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单元、温控单体及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931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控单元,包括用于安装试剂卡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与所述试剂卡的恒温区一一对应设有加热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温控单元的温控单体和采用该温控单体的温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温控单元,通过设置安装槽用于安装试剂卡,并在安装槽的侧壁上设置加热区直接对试剂卡的恒温区加热,反应液在试剂卡的流道内流动过程中,当反应液流动至对应的恒温区内时,在加热区的加热作用下可保持在设定温度,从而使反应液在不同的恒温区之间实现快速升温或降温,以满足检测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反应液的升降温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提高反应效率。提高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控单元、温控单体及温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的为一种温控单元、温控单体及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加入设计引物,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不同阶段通过不同温度加热等步骤进行周期性循环处理,继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
[0003]PCR由变性

退火

延伸等多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每个步骤需要特定的温度控制,目前市面上PCR仪器加热块的变温加热方案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0004]1)用一个加热块加热,通过该加热快的升温及降温来实现样本容器内反应液的升降温;装PCR反应液的反应杯放置在固定位置,通过半导体加热片对空气进行升降温,当半导体加热片正负极反接时,对反应液进行制冷;当半导体加热片正负极正接时,对反应液进行加热;在同一个空间内温度的升降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升降温时间变长会导致PCR反应的时间延长。
[0005]2)采用反应杯与加热区域相对移动的方式:
[0006]a.采用2个可移动的加热块,样本容器不动,两个加热块相对样本容器来回往复运动的,实现对样本容器的变温加热;
[0007]b.设置两个恒定的温度区域,在不同时间内将装有PCR反应液的反应杯移动至两个温度区域,反应杯的移动需要有外部复杂的驱动装置;
[0008]这类变温加热方案的升降温还是通过空气的传热,即空气温度传给反应杯,反应杯再穿给反应液,其变温加热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单元、温控单体及温控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反应液的升降温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本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温控单元,包括用于安装试剂卡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间隔设有用于使所述试剂卡对应区域的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的加热区。
[0012]进一步,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用于使所述试剂卡与其一侧侧壁贴合的贴合压力机构,且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试剂卡贴合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加热区。
[0013]进一步,所述贴合压力机构包括用于对所述试剂卡施加压力的压力机构;或,所述贴合压力机构包括用于对所述试剂卡施加拉力的拉力机构。
[0014]进一步,所述压力机构包括若干压力弹性元件。
[0015]进一步,所述压力弹性元件设为至少三个,所有的所述压力弹性元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6]进一步,所述压力弹性元件采用压簧或压力弹片。
[0017]进一步,所述拉力机构包括至少三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拉力弹性元件,所述拉力弹性元件在所述试剂卡上的作用力点位于所述试剂卡背向所述加热区的一侧侧面上。
[0018]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区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试剂卡的对应区域的温度位于该两块所述加热区的加热温度之间的变温过渡机构。
[0019]进一步,所述变温过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或侧壁上的散热风道;或,所述变温过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侧壁上的过渡加热区。
[0020]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试剂卡的流道内的反应液位置变化情况的液体位置检测机构。
[0021]进一步,所述液体位置检测机构包括LED发射端和PD接收端,所述LED发射端和PD接收端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两侧侧壁上。
[002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温控单体,包括单体座(39),所述单体座(39)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温控单元,所述安装槽(32)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
[0023]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内并列设有两个所述温控单元。
[0024]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座(36)和第二安装座(37),所述第一安装座(36)和第二安装座(37)之间分别对应设有凹槽组,所述凹槽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36)内的第一凹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37)内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组成所述安装槽(32)。
[0025]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座(36)和第二安装座(37)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6)和第二安装座(37)一一对应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座(36)或第二安装座(37)、并在所述安装槽(32)内形成所述加热区(33)。
[0026]进一步,还包括顶珠(38);所述顶珠(38)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36)上并将所述试剂卡(31)顶紧在所述第二安装座(37)上,和/或,所述顶珠(38)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37)上并将所述试剂卡(31)顶紧在所述第一安装座(36)上。
[0027]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温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并列安装有若干如上所述的温控单体。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9]本技术的温控单元,通过设置安装槽用于安装试剂卡,并在安装槽内设置加热区直接对试剂卡的恒温区加热,反应液在试剂卡的流道内流动过程中,当反应液流动至对应的恒温区内时,在加热区的加热作用下可保持在设定温度,从而使反应液在不同的恒温区之间实现快速升温或降温,以满足检测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反应液的升降温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
[0030]本技术的温控单元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31]1、试剂卡安装在安装槽内,即在检测过程中,安装槽与试剂卡之间相对静止,也即试剂卡与安装槽之间不需要预留运动间隙,可使试剂卡与加热区贴合,使加热区直接加热试剂卡的对应恒温区,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空气传热的方式,加热更快、传热效率更
高;
[0032]2、通过设置变温过渡机构,一方面可以隔离相邻的两个加热区,从而防止相邻的加热区之间传热导致温度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使对试剂卡内的反应液进行预加热或预冷却,使反应液到达下一个恒温区后能够更快地升温或降温到设定温度。
附图说明
[003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34]图1为试剂卡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试剂卡在采样管插入采样管放置槽后被穿刺针刺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试剂卡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技术温控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温控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温控单体的正视图;
[0040]图7为贴合压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液体位置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试剂卡(31)的安装槽(32),所述安装槽(32)内间隔设有用于使所述试剂卡(31)对应区域的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的加热区(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32)内设有用于使所述试剂卡(31)与其一侧侧壁贴合的贴合压力机构,且所述安装槽(32)与所述试剂卡(31)贴合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加热区(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压力机构包括设置用于对所述试剂卡(31)施加压力的压力机构,所述压力机构包括若干压力弹性元件(34);或,所述贴合压力机构包括用于对所述试剂卡(31)施加拉力的拉力机构,所述拉力机构包括至少三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拉力弹性元件,所述拉力弹性元件在所述试剂卡(31)上的作用力点位于所述试剂卡(31)背向所述加热区(33)的一侧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弹性元件(34)设为至少三个,所有的所述压力弹性元件(34)不在同一条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区(33)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试剂卡(31)的对应区域的温度位于该两块所述加热区(33)的加热温度之间的变温过渡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过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32)的槽底或侧壁上的散热风道(35);或,所述变温过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32)侧壁上的过渡加热区。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温控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试剂卡(31)的流道(11)内的反应液位置变化情况的液体位置检测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治斌邹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