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转动操作智能手表的表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24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转动操作智能手表的表盘,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包括机身,在使用中转动表盘时,可通过齿轮和转轴带动第一转轮转动,并通过转动机构带动第二转轮转动,转动结构可以为齿轮或皮带结构,第二转轮通过转轴将动力传输给编码器,并通过智能手表内部的软件算法来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操作,本智能手表有效的解决了智能手表在手指湿滑以及戴手套等情况下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智能手表的操作体验,同时本智能手表是通过转盘并采用机械的方式来对智能手表进行操控,相比于市面上已有的通过转盘并采用光电的方式以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操控来说,智能手表的制造成本低且操作的可靠性强。造成本低且操作的可靠性强。造成本低且操作的可靠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转动操作智能手表的表盘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手表
,具体为一种便于转动操作智能手表的表盘。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只能手表发展迅速,现在智能手表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但目前智能手表的操作方式多为可触控的触摸屏幕、侧面按键和可旋转表冠。
[0003]由于触摸屏无法在手指湿滑、游泳和潜水等情景中使用,侧面按键功能单一,多为home键,其功能是回到主界面,旋转表冠在冬天戴手套时难以操作,以上三种操作方式均难以满足智能手表在多种环境和场合下的日常使用,为解决这些问题,市面上已出现通过转盘并采用光电的方式来对智能手表进行操控,但这种操控方式的智能手表制造成本高且操作的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转动操作智能手表的表盘,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靠性更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转动操作智能手表的表盘,包括机身、顶盘、表盘、滚齿、齿轮、第一转轮、转轴、橡胶圈、支架、第二转轮和编码器。
[0006]上述各结构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如下:
[0007]所述机身的内圈开设有齿轮槽,所述机身的顶部开设有放置孔,所述机身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盘,所述顶盘的外圈套设有表盘,所述表盘的内腔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一转轮,所述齿轮的底部与第一转轮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转轮的顶部和齿轮槽内壁的底部,所述机身的内圈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正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之间通过转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的底部设置有编码器。
[0008]作为优选,所述顶盘的外圈设置有滑盘,所述表盘的内圈开设有滑槽,所述滑盘活动卡接于滑槽的内腔。
[0009]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的外圈套设有橡胶圈,所述转轴和橡胶圈均贯穿放置孔的内腔。
[0010]作为优选,所述编码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顶部与固定板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转轮的底部与编码器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贯穿编码器的顶部。
[0012]作为优选,所述表盘的内壁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滚齿,所述滚齿与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及产品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在使用中转动表盘时,可通过齿轮和转轴带动第一转轮转动,并通过转动机构带动第二转轮转动,转动结构可以为齿轮或皮带结构,第二转轮通过转轴将动力传输给编码器,并通过智能手表内部的软件算法来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操作,本智能手表的操作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智能手表在手指湿滑以及戴手套等情况下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智能手表的操作体验,同时本智能手表是通过转盘并采用机械的方式来对智能手表进行操控,相比于市面上已有的通过转盘并采用光电的方式以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操控来说,智能手表的制造成本低且操作的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爆炸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8]图中:1、机身;11、齿轮槽;12、放置孔;2、顶盘;21、滑盘;3、表盘;31、滑槽;32、滚齿;4、齿轮;5、第一转轮;6、转轴;61、橡胶圈;7、转动结构;8、支架;81、固定槽;82、固定板;9、第二转轮;10、编码器;101、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一种便于转动操作智能手表的表盘,包括机身1,机身1的内圈开设有齿轮槽11,机身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孔12,机身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盘2,顶盘2的外圈设置有滑盘21,顶盘2的外圈套设有表盘3,表盘3的内圈开设有滑槽31,滑盘21活动卡接于滑槽31的内腔,表盘3的内壁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滚齿32,表盘3的内腔设置有齿轮4,滚齿32与齿轮4之间啮合连接,齿轮槽1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转轮5,齿轮4的底部与第一转轮5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转轮5的顶部和齿轮槽11内壁的底部,转轴6的外圈套设有橡胶圈61,转轴6和橡胶圈61均贯穿放置孔12的内腔,机身1的内圈固定安装有支架8,支架8的正面开设有固定槽81,支架8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板82,固定槽81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转轮9,第二转轮9与第一转轮5之间通过转动机构7活动连接,第二转轮9的底部设置有编码器10,第二转轮9的底部与编码器10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底部贯穿编码器10的顶部,编码器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板101,支板101的顶部与固定板82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21]具体的,转动机构7可以设置为齿轮结构或皮带结构,设置为齿轮结构时,第一转轮5的外圈和第二转轮9的外圈均设置有啮合,第一转轮5和第二转轮9之间啮合连接;设置为皮带结构时,第一转轮5的外圈和第二转轮9的外圈之间转动连接有皮带。
[0022]具体的,在使用时,通过滑盘21和滑槽31之间的滑动作用,可用手转动表盘3,表盘3可通过滚齿32带动有齿轮4转动,齿轮4可通过转轴6带动第一转轮5转动,第一转轮5通过转动机构7带动第二转轮9转动,第二转轮9可通过转轴6将动力传输给编码器10,然后可通
过智能手表内部的软件算法来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操作。
[0023]进一步的,本智能手表是采用齿轮或皮带结构与表盘3以及编码器10相连接,通过转动表盘3,并通过齿轮或皮带将动力传输给编码器10,以完成对智能手表的操作,有效的解决了智能手表在手指湿滑以及戴手套等情况下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智能手能表的操作体验,同时本智能手表是通过转盘并采用机械的方式来对智能手表进行操控,相比于市面上已有的通过转盘并采用光电的方式以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操控来说,智能手表的制造成本低且操作的可靠性强。
[0024]更进一步,本智能手表中第一转轮5、第二转轮9以及编码器10等都是安装于手表的内部,同时转轴6和机身1通过橡胶圈61与外界保持密封状态,可保证手表的内部防水防尘,如此可保证智能手表在多种环境中的正常使用。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转动操作智能手表的表盘,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内圈开设有齿轮槽(11),所述机身(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孔(12),所述机身(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盘(2),所述顶盘(2)的外圈套设有表盘(3),所述表盘(3)的内腔设置有齿轮(4),所述齿轮槽(1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转轮(5),所述齿轮(4)的底部与第一转轮(5)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转轮(5)的顶部和齿轮槽(11)内壁的底部,所述机身(1)的内圈固定安装有支架(8),所述支架(8)的正面开设有固定槽(81),所述支架(8)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板(82),所述固定槽(81)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转轮(9),所述第二转轮(9)与第一转轮(5)之间通过转动机构(7)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9)的底部设置有编码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转动操作智能手表的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义杰
申请(专利权)人:沃盟商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