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01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09
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房车,在车辆行进时,车顶折叠房的顶升框架折叠起来,叠起尺寸不超出国家规定的车顶高出50CM以下;在车辆停驻时房子展开高度可达1.9米以上,达到房子的需求高度;同时,一个电机通过机械传动同时带动多组支撑机构运动,有效避免了多组支撑杆不同步升起引出的问题;最后,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多组支撑机构的丝杠通过锥齿轮连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框架,起到互相支撑互相定位的效果,当框架顶升时,丝杠组成的框架也随着升高并始终处在框架的中间位置,取消了传统的定位框架,顶升机构升缩高度比大大提高。顶升机构升缩高度比大大提高。顶升机构升缩高度比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房车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升顶房车
,主要是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房车。
[0003]
技术介绍

[0004]目前自动升顶房车都采用的是电动升降杆,但是电动升降杆的结构限制,伸出后只能达到二倍于本体高度的总高,车顶放置架高度在50CM以内,所以目前升顶高度最多在1米以内,远远达不到升出一层房子的要求,只能升顶后放张床,爬上去休息;同时,升顶房车都采用的是2支或4支电动升降杆来撑起,所以要二个或四个电机同步起降,在车上有限的电源条件很容易造成电机不同步,引起升顶机构毁坏。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房车。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顶框,所述顶框呈矩形;
[0010]底框,所述底框呈矩形,固定在支撑物上;
[0011]撑起机构,所述撑起机构位于顶框和底框之间,包括
[0012]四根丝杠,所述丝杠围成矩形,丝杠端部通过锥齿轮连接;
[0013]多个连接座,均匀分布在框架侧面的两根丝杠上,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丝杠配套的螺母,所述框架侧面的丝杠穿过连接座上的通孔和螺母,并与螺母丝接;
[0014]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框架的两侧面,所述支撑杆包括,所述上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框和连接座铰接,下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框和连接座铰接;
[0015]动力机构,与所述撑起机构的丝杆连接,为所述撑起机构提供动力;
[0016]其中,动力机构驱动丝杆转动,丝杆上的连接座在丝杆上移动,顶框随着连接座在丝杆上的移动而下降或升起。
[0017]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联轴器,联轴器与丝杠连接。
[0018]所述丝杠的两端设有丝杠端座,相邻丝杠的丝杠端座通过丝杠连接座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丝杠连接座上。
[0019]所述丝杆的一端表面设有正螺纹,另一端表面设有反螺纹,正螺纹所在端的丝杆上的连接座上设有正转螺母,反螺纹所在端的丝杆上的连接座上设有反转螺母,每根丝杠上正转螺母所在的连接座和反转螺母所在的连接座在该丝杠的带动下对向或反向移动。
[0020]与电机联轴器直接连接的所述丝杆是主动丝杆,主动丝杆有两根,分别是侧向主动丝杆和端向主动丝杆,侧向主动丝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端向被动丝杆的一端连接,端向主动丝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与侧向被动丝杆的一端连接,侧向被动丝杆的另一端与端向被动丝杆的另一端连接。
[0021]所述上撑杆的上端通过上端座与顶框连接,所述上端座设置在顶框的内侧;
[0022]所述下撑杆的下端通过下端座与底框连接,所述下端座设置在底框的内侧。
[0023]所述顶框中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与上端座固定连接。
[0024]所述底框的四个角部上表面均设有立柱。
[0025]一种房车,所述房车的顶部设有上述的顶升框架结构。
[0026]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
[002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房车,在车辆行进时,车顶折叠房的顶升框架折叠起来,叠起尺寸不超出国家规定的车顶高出50CM以下;在车辆停驻时房子展开高度可达1.9米以上,达到房子的需求高度;同时,一个电机通过机械传动同时带动多组支撑机构运动,有效避免了多组支撑杆不同步升起引出的问题;最后,本专利技术将多组支撑机构的丝杠通过锥齿轮连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框架,起到互相支撑互相定位的效果,当框架顶升时,丝杠组成的框架也随着升高并始终处在框架的中间位置,取消了传统的定位框架,顶升机构升缩高度比大大提高。
