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冀培刚专利>正文

脑脊液漏者术后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74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脊液漏者术后辅助装置,包括基座,在基座上方设有兜式背撑,在基座的侧面设有若干根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的下端与基座固定,伸缩支撑杆的上端与兜式背撑固定,基座与兜式背撑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弹力支撑杆,伸缩支撑杆以弹力支撑杆为中心对称分布,弹力支撑杆的下端与基座固定,弹力支撑杆的上端与兜式背撑固定,基座未设置伸缩支撑杆的侧面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颈撑,颈撑与连接杆固定;通过兜式背撑固定患者背部位置,并通过颈撑固定患者颈部位置,使得患者的体位固定并通过减缓患者身体震动的方式避免患者受到护理阶段的二次伤害。的二次伤害。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脊液漏者术后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脑脊液漏者术后恢复护理领域,具体是脑脊液漏者术后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脊液漏是因为颅骨骨折的同时撕破了硬脑膜和蛛网膜,以致脑脊液由骨折缝裂口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伤口流出,使颅腔与外界交通,形成漏孔,空气亦能由此瘘孔逆行逸入颅内造成气颅。脑脊液漏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在伤时血性液体自鼻腔,耳部流出,痕迹的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或鼻孔流出的无色液体干燥后成不结痂状,在低头用力,压迫颈静脉等情况下流量增加;脑脊液不断流失而引发头痛,或漏水较少,但晨起时发现枕边潮湿。也有仅表现为反复颅内细菌性感染。鼻漏并不明显。一般发病多在颅脑外伤、手术或副鼻窦手术后,少数患者仅有过轻微颅脑外伤史或喷嚏后发生鼻漏。
[0003]超过1个月仍有漏液者可采用手术治疗。自发性鼻漏自行停止者较少,一般主张早期手术。手术主要分为经颅修补和颅外修补,经颅修补是通过前颅底的脑脊液鼻漏均可用单侧或双侧额叶骨瓣开颅手术,具体分硬膜外入路和硬膜下入两种。对漏口位于蝶鞍,经额手术难以到达,此时往往采取经蝶人路。颅外修补实际上不能直接缝合硬膜,主要是依靠填塞,而且无菌条件差,术后易复发。所以,脑脊液漏者术后恢复护理便显得格外重要。
[0004]在脑脊液漏者手术后,通常需要特别护理,耳漏、鼻漏要适当增高头位,尽量让脑脊液循环的漏的部位在脑部以上高度位置,所以对于脑脊液漏者来说,在术后的短期内对患者位置的固定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患者在术后不能受到剧烈的震动,所以如何能够在尽量减小患者日常震动的基础上保持患者体位的固定便成为脑脊液漏者术后恢复护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脑脊液漏者在术后卧床体位不正确以及身体震动导致患者受到二次伤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脑脊液漏者术后辅助装置,通过固定患者体位并减缓患者身体震动的方式避免患者受到护理阶段的二次伤害。
[0006]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脑脊液漏者术后辅助装置,包括基座,在基座上方设有兜式背撑,在基座的侧面设有若干根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的下端与基座固定,伸缩支撑杆的上端与兜式背撑固定,所述基座与兜式背撑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弹力支撑杆,所述伸缩支撑杆以弹力支撑杆为中心对称分布,弹力支撑杆的下端与基座固定,弹力支撑杆的上端与兜式背撑固定,所述基座未设置伸缩支撑杆的侧面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颈撑,颈撑与连接杆固定。
[0008]目前,在对脑脊液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均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案,而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都是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或是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这一类的患者往往
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需要在外界辅助下保障基本的生活,而身体位置的固定对这类患者的恢复来讲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在手术治疗过后,需要保持尽量让脑脊液循环的漏的部位在脑部以上高度位置,所以将患者身体控制在略微倾斜的躺姿是有助于患者的恢复的,本技术中通过兜式背撑将患者的背部完全包覆住,通过调节伸缩支撑杆的方式调节患者背部的倾斜角度,根据不同患者调整不同的适应角度,而基座用于整体装置的位置固定,避免患者整体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恢复,通过所述弹力支撑杆,使得患者即使是在咳嗽或是被碰撞等情况发生时,也不会产生过大的身体震动,会被弹力支撑杆消耗掉,进一步保持患者身体的稳定,同时设置若干根弹力支撑杆也能够有效的贴合患者的脊柱,使得患者背部倾斜更加平缓,所述颈撑能够有效的配合垫高的枕头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避免患者头部和背部之间的区域产生空当,从而使得肩颈位置失去支撑,肩颈位置保持支撑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血流循环,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恢复得更好,所以在脑脊液漏者术后恢复护理领域中,本技术能够通过固定患者体位并减缓患者身体震动的方式避免患者受到护理阶段的二次伤害。