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40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负压病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负压病房开口位置的外部门框、安装在外部门框外侧的外部平移门、安装在负压病房开口位置上端的固定门梁、安装在固定门梁内部的调节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在横置负压管内侧活动安装有由外部平移门控制的内部调节板,通过外部平移门来控制内部负压抽气口启闭,使其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采用纯机构方式控制,故障率低,联动性好;将传统用于连通外部进风管和外部出风管的横置负压管安装在固定门梁内侧面,使得横置负压管安装高度降低,通过直接设置在近开口位置,使得负压病房的洁净程度大大提升,同时安装位置更加多样。置更加多样。置更加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负压病房设备
,尤其是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的病房。所谓负压病房是指在特殊的装置之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这样的话,从空气的流通来讲,就只能是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流进病房,病房内被患者污染过的空气就不会泄露出去,而是通过专门的通道及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这样病房外的地方就不会被污染,从而减少了医务人员被大量感染的机会,这种病房最适合抢救类似非典这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病人。
[0003]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需要使用一套送风净化装置,二套排风净化装置。送风净化装置由送风柜和初效、中效、高效过滤装置组成,过滤效率为99.99%。 (粒径≥0.3μm)。排风净化装置由排风柜和粗效、中效过滤装置组成,过滤效率为99.99%(粒径≥0.3μm)。
[0004]而传统的送、排风装置只能简单的安装在负压病房的顶部,这对病房的层高要求比较高,而且因为所设位置较高,位置固定,无法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启闭控制,在负压病房与外接连通时无法自动关闭负压口,导致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影响内部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解决传统负压病房进排风装置自动化程度低,位置较高,安装局限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负压病房开口位置的外部门框、安装在外部门框外侧的外部平移门、安装在负压病房开口位置上端的固定门梁、安装在固定门梁内部的调节电机、与负压病房内部通风系统相配合的外部进风管和外部出风管,所述的固定门梁内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连通外部进风管和外部出风管的横置负压管,所述的横置负压管外侧面上开设有内部负压抽气口,所述的横置负压管内侧面位于内部负压抽气口内侧开口位置具有内部挤压限位板,所述的内部挤压限位板内侧顶端具有一体结构斜置负压板,所述的横置负压管内侧面位于内部挤压限位板两侧具有侧向限位框,所述的横置负压管近内部负压抽气口面上滑动连接有内部调节板,所述的内部调节板两端和外部平移门顶端螺栓固定有磁性调节支架。
[0007]所述的磁性调节支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内部调节板两端的铁质吸附控制板、通过螺栓固定挂在外部平移门顶端的倒L型结构顶部联控板、固定在顶部联控板内侧顶端的一体结构的内部联控板和固定安装在内部联控板两端的侧向永磁体。
[0008]所述的内部调节板上对应侧向限位框位置开设有横向调节口,所述的横向调节口内侧面上具有与内部挤压限位板相配合的一体结构内部密封板。
[0009]所述的内部挤压限位板截面为L型结构,所述的侧向限位框截面为n字型结构。
[0010]所述的固定门梁外侧面上开设有与内部负压抽气口相配合的外部负压抽气口。
[0011]所述的横置负压管两端固定套接有用于连通外部进风管和外部出风管的L 型结构侧向导流管,所述的外部平移门通过顶部联控板插入侧向导流管内部和侧向导流管滑动连接,所述的顶部联控板外侧面外侧位于侧向导流管内、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外部密封罩。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在横置负压管内侧活动安装有由外部平移门控制的内部调节板,通过外部平移门来控制内部负压抽气口启闭,使其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采用纯机构方式控制,故障率低,联动性好;