[0028]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折叠后的示意图;
[0031]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4是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3]图5是撑起机构的单元结构的折叠示意图;
[0034]图6是撑起机构的单元结构的打开示意图;
[0035]图中:
[0036]1、顶框;11;连接杆;
[0037]2、底框;21、立柱;
[0038]3、撑起机构;
[0039]31、丝杠;3101、正螺纹;3102、反螺纹;311、端向主动丝杆;312、侧向主动丝杆;313、端向被动丝杆;314、侧向被动丝杆; 316、锥齿轮;317、丝杠端座;318、丝杠连接座;
[0040]32、支撑杆;321、上撑杆;3211、上端座;322、下撑杆;3221、下端座;
[0041]33、连接座;3301、正转螺母;3302、反转螺母;
[0042]4、动力机构;41、电机;42、联轴器。
[0043]具体实施方式:
[0044]通过下面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45]结合附图所述的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包括
[0046]顶框1,所述顶框1呈矩形;
[0047]底框2,所述底框2呈矩形,固定在支撑物上,支撑物可以是地面或车顶;
[0048]撑起机构3,所述撑起机构3位于顶框1和底框2之间,包括
[0049]四根丝杠31,所述丝杠31围成矩形,丝杠31端部通过锥齿轮316连接;
[0050]多个连接座33,均匀分布在框架侧面的两根丝杠31上,所述连接座33上设有螺母,所述框架侧面的丝杠31穿过连接座33上的通孔和螺母,并与螺母丝接,这样丝杠31转动的时候,螺母会带动连接座33在框架侧面的丝杠31上移动;
[0051]多根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位于框架的两侧面,所述支撑杆32包括上撑杆321和下撑杆322,所述上撑杆3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框1和连接座33铰接,下撑杆3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框2和连接座33铰接;
[0052]动力机构4,与所述撑起机构3的丝杆31连接,为所述撑起机构3提供动力;
[0053]其中,动力机构4驱动丝杆31转动,丝杆31上的连接座33在丝杆31上移动,顶框1随着连接座33在丝杆31上的移动而下降或升起。
[0054]使用时,将该框架的底框2固定在支撑物上,支撑物可以是地面或者车顶,动力机构4驱动丝杆31转动,这里需要明确,动力机构4可以驱动丝杆31正转,也可以反转;
[0055]由于四根丝杠31围成矩形,且丝杠31端部通过锥齿轮316连接,所以,可以确定四根丝杠31会同步转动,这时丝杠31上的连接座33会在丝杠31上移动,由于支撑杆32的一端与连接座33铰接,另一端分别与顶框1和底框2铰接,所以在连接座33移动的时候,支撑杆32会呈现出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框,所述顶框呈矩形;底框,所述底框呈矩形,固定在支撑物上;撑起机构,所述撑起机构位于顶框和底框之间,包括四根丝杠,所述丝杠围成矩形,丝杠端部通过锥齿轮连接;多个连接座,均匀分布在框架侧面的两根丝杠上,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丝杠配套的螺母,所述框架侧面的丝杠穿过连接座上的通孔和螺母,并与螺母丝接;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框架的两侧面,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撑杆和下撑杆,所述上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框和连接座铰接,下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框和连接座铰接;动力机构,与所述撑起机构的丝杆连接,为所述撑起机构提供动力;其中,动力机构驱动丝杆转动,丝杆上的连接座在丝杆上移动,顶框随着连接座在丝杆上的移动而下降或升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联轴器,联轴器与丝杠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的两端设有丝杠端座,相邻丝杠的丝杠端座通过丝杠连接座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丝杠连接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一端表面设有正螺纹,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向前王景丽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