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正健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检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97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桥梁检测车,包括车体和壳体,还包括:转动柱,其底端贯穿至壳体的内部并与其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柱的顶部通过转动轴铰接有伸缩吊臂,第一支撑臂,其顶部通过转动轴与伸缩吊臂的左端相互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摄像头送入桥底代替人工进行检测,并减轻工人的负担,安全性更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桥梁检测车大都需要将工人送入桥底进行检测,工人在桥底进行作业,不仅工作量大,且存有安全隐患的问题,该检测车同时能够为自身的支撑臂提供额外的支撑点,使支撑臂在行进过程中更加稳定,便于摄像头展开作业。业。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检测车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检测
,具体为一种桥梁检测车。

技术介绍

[0002]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桥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测,目前对于跨江河的桥梁、高架桥梁以及高墩桥梁的病害调查一般均无法直接或者通过简单的梯子或望远镜等工具到达或看到梁底部分,因此,如果要接近构件进行病害调查,需要通过桥梁检测车等辅助装置将技术人员送到桥下接近构件进行检测。
[0003]现有技术中的桥梁检测车大都需要将工人送入桥底进行检测,工人在桥底进行作业,不仅工作量大,且存有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将摄像头送入桥底代替人工进行检测,并减轻工人的负担,安全性更高的桥梁检测车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检测车,其能够将摄像头送入桥底代替人工进行检测,并减轻工人的负担,安全性更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桥梁检测车大都需要将工人送入桥底进行检测,工人在桥底进行作业,不仅工作量大,且存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检测车,包括车体和壳体,还包括:
[0006]转动柱,其底端贯穿至壳体的内部并与其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柱的顶部通过转动轴铰接有伸缩吊臂;
[0007]第一支撑臂,其顶部通过转动轴与伸缩吊臂的左端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底部通过转动轴铰接有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底部通过横向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臂
[0008]可伸缩碳纤维杆,其左端与第三支撑臂通过转动轴相互铰接,所述可伸缩碳纤维杆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球形摄像头;
[0009]第一液压杆,其两端分别与转动柱和伸缩吊臂的表面铰接,所述伸缩吊臂与第一支撑臂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三支撑臂与可伸缩碳纤维杆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三液压杆;
[0010]支撑板,其设置在车体的左侧并通过固定杆与车体相互固定,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弯杆,所述弯杆的另一端焊接有前卡板;
[0011]后卡板,其设置在前卡板的后方,所述前卡板和后卡板的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表面且位于后卡板的上下两侧均栓接有圆盘。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横向齿轮、锥形齿轮和驱动电机,所述横向齿轮栓接在转动柱的表面,所述锥形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卡接,所述锥形齿轮与横向齿轮相互啮合。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帽、固定孔、连接块、螺纹柱和固定块,所述连接块焊接在前卡板的表面,所述固定块焊接在后卡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2个并分别开设在弯杆和连接块的表面,所述螺纹柱焊接在固定块靠近前卡板的一侧,且螺帽与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外径小于固定孔的内径,且螺纹柱与固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转动柱表面的下方栓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底部的左右两侧均栓接有竖杆,所述竖杆底端栓接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与壳体顶部的表面滚动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可伸缩碳纤维杆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材质为钢化玻璃,且球形摄像头位于防护罩的内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通过壳体、转动柱、伸缩吊臂、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可伸缩碳纤维杆、球形摄像头、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第三液压杆和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该检测车能够将摄像头送入桥底代替人工进行检测,并减轻工人的负担,安全性更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桥梁检测车大都需要将工人送入桥底进行检测,工人在桥底进行作业,不仅工作量大,且存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0019]2、本技术通过支撑板、行走轮、弯杆、前卡板、后卡板和固定机构的设置,使得该检测车能够为自身的支撑臂提供额外的支撑,使支撑臂在行进过程中更加稳定,便于摄像头展开作业。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正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后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壳体的结构正视剖面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4]图中:1、车体;2、壳体;3、转动柱;4、伸缩吊臂;5、第一支撑臂;6、第二支撑臂;7、第三支撑臂;8、可伸缩碳纤维杆;9、球形摄像头;10、第一液压杆;11、第二液压杆;12、第三液压杆;13、支撑板;14、行走轮;15、弯杆;16、前卡板;17、后卡板;18、固定机构;181、螺帽;182、固定孔;183、连接块;184、螺纹柱;185、固定块;19、圆盘;20、驱动机构;201、横向齿轮;202、锥形齿轮;203、驱动电机;21、转盘;22、竖杆;23、万向轮;24、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桥梁检测车,包括车体1和壳体2,还包括:
[0027]转动柱3,其底端贯穿至壳体2的内部并与其内壁转动连接,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20,转动柱3的顶部通过转动轴铰接有伸缩吊臂4;
[0028]第一支撑臂5,其顶部通过转动轴与伸缩吊臂4的左端相互铰接,第一支撑臂5的底部通过转动轴铰接有第二支撑臂6,第二支撑臂6的底部通过横向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臂7;
[0029]可伸缩碳纤维杆8,其左端与第三支撑臂7通过转动轴相互铰接,可伸缩碳纤维杆8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球形摄像头9;
[0030]第一液压杆10,其两端分别与转动柱3和伸缩吊臂4的表面铰接,伸缩吊臂4与第一支撑臂5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二液压杆11,第三支撑臂7与可伸缩碳纤维杆8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三液压杆12;
[0031]支撑板13,其设置在车体1的左侧并通过固定杆与车体1相互固定,支撑板13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4,支撑板1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弯杆15,弯杆15的另一端焊接有前卡板16;
[0032]后卡板17,其设置在前卡板16的后方,前卡板16和后卡板17的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18,第一支撑臂5的表面且位于后卡板17的上下两侧均栓接有圆盘19。
[0033]具体的,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20包括横向齿轮201、锥形齿轮202和驱动电机203,横向齿轮201栓接在转动柱3的表面,锥形齿轮202与驱动电机203的输出轴卡接,锥形齿轮202与横向齿轮201相互啮合,通过横向齿轮201、锥形齿轮202和驱动电机203的设置,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检测车,包括车体(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柱(3),其底端贯穿至壳体(2)的内部并与其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20),所述转动柱(3)的顶部通过转动轴铰接有伸缩吊臂(4);第一支撑臂(5),其顶部通过转动轴与伸缩吊臂(4)的左端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臂(5)的底部通过转动轴铰接有第二支撑臂(6),所述第二支撑臂(6)的底部通过横向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臂(7);可伸缩碳纤维杆(8),其左端与第三支撑臂(7)通过转动轴相互铰接,所述可伸缩碳纤维杆(8)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球形摄像头(9);第一液压杆(10),其两端分别与转动柱(3)和伸缩吊臂(4)的表面铰接,所述伸缩吊臂(4)与第一支撑臂(5)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二液压杆(11),所述第三支撑臂(7)与可伸缩碳纤维杆(8)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三液压杆(12);支撑板(13),其设置在车体(1)的左侧并通过固定杆与车体(1)相互固定,所述支撑板(13)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4),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弯杆(15),所述弯杆(15)的另一端焊接有前卡板(16);后卡板(17),其设置在前卡板(16)的后方,所述前卡板(16)和后卡板(17)的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18),所述第一支撑臂(5)的表面且位于后卡板(17)的上下两侧均栓接有圆盘(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横向齿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健叶金铋王俊波兰力胜
申请(专利权)人:刘正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