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车体,车体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焊接有主动轮,主动轮与行进履带套接,第一转轴焊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三角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车体的前、后两侧壁均设置有辅助行进机构,车体的上侧壁设置有液态肥料施肥机构,支撑板的下侧壁设置有翻地机构,支撑板的上侧壁设置有固态肥料施肥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行进履带、辅助行进机构、液态肥料施肥机构、翻地机构和固态肥料施肥机构,解决了现阶段的油茶施肥装置一般具有难以在崎岖的山地进行施肥作业以及只能对液态肥料或固态肥料施肥其中之一进行施肥作业,施肥效率不高的问题。率不高的问题。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可加工成食用油或者工业用润滑油、防锈油,其经济效益高,并且油茶的生长条件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但油茶多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油茶种植过程中的施肥管理仍采用人工施肥的方式,施肥效率较低。
[0003]现阶段的油茶施肥装置,一般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0004]1.现阶段的油茶施肥装置一般具有难以在崎岖的山地进行施肥作业,并且需要作业人员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的问题。
[0005]2.现阶段的油茶施肥装置一般具有只能对液态肥料或固态肥料施肥其中之一进行施肥作业,施肥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通过设置行进履带、辅助行进机构、液态肥料施肥机构、翻地机构和固态肥料施肥机构,解决了现阶段的油茶施肥装置一般具有难以在崎岖的山地进行施肥作业,并且需要作业人员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以及只能对液态肥料或固态肥料施肥其中之一进行施肥作业,施肥效率不高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前、后两侧壁通过轴承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周侧壁焊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周侧壁与行进履带套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周侧壁焊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呈相同尺寸结构设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三角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焊接在第一电机的主轴的周侧壁上,所述车体的前、后两侧壁均设置有辅助行进机构,所述车体的上侧壁设置有液态肥料施肥机构,所述车体的前侧壁与支撑板焊接,所述支撑板的下侧壁设置有翻地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壁设置有固态肥料施肥机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的周侧壁焊接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三角皮带与第四皮带轮传动连接,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呈相同尺寸结构设置,所述第四皮带轮焊接在第二电机的主轴的周侧壁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上侧壁通过螺栓与蓄电池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车体的前、后两侧壁的右侧的上端均焊接有车把手,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安装座均通过螺栓与车体的上侧壁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前、后两侧壁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周侧壁焊接有从动轮,从动轮的周侧壁与行进履带套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行进机构包括连接侧杆、辅助车轮,所述连接侧杆通过轴承与
第三转轴转动连接,连接侧杆呈L型结构设置,连接侧杆的一端与车体的侧壁焊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周侧壁套接有辅助车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液态肥料施肥机构包括储液箱、增压泵和喷淋管,所述储液箱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增压泵的进水口连通,增压泵的安装座通过螺栓与车体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与输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与喷淋管连通,喷淋管的周侧壁与进料仓的侧壁焊接,所述储液箱的上侧壁开设有加液口,加液口的上端通过螺纹与螺纹端盖铆合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翻地机构包括连接长板、固定长杆和翻地齿耙,所述连接长板的侧壁贯穿设置有固定长杆,所述固定长杆的周侧壁与翻地齿耙焊接,翻地齿耙共设置有六个,翻地齿耙呈线性阵列结构设置,所述固定长杆的两端通过螺纹与固定螺栓铆合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固态肥料施肥机构包括进料仓、第三电机和搅拌支杆,所述进料仓的前、后两侧壁通过轴承与第四转轴转动连接,进料仓呈上端宽下端窄结构设置,加料仓呈贯穿支撑板结构设置,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第三电机的安装座通过螺栓与支撑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的周侧壁设置有搅拌支杆,搅拌支杆共设置有七个,搅拌支杆呈线性阵列结构设置。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行进履带、辅助行进机构,行进履带通过第一三角皮带和第二三角皮带进行驱动,整个装置的马力大、爬坡性能更佳,并且辅助行进机构可以防止装置倾斜,解决了现阶段的油茶施肥装置一般具有难以在崎岖的山地进行施肥作业,并且需要作业人员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的问题。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液态肥料施肥机构、翻地机构和固态肥料施肥机构,液态肥料施肥机构和固态肥料施肥机构可进行固液两种形态的肥料的施工作业,并且翻地机构能够提前将土地翻开起垄,便于肥料更好的吸收,减少肥料的流失,解决了现阶段的油茶施肥装置一般具有只能对液态肥料或固态肥料施肥其中之一进行施肥作业,施肥效率不高的问题。
[0019]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的右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图1的前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图1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图4中A
‑
A的剖视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车体;101、第一转轴;102、主动轮;103、第一皮带轮;104、第一三角皮带;105、支
撑板;106、第三皮带轮;107、第二三角皮带;108、第二转轴;109、从动轮;2、行进履带;3、第一电机;301、第二皮带轮;4、辅助行进机构;401、连接侧杆;402、第三转轴;403、辅助车轮;5、液态肥料施肥机构;501、储液箱;502、增压泵;503、输水管;504、喷淋管;505、加液口;6、翻地机构;601、连接长板;602、固定长杆;603、翻地齿耙;604、固定螺栓;7、固态肥料施肥机构;701、进料仓;702、第四转轴;703、第三电机;704、搅拌支杆;8、第二电机;801、第四皮带轮;9、蓄电池;10、车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包括车体1,(图中为表达装置的内部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前、后两侧壁通过轴承与第一转轴(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01)的周侧壁焊接有主动轮(102),所述主动轮(102)的周侧壁与行进履带(2)套接,所述第一转轴(101)的周侧壁焊接有第一皮带轮(103),所述第一皮带轮(103)通过第一三角皮带(104)与第二皮带轮(30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301)焊接在第一电机(3)的主轴的周侧壁上,所述车体(1)的前、后两侧壁均设置有辅助行进机构(4),所述车体(1)的上侧壁设置有液态肥料施肥机构(5),所述车体(1)的前侧壁与支撑板(105)焊接,所述支撑板(105)的下侧壁设置有翻地机构(6),所述支撑板(105)的上侧壁设置有固态肥料施肥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01)的周侧壁焊接有第三皮带轮(106),所述第三皮带轮(106)通过第二三角皮带(107)与第四皮带轮(801)传动连接,所述第四皮带轮(801)焊接在第二电机(8)的主轴的周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上侧壁通过螺栓与蓄电池(9)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的前、后两侧壁的右侧的上端均焊接有车把手(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地油茶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前、后两侧壁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10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08)的周侧壁焊接有从动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向群,王雨芊,乔璐,唐宗英,刘平,张志兰,白冰,诸慧琴,李潇晗,蔡婷婷,李金龙,李雪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