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819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属于生态工程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它包括渠道(2),渠道(2)底部设有沟底(1),沟底(1)呈水平设置,渠道(2)内每间隔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工程边坡防护
,涉及一种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

技术介绍

[0002]沟渠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雨水下水道,另一种是居民以及工厂的废水下水道,还有一种是田间的沟渠。申请号为CN2019218027223的专利中的水渠为传统水渠。该种渠道是通过混凝土直接修筑在沟道内,渠道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当混凝土渠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就会由于水流的冲刷和地表的塌陷,使得混凝土渠道产生裂缝以及毁坏,不便于对渠道的进行更换以及维护。此外,水渠不能对沟渠中的水进行生态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5]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包括渠道,渠道底部设有沟底,沟底呈水平设置,所述的渠道内每间隔20

30m设置生态带渠道,生态带渠道内壁与沟底之间夹角为α,渠道内壁与沟底之间夹角为β,α大于β;生态带渠道上层铺设种植土,种植土上设有植被层。
[0006]在上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中,种植土上侧铺设植草砖,植草砖的种植孔设有植被层。
[0007]在上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中,植草砖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六边形。
[0008]在上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中,生态带渠道长度为5

10m。
[0009]在上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中,沟底由下到上设有种植土层和挺水植物层。
[0010]在上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中,沟底设有沸石层。
[0011]在上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中,渠道底部还设有连接稻田的横道管,横道管内设有促沉装置。
[0012]在上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中,所述的促沉装置包括设置在横道管内的过滤网。
[0013]在上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中,渠道顶端设有压顶,压顶每隔5

7米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内填充有分缝结构。
[0014]在上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中,分缝结构为泡沫板。
[00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自身独特的生态带渠道
结构,通过放大渠道边坡系数,回填种植土,实现截留泥沙,减少水土流失。设有的植土层和植被层,具有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作用,降低进入地表水中氮、磷的含量。
[0016]本技术中渠道和生态带渠道间隔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渠道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当混凝土渠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就会由于水流的冲刷和地表的塌陷,使得混凝土渠道产生裂缝以及毁坏的问题。渠道和生态带渠道间隔设置便于对渠道的进行更换以及维护。
[0017]沟底由下到上设有种植土层和挺水植物层,通过截留泥沙减少水土流失,通过植物降解,降低进入地表水中氮、磷的含量。
[0018]沟底设有沸石层,截留泥沙,减少沟底土壤的流失。
[0019]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夹角α、夹角β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植草砖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沸石层的位置示意图。
[0024]图中:沟底1、种植土层11、挺水植物层12、沸石层13、渠道2、生态带渠道3、种植土31、植被层32、植草砖33、横道管4、促沉装置41、压顶5、沉降缝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如图1和2所示,包括渠道2,渠道2底部设有沟底1,沟底1呈水平设置,所述的渠道2内每间隔20

30m设置生态带渠道3,生态带渠道3长度为5

10m。生态带渠道3内壁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α,渠道2内壁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β,α大于β;生态带渠道3上层铺设种植土31,种植土31上设有植被层32。
[0028]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是:渠道2每间隔20

30m设置生态带渠道3,即渠道2每间隔20

30m挖开原有沟渠,放大渠道边坡系数(生态带渠道3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α,渠道2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β,α大于β),回填种植土,种植植被。从而实现截留泥沙,增强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作用,减少水土流失,降低进入地表水中氮、磷的含量。
[0029]实施例2
[0030]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如图1

3所示,包括渠道2,渠道2底部设有沟底1,沟底1呈水平设置,所述的渠道2内每间隔20

30m设置生态带渠道3,生态带渠道3内壁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α,渠道2内壁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β,α大于β;生态带渠道3上层铺设种植土31,种植土31上设有植被层32。
[0031]种植土31上侧铺设植草砖33,植草砖33的种植孔设有植被层32。植草砖33的横截面为六边形。植草砖33截留泥沙,减少生态带渠道3土壤的流失。
[0032]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是:渠道2每间隔20

30m设置生态带渠道3,即渠道2每间隔
20

30m挖开原有沟渠,放大渠道边坡系数(生态带渠道3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α,渠道2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β,α大于β),回填种植土,先铺设植草砖33,再种植植被。从而实现截留泥沙,增强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作用,减少水土流失,降低进入地表水中氮、磷的含量。
[0033]实施例3
[0034]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如图1和2所示,包括渠道2,渠道2底部设有沟底1,沟底1呈水平设置,所述的渠道2内每间隔20

30m设置生态带渠道3,生态带渠道3长度为5

10m。生态带渠道3内壁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α,渠道2内壁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β,α大于β;生态带渠道3上层铺设种植土31,种植土31上设有植被层32。
[0035]种植土31上侧铺设植草砖33,植草砖33的种植孔设有植被层32。植草砖33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六边形。植草砖33截留泥沙,减少生态带渠道3土壤的流失。
[0036]沟底1由下到上设有种植土层11和挺水植物层12。
[0037]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是:渠道2每间隔2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包括渠道(2),渠道(2)底部设有沟底(1),沟底(1)呈水平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渠道(2)内每间隔20

30m设置生态带渠道(3),生态带渠道(3)内壁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α,渠道(2)内壁与沟底(1)之间夹角为β,α大于β;生态带渠道(3)上层铺设种植土(31),种植土(31)上设有植被层(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其特征在于,种植土(31)上侧铺设植草砖(33),植草砖(33)的种植孔设有植被层(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其特征在于,植草砖(33)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六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生态孔洞法增强土壤联系的间断式生态渠,其特征在于,生态带渠道(3)长度为5

10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刚王超胡慧琦侯忍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耕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