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维利专利>正文

一种克氏针的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60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克氏针的导向装置,它包括齿条(1),其特征在于:在齿条(1)一端设有第一夹臂(2),在第一夹臂(2)上设有第一导向筒(3),在齿条(1)上穿套有套筒(4),在套筒(4)上穿设有转轴(5),在转轴(5)上设有与齿条(1)对应配合的齿轮(5a),在转轴(5)一端设有手柄(5b),在套筒(4)上设有与齿条(1)对应配合的卡舌(5c),在套筒(4)上设有第二导向筒(6),再设置一组与第二导向筒(6)对应配合的内套筒(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导向筒与骨头接触牢固,有效的确保了克氏针进针时的稳定性等优点。时的稳定性等优点。时的稳定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克氏针的导向装置
[0001]

[0002]本技术设置手术器械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克氏针的导向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0004]四肢骨折是骨科急诊最常见疾病,分为开放性骨折及闭合性骨折。对于大多数开放性骨折需要急诊予以伤口清创处理及骨折的固定制动处理,而固定方法多采用克氏针固定,此外,对于部分移位不明显且骨折程度不复杂的闭合性骨折一般采用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即可。而目前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方法多为徒手操作或者采用相应的传统的简易克氏针导向器,手术时需要穿着铅衣在C型臂X线透视机透视下进行,方向不容易把握,需要反复透视,反复操作,软组织损伤严重,克氏针容易进入骨髓腔内等缺点,使得患者骨质及软组织损伤严重,且医患受到X线辐射较大等缺点。而传统的克氏针导向器多存在单侧导向,虽然能稍微改善进针方向问题,但是规格较为单一,手持方向容易变动;在使用时无法确保导向器在骨头上的稳定性等问题。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克氏针的导向装置。
[0007]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克氏针的导向装置,它包括齿条,其特征在于:在齿条一端设有第一夹臂,在第一夹臂一端设有第一导向筒,在齿条上穿套有套筒,在套筒上穿设有转轴,在转轴上设有与齿条对应配合的齿轮,在转轴一端设有旋钮,在套筒上设有与齿条对应配合的卡舌,在套筒上设有第二夹臂,在第二夹臂一端设有与第一导向筒相对应的第二导向筒,再设置一组与第二导向筒对应配合的内套筒。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0010]在所述的第一导向筒一端设有一组第一尖齿,在第二导向筒的一端设有一组第二尖齿。
[0011]所述的一组内套筒包括若干内孔径不同的内套筒。
[0012]在所述齿条的另一端设有手柄。
[0013]所述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为弧形结构。
[0014]所述的内套筒通过现有的连接方式与第二导向筒连接配合,如在内套筒上设置凸点,在第二导向筒的内壁上设有对应配合的卡槽,通过凸点与卡槽卡接连接第二导向筒和内套筒;或在内套筒的外壁和第二导向筒的内壁上设有对应配合的螺纹,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第二导向筒和内套筒;或在第二导向筒的筒壁上穿设有与内套筒的外筒并形成锁紧配合的锁紧销,通过锁紧销锁紧内套筒的方式将第二导向筒和内套筒连接在一起。
[0015]技术优点:
[0016]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不同体型及不同肢体骨折的需要;导向套筒上的尖齿设计使得在使用时导向筒与骨头接触牢固,保证了克氏针进针时导向的稳定性,有效的确保了克氏针进针操作时的操作质量;本装置通过在第二导向筒内连接内孔径不同的内套筒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克氏针,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第一夹臂和第二夹
臂的弧形结构能避免软组织及其他组织对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阻挡;齿条的轴线与第一、二导向套筒轴线为平行分布,可以很好地确定克氏针进针方向,避免过多的X线辐射。
[0017]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0]图3是图1中的B处放大图。
