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811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包括一号传输机和二号传输机,所述一号传输机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传输机,所述一号传输机和二号传输机一端均固定开设有卡槽,所述一号传输机和二号传输机连接处固定安装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由固定座、一号限位座、二号限位座、转轴、蜗轮、伺服电机和蜗杆组成,所述固定座一端固定焊接有一号限位座,所述固定座另一端固定焊接有二号限位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续进料翻转,可对零件进行快速的自动翻转作业,蜗轮和蜗杆相互配合具有自锁功能,且伺服电机可转动更加的精准,两者相互配合,可有效提升对翻转机构控制的精准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保养更加的便捷。维修保养更加的便捷。维修保养更加的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翻转机能适应不同规格的货物的工程翻转要求,安全、平稳、有效地提供工艺输送,实现将货物由卧式转换成立式或将立式转换成卧式的作业目标。广泛应用于冶金、冲压、钣金、模具、造纸、冷藏、钢带、线盘、桶料、卷料等行业,广泛应用于冶金、冲压、钣金、模具、造纸、冷藏、钢带、线盘、桶料、卷料等行业。
[0003]但是,现有的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存在以下缺点:
[0004]现有的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便,且机构复杂,当发生故障时,不便进行快速的检修,同时对零件的翻转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便,且机构复杂,当发生故障时,不便进行快速的检修,同时对零件的翻转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包括一号传输机和二号传输机,所述一号传输机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传输机,所述一号传输机和二号传输机一端均固定开设有卡槽,所述一号传输机和二号传输机连接处固定安装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由固定座、一号限位座、二号限位座、转轴、蜗轮、伺服电机和蜗杆组成,所述固定座一端固定焊接有一号限位座,所述固定座另一端固定焊接有二号限位座,所述一号限位座和二号限位座与卡槽相互配合,所述固定座中部固定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和蜗轮相互啮合,将零件放置在一号传输机一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一号传输机上的传输链进行转动,传输链可通过表面摩擦力驱动零件移动,当零件移动到翻转机构内腔的一号限位座内,零件对凹槽内的行程开关进行挤压,从而通过行程开关控制伺服电机进行运转,伺服电机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进行转动,蜗轮通过转轴带动固定座进行旋转,从而可实现对零件的自动翻转,一号限位座翻转后,二号限位座旋转至一号传输机一端的卡槽内,通过连续进料翻转,可对零件进行快速的自动翻转作业。
[0007]优选的,所述一号限位座和二号限位座内壁中部均固定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壁开设有内螺纹,凹槽内壁通过内螺纹可对行程开关进行快速的安装。
[0008]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腔通过内螺纹活动安装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可控制伺服电机进行工作。
[0009]优选的,所述行程开关通过导线与伺服电机电性相连,行程开关可控制伺服电机进行工作。
[0010]优选的,所述一号传输机和二号传输机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传输链,且传输链均设
置有多组,通过传输链可带动零件进行移动。
[0011]优选的,所述一号传输机和二号传输机内腔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通过链条与传输链传动相连,通过驱动电机可对传输链进行驱动。
[0012]本技术提供了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保养更加的便捷。
[0014](2)、本技术将零件放置在一号传输机一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一号传输机上的传输链进行转动,传输链可通过表面摩擦力驱动零件移动,当零件移动到翻转机构内腔的一号限位座内,零件对凹槽内的行程开关进行挤压,从而通过行程开关控制伺服电机进行运转,伺服电机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进行转动,蜗轮通过转轴带动固定座进行旋转,从而可实现对零件的自动翻转,一号限位座翻转后,二号限位座旋转至一号传输机一端的卡槽内,通过连续进料翻转,可对零件进行快速的自动翻转作业,使对零件的翻转更加的高效。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卡槽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一号传输机;101、二号传输机;2、卡槽;3、翻转机构;301、固定座;302、一号限位座;303、二号限位座;304、转轴;305、蜗轮;306、伺服电机;307、蜗杆;4、凹槽;401、行程开关;5、传输链;501、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包括一号传输机1和二号传输机101,所述一号传输机1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传输机101,所述一号传输机1和二号传输机101一端均固定开设有卡槽2,所述一号传输机1和二号传输机101连接处固定安装有翻转机构3,所述翻转机构3由固定座301、一号限位座302、二号限位座303、转轴304、蜗轮305、伺服电机306和蜗杆307组成,所述固定座301一端固定焊接有一号限位座302,所述固定座301另一端固定焊接有二号限位座303,所述一号限位座302和二号限位座303与卡槽2相互配合,所述固定座301中部固定插接有转轴304,所述转轴304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305,所述蜗轮305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306,所述伺服电机306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07,所述蜗杆307和蜗轮305相互啮合,将零件放置在一号传输机1一端,通过驱动电机501带动一号传输机1上的传输链5进行转动,传输链5可通过表面摩擦力驱动零件移动,当零件移动到翻转机构3内腔的一号限位座302内,零件对凹槽4内的行程开关401进行挤压,从而通过行程开关401控制伺服电机306进行运转,伺服电机306通过蜗杆307带动蜗轮305进行转动,蜗轮305通过转轴304带动固定座301进行旋转,从而可实现对零件的自动翻转,一号限位座302翻转后,二号限位座303旋转至一号传输机1一端的卡槽2内,通过连续进料翻转,可对零件进行快速的自动翻转作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保养更加的便捷。
[0021]优选的,所述一号限位座302和二号限位座303内壁中部均固定开设有凹槽4,且凹槽4内壁开设有内螺纹,凹槽4内壁通过内螺纹可对行程开关401进行快速的安装。
[0022]优选的,所述凹槽4内腔通过内螺纹活动安装有行程开关401,行程开关401可控制伺服电机306进行工作。
[0023]优选的,所述行程开关401通过导线与伺服电机306电性相连,行程开关401可控制伺服电机306进行工作。
[0024]优选的,所述一号传输机1和二号传输机101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传输链5,且传输链5均设置有多组,通过传输链5可带动零件进行移动。
[0025]优选的,所述一号传输机1和二号传输机101内腔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01,且驱动电机501通过链条与传输链5传动相连,通过驱动电机501可对传输链502进行驱动。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加工用的自动翻转机构,包括一号传输机(1)和二号传输机(101),所述一号传输机(1)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传输机(10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传输机(1)和二号传输机(101)一端均固定开设有卡槽(2),所述一号传输机(1)和二号传输机(101)连接处固定安装有翻转机构(3),所述翻转机构(3)由固定座(301)、一号限位座(302)、二号限位座(303)、转轴(304)、蜗轮(305)、伺服电机(306)和蜗杆(307)组成,所述固定座(301)一端固定焊接有一号限位座(302),所述固定座(301)另一端固定焊接有二号限位座(303),所述一号限位座(302)和二号限位座(303)与卡槽(2)相互配合,所述固定座(301)中部固定插接有转轴(304),所述转轴(304)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305),所述蜗轮(305)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306),所述伺服电机(306)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0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世凯方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涵佳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