[0014](2)将传统用于连通外部进风管和外部出风管的横置负压管安装在固定门梁内侧面,使得横置负压管安装高度降低,通过直接设置在近开口位置,使得负压病房的洁净程度大大提升,同时安装位置更加多样。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斜置负压板位置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9]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负压病房开口位置的外部门框1、安装在外部门框1外侧的外部平移门2、安装在负压病房开口位置上端的固定门梁3、安装在固定门梁3内部的调节电机4、与负压病房内部通风系统相配合的外部进风管5和外部出风管6,调节电机4的作用就是控制外部平移门2左右调节,固定门梁3内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连通外部进风管5和外部出风管6的横置负压管7,横置负压管7外侧面上开设有内部负压抽气口8,横置负压管7内侧面位于内部负压抽气口8内侧开口位置具有内部挤压限位板9,内部挤压限位板9内侧顶端具有一体结构斜置负压板10,横置负压管7内侧面位于内部挤压限位板9两侧具有侧向限位框11,横置负压管 7近内部负压抽气口8面上滑动连接有内部调节板12,内部调节板12两端和外部平移门2顶端螺栓固定有磁性调节支架。
[0020]进一步地,为了配合磁性控制,磁性调节支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内部调节板12两端的铁质吸附控制板13、通过螺栓固定挂在外部平移门2顶端的倒L型结构顶部联控板14、固定在顶部联控板14内侧顶端的一体结构的内部联控板15和固定安装在内部联控板15两端的侧向永磁体16,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平移调节和密封,内部调节板12上对应侧向限位框11位置开设有横向调节口17,横向调节口17内侧面上具有与内部挤压限位板9相配合的一体结构内部密封板18。
[0021]实施例:当外部平移门2平移到最左侧,外部平移门2上的内部联控板15 左端的侧向永磁体16与内部调节板12左端的铁质吸附控制板13,带动内部密封板18离开内部挤压限位板9和侧向限位框11,从而启动内部负压抽气口8,外部平移门2闭合开口;当外部平移门2向右平移,内部联控板15带动内部调节板12向右平移插入内部挤压限位板9和侧向限位框
11内部,闭合内部负压抽气口8,当平移力大于磁性吸力,使得内部联控板15左端的侧向永磁体16与内部调节板12左端的铁质吸附控制板13分离。
[0022]进一步地,为了配合使用,内部挤压限位板9截面为L型结构,侧向限位框11截面为n字型结构,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外部抽气,固定门梁外侧面上开设有与内部负压抽气口8相配合的外部负压抽气口20。
[0023]进一步地,为了配合侧向导流和装配,横置负压管7两端固定套接有用于连通外部进风管5和外部出风管6的L型结构侧向导流管19,外部平移门2通过顶部联控板14插入侧向导流管19内部和侧向导流管19滑动连接,顶部联控板14外侧面外侧位于侧向导流管19内、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外部密封罩。
[0024]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在横置负压管7内侧活动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负压病房开口位置的外部门框(1)、安装在外部门框(1)外侧的外部平移门(2)、安装在负压病房开口位置上端的固定门梁(3)、安装在固定门梁(3)内部的调节电机(4)、与负压病房内部通风系统相配合的外部进风管(5)和外部出风管(6),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门梁(3)内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连通外部进风管(5)和外部出风管(6)的横置负压管(7),所述的横置负压管(7)外侧面上开设有内部负压抽气口(8),所述的横置负压管(7)内侧面位于内部负压抽气口(8)内侧开口位置具有内部挤压限位板(9),所述的内部挤压限位板(9)内侧顶端具有一体结构斜置负压板(10),所述的横置负压管(7)内侧面位于内部挤压限位板(9)两侧具有侧向限位框(11),所述的横置负压管(7)近内部负压抽气口(8)面上滑动连接有内部调节板(12),所述的内部调节板(12)两端和外部平移门(2)顶端螺栓固定有磁性调节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病房的门梁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磁性调节支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内部调节板(12)两端的铁质吸附控制板(13)、通过螺栓固定挂在外部平移门(2)顶端的倒L型结构顶部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益新卞英俊刘虎王卫东陆建南江志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环亚医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