[0021]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克氏针的导向装置,它包括齿条1,在齿条1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第一夹臂2,在第一夹臂2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一导向筒3。在齿条1另一端设有与齿条1一体成型的圆柱状的手柄9,在手柄9的外壁上还设有一组防滑的圆槽9a。
[0023]在第一夹臂2与手柄9之间的齿条1上套有方管装的套筒4,在套筒4上穿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轴线与套筒4的轴线相互垂直分布,在套筒4内的转轴5上固定套接有与齿条1对应配合的齿轮5a。在套筒4外侧的转轴5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与转轴5形成联动配合的旋钮5b。
[0024]通过旋转旋钮5b带动转轴5旋转,进而带动齿轮5a在齿条1上移动从而带动套筒4在齿条1上移动。
[0025]在靠近手柄9的套筒4一端铰接有卡舌10,所述卡舌10的一端与齿条1上的齿对应配合的卡舌10,在卡舌10与套筒4铰接的铰接轴上穿套有扭簧10a,所述扭簧10a的一端与卡舌10的另一端端部接触,扭簧10a的另一端与套筒4的内壁接触。
[0026]在没有按压卡舌10另一端端部时卡舌10的一端会搭接在齿条1的齿上,在套筒4移动时卡舌10随之移动,当套筒4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卡舌10的一端会卡入齿条1上对应齿槽内,从而阻止套筒4再向手柄9方向移动。当套筒4需要向手柄9方向移动时,按压卡舌10的另一端端部,使得卡入齿槽内的卡舌10一端从齿槽内内翘起,从而使得套筒4向手柄9方向移动的阻碍消除。
[0027]在套筒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臂6,所述的第二夹臂6与第一夹臂2结构相同且成对称状分布。在第二夹臂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筒状的第二导向筒7,所述的第二导向筒7与第一导向筒3为同轴分布。
[0028]设置一组能分别插入第二导向筒7内的内套筒8,所述的各个内套筒8的内孔径各不相同。在每根内套筒8的一端端部的外筒壁上设有一段鱼鳞状的摩擦层8a。在摩擦层8a一侧的内套筒8的外筒壁上设有一个凸包8b。
[0029]在所述的第一导向筒3一端均布一组第一尖齿3a,在第二导向筒7的一端也均布一组第二尖齿7a。所述的一组第一尖齿3a的一组第二尖齿7a为相对分布。在靠近手柄9的第二导向筒7的另一端端部的内筒壁上设有与凸包8b对应分布的内环槽7b,所述内环槽7b为弧形槽。
[0030]根据所要进针的克氏针的直径大小,选择将对应孔径的内套筒8,手持摩擦层8b将内套筒8插接到第二导向筒7内,并将凸包压入内环槽中时的内套筒8与第二导向筒7连接固定。在使用完成后,并需要移除内套筒8时,可以手持摩擦层8b大力将内套筒8从第二导向筒7内拉出。
[0031]除了将上述凸包压入内环槽中的方式来连接外,还可以采用在内套筒的外壁和第
二导向筒的内壁上设有对应配合的螺纹,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第二导向筒和内套筒;或在第二导向筒的筒壁上穿设有与内套筒的外筒并形成锁紧配合的锁紧销,通过锁紧销锁紧内套筒的方式将第二导向筒和内套筒连接在一起等这些现有的连接方式将内套筒8和第二导向筒7连接在一起。由于这些都是现有技术所以不再赘言。
[0032]上述的固定连接均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连接方式如焊接。
[0033]使用方法:
[0034]手术时,首先予以行手法骨折闭合复位(开放性骨折直接复位),然后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后,选择骨折断端两侧合适位置为克氏针进针位置及克氏针出针位置,将合适尺度内套筒固定连接于外套筒后。
[0035]一手手持手柄9将第一导向筒的第一尖齿贴合到骨头一侧。而后另一只手通过旋转旋钮5b带动转轴5旋转,进而带动齿轮5a在齿条1上移动从而带动套筒4在齿条1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克氏针的导向装置,它包括齿条(1),其特征在于:在齿条(1)一端设有第一夹臂(2),在第一夹臂(2)一端设有第一导向筒(3),在齿条(1)上穿套有套筒(4),在套筒(4)上穿设有转轴(5),在转轴(5)上设有与齿条(1)对应配合的齿轮(5a),在转轴(5)一端设有旋钮(5b),在套筒(4)上设有与齿条(1)对应配合的卡舌(10),在套筒(4)上设有第二夹臂(6),在第二夹臂(6)一端设有与第一导向筒(3)相对应的第二导向筒(7),再设置一组与第二导向筒(7)对应配合的内套筒(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维利牛国旗周功张井泉邓宇
申请(专利权)人:蒋维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