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兜式背撑包括第一栏杆、支撑主杆和第二栏杆,所述第一栏杆、支撑主杆和第二栏杆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栏杆、第二栏杆和支撑主杆的间隔距离相同,第一栏杆和支撑主杆之间以及第二栏杆和支撑主杆之间均设有兜网,所述兜网的边缘分别与第一栏杆、支撑主杆和第二栏杆固定,所述伸缩支撑杆的上端与第一栏杆或第二栏杆的底部固定,所述弹力支撑干的上端与支撑主杆的底部固定。本技术中的第一栏杆和第二栏杆均为侧边阻拦患者翻身和大幅度转动的部件,支撑主杆为支撑患者背部整体重量的部件,本技术通过第一栏杆、第二栏杆和支撑主杆能够在有效阻挡患者大幅度运动的基础上支撑起患者的体重,本技术中还采用兜网作为支撑患者的支撑,兜网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持患者背部的透气性,还能够适应患者背部的曲面,使得患者背部不会受到压迫损害,而采用兜网也能有效的防止患者从装置上滑落,所述第一栏杆、第二栏杆和支撑主杆的间隔距离相同能够保障兜式背撑对患者的受力方向是均匀的,使得对患者的支撑更加有效。
[0010]进一步的,所述颈撑包括颈部固定组件,所述颈部固定组件的下方设有承压柱,承压柱与颈部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在承压柱外套设有支撑外壳,在支撑外壳内设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的下端与支撑外壳固定,第一压簧的上端与承压柱固定。本技术中的承压柱能够随着压簧的伸缩上下移动,既能够适应患者颈部高度的调节,也能够在患者颈部发生震动时起到减震的作用,并且第一压簧的作用使得本技术能够有效的适应患者的颈部由于呼吸产生的振幅,使得患者的恢复更加有效。
[0011]进一步的,所述颈部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边挡板、颈部平垫和第二边挡板,所述第一边挡板和第二边挡板对称的设于颈部平垫两侧,所述第一边挡板和颈部平垫之间以及第二边挡板和颈部平垫之间均设有扭簧,在第一边挡板一侧的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挡板和颈部平垫固定,在第二边挡板一侧的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挡板和颈部平垫固定。由于患者在实际的康复过程中,颈部会出现左右摇摆的情况,在出现长时间偏头情况的时候,往往会造成脑脊液漏者的漏液处破损从而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所以本技术在保护患者,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是非常有效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远离颈撑的一侧还设有腰撑,所述腰撑与基座固定,在腰撑远离兜式背撑的一侧还设有坐垫,坐垫与腰撑固定,所述坐垫的上表面设有若干防滑条,所述
防滑条与坐垫的上表面固定。由于患者的背部是倾斜支撑的,所以会造成患者在卧床时的下滑,而患者在下滑的过程中会造成患者的体位发生改变,这样非常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所以本技术在基座远离颈撑的一侧还设有腰撑和坐垫,通过腰撑和坐垫有效的将患者的腰部和臀部支撑住,并通过防滑条防止患者从装置上滑落,有效的保障了患者始终处于合适的身体位置。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的颈撑能够有效的配合垫高的枕头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避免患者头部和背部之间的区域产生空当,从而使得肩颈位置失去支撑,肩颈位置保持支撑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血流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脑脊液漏者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4),在基座(4)上方设有兜式背撑(2),在基座(4)的侧面设有若干根伸缩支撑杆(5),伸缩支撑杆(5)的下端与基座(4)固定,伸缩支撑杆(5)的上端与兜式背撑(2)固定,所述基座(4)与兜式背撑(2)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弹力支撑杆(6),所述伸缩支撑杆(5)以弹力支撑杆(6)为中心对称分布,弹力支撑杆(6)的下端与基座(4)固定,弹力支撑杆(6)的上端与兜式背撑(2)固定,所述基座(4)未设置伸缩支撑杆(5)的侧面设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一端与基座(4)固定,连接杆(3)的另一端设有颈撑(1),颈撑(1)与连接杆(3)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脊液漏者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兜式背撑(2)包括第一栏杆(21)、支撑主杆(22)和第二栏杆(24),所述第一栏杆(21)、支撑主杆(22)和第二栏杆(24)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栏杆(21)、第二栏杆(24)和支撑主杆(22)的间隔距离相同,第一栏杆(21)和支撑主杆(22)之间以及第二栏杆(24)和支撑主杆(22)之间均设有兜网(23),所述兜网(23)的边缘分别与第一栏杆(21)、支撑主杆(22)和第二栏杆(24)固定,所述伸缩支撑杆(5)的上端与第一栏杆(21)或第二栏杆(24)的底部固定,所述弹力支撑干的上端与支撑主杆(22)的底部固定。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培刚郭少春翟玉龙李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冀培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