度对牛蛙的养殖具有重要影响。当所述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室内温度不在22~28摄氏度的范围内时,所述温度传感器9反馈信号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信号控制所述空调机7的启停。所述罩顶11固接于所述
棚顶1并位于所述空调机7上方,防止雨水破坏所述空调机7。
[0027]所述第一立体养殖池4和第二立体养殖池5相对称设于室内两侧,中间由所述走道3隔开。
[0028]所述第一立体养殖池4包括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的扩容池41、基础池42及固定于所述基础池42内用于支撑所述扩容池的多个承重柱43,其中设置在上方的所述扩容池4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基础池42的范围内,所述进水口6设置于所述墙体2并位于所述扩容池41上方。
[0029]所述扩容池4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壁411、围壁412、第一水池部分413及第一露台部分414。所述第一露台部分414远离所述走道3设置,所述围壁412开设多个第一出水口4121,所述第一出水口4121在竖直方向上距离所述底壁412的高度差为20

30cm,这样的设置,可将所述扩容池41内的水位控制在20

30cm,达到牛蛙的饲养要求的同时减轻所述扩容池41的承载重量,增加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蛙养殖棚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棚顶、墙体及设置于室内的走道、第一立体养殖池、第二立体养殖池和进水口,所述第一立体养殖池和第二立体养殖池相对称设于室内两侧,中间由所述走道隔开,所述第一立体养殖池包括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的扩容池、基础池及固定于所述基础池内用于支撑所述扩容池的多个承重柱,其中设置在上方的所述扩容池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入所述基础池的范围内,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墙体并位于所述扩容池上方,所述扩容池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壁、围壁、第一水池部分及第一露台部分,所述第一露台部分远离所述走道设置,所述围壁开设多个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在竖直方向上距离所述底壁的高度为20

30cm,所述基础池包括第二水池部分、第二露台部分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墙体且所述第二出水口在竖直方向上距离所述基础池池底30

40cm,所述第二露台部分靠近所述走道,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均安装有防逃网,所述走道与所述基础池的池底的高度差为60

10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养殖棚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距离所述基础池的池底的高度差为1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南徐有贵杨四妹徐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楠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