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泥浆浓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766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现场泥浆沉淀和江河湖泊水底淤泥浓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泥浆浓缩系统,包括两个沉淀罐,分别为一级沉淀罐和二级沉淀罐;所述一级沉淀罐的顶部与二级沉淀罐的顶部通过过流水道连通连接,所述过流水道向二级沉淀罐侧倾斜;所述一级沉淀罐的顶部设有入口水道,所述二级沉淀罐的顶部设有溢流出水管。该浓缩系统旨在改善泥浆浓缩效果和效率,同时也兼顾尾水处理、降低投入。降低投入。降低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泥浆浓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现场泥浆沉淀和江河湖泊水底淤泥浓缩
,具体涉及一种多级泥浆浓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建设工程实施时,特别是土方及基础施工阶段,施工现场会产生大量施工泥浆。施工泥浆不被允许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系统,目前主要通过设置砖砌(或混凝土)沉淀池沉淀后循环利用。自然沉淀速度慢,沉淀速度往往不能满足泥浆处理的需求。沉淀池底沉积泥需频繁清理,不然会影响沉淀池蓄水量,并且在进行清理时影响沉淀池的使用。砖砌(或混凝土)沉淀池需固定砌筑,无法搬迁,无法周转导致的多次新建和拆除不利于高效处理和资源节约。
[0003]为改善水环境质量,江河湖泊水底淤泥需进行清淤。现今,通过绞吸方式清出的淤泥为泥浆状态,需在脱水之前先进行浓缩处理,以提高脱水效率。行业内淤泥浓缩主要采用离心浓缩原理,该原理对淤泥性状要求高,淤泥成分不均匀的浓缩效果差;且离心机运转需耗费电能,不利于节能环保。行业内也有采用高耸式淤泥浓缩罐进行淤泥浓缩,但该罐内仅采用单次沉淀原理进行泥沙沉淀,浓缩效果差,浓缩过程中水流不连续、效率低;且该浓缩罐采取单通路,不能兼顾对脱水后尾水的处置,需另设尾水处置系统增加投入;且罐体整体焊制,不易搬运。例如:CN107473555A

一种污泥浓缩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泥浆浓缩系统,该浓缩系统旨在改善泥浆浓缩效果和效率,同时也兼顾尾水处理、降低投入。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0006]一种多级泥浆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沉淀罐,分别为一级沉淀罐和二级沉淀罐;所述一级沉淀罐的顶部与二级沉淀罐的顶部通过过流水道连通连接,所述过流水道向二级沉淀罐侧倾斜;所述一级沉淀罐的顶部设有入口水道,所述二级沉淀罐的顶部设有溢流出水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沉淀罐包括柱形段和位于柱形段下方的锥形段,所述柱形段上端设有环形溢流堰,其中一级沉淀罐比二级沉淀罐高;所述锥形段底部为排泥口,排泥口处设有法兰,用于连接管道或者盲板;所述溢流出水管上端与环形溢流堰的底部连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柱形段与锥形段和环形溢流堰均通过法兰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段侧壁下方设有泥浆回流口和泥浆溢流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段上均匀焊接有若干支腿,用于支撑整个沉淀罐。
[0011]进一步地,所述沉淀罐内部设有稳流桶,稳流桶与沉淀罐同心布置,所述稳流桶与环形溢流堰之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稳流桶的下部为喇叭形,所述稳流桶中部均匀设有四个方孔;所述入口水道的一端与一级沉淀罐内稳流桶的上端连通;所述过流水道的一
端与一级沉淀罐上部的环形溢流堰连通连接,另一端与二级沉淀罐内部的稳流桶连通连接。
[0012]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给药混合装置,所述给药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底部通过螺栓安装在一级沉淀罐顶部,所述混合箱上设有进水管和给药管;所述入口水道的一端与混合箱连通连接,另一端与一级沉淀罐内稳流桶的上端连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入口水道整体弯折布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为两根,所述溢流出水管也为两根,对称布置在二级沉淀罐两侧。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集成药剂絮凝技术、多级沉淀技术,改善泥浆浓缩的效果。
[0017]2、本技术利用稳流桶旋流技术、老龄污泥吸附技术,提高泥浆浓缩的效率。
[0018]3、本技术设置双通路,在进行泥浆浓缩的同时,可以兼顾对脱水后尾水的处理,降低费用投入;
[0019]4、本技术中药水混合通过自流实现,无需动力搅拌,降低系统运营能耗。
[0020]5、本技术中均采用螺栓或法兰连接,拆装、运输便利。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多级泥浆浓缩系统的侧面展开布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沉淀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多级泥浆浓缩系统的俯视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4]图4为沉淀罐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5为多级泥浆浓缩系统的流向路径示意图。
[0026]图中:1、一级沉淀罐;2、二级沉淀罐;3、入口水道(混合水道);4、过流水道;5、混合箱;6、进水管;7、给药管;8、溢流出水管;9、柱形段;10、锥形段(沉泥斗);11、环形溢流堰;12、稳流桶;13、支腿;14、排泥口;15、泥浆回流口;16、泥浆溢流口;1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8]如图1

5所示,一种多级泥浆浓缩系统,包括两个结构相同高矮不同的沉淀罐,分别为一级沉淀罐1和二级沉淀罐2,其中一级沉淀罐1比二级沉淀罐2高。
[0029]如图2所示,所述沉淀罐包括柱形段9和位于柱形段9下方的锥形段10(沉泥斗,倒圆锥体便于沉泥沉积),柱形段9上端设有环形溢流堰11,柱形段9与锥形段10和环形溢流堰11均通过法兰连接,拆装、运输方便;锥形段10上均匀焊接有若干支腿13,支腿13底端设置连接板,通过螺栓锚固在坚实基础上即可完成安装支撑整个沉淀罐。所述二级沉淀罐2的环形溢流堰11的底部连通连接溢流出水管8。
[0030]所述锥形段10底部为排泥口14,排泥口14处设有法兰,用于连接管道或者盲板;所述锥形段10侧壁下方设有泥浆回流口15和泥浆溢流口16。通过泥浆回流口15向锥形段10内泵送回流老龄沉泥,利用老龄沉泥良好的吸附性能提高沉淀的效率。从泥浆回流口15泵送
沉泥时,泥浆溢流口16开始溢流沉泥,表明回流已经到位。同时,沉淀罐工作时,可通过泥浆溢流口16流出泥浆的浓度判定沉淀罐内沉泥的厚度,进而根据沉泥的厚度确定是否需要开启排泥口14排泥。
[0031]所述沉淀罐内部设有稳流桶12,稳流桶12与沉淀罐同心布置,所述稳流桶12与环形溢流堰11之间通过支架17固定连接,所述稳流桶12的下部为喇叭形,中部均匀设有四个方孔,以便于水流形成旋流配水,利用旋流沉淀原理实现快速沉淀。
[0032]所述一级沉淀罐1的顶部设有入口水道3(混合水道),沿水流方向倾斜,以便于水流形成自流,降低能耗,所述入口水道3的一端与一级沉淀罐1内稳流桶12的上端连通。所述一级沉淀罐1的顶部与二级沉淀罐2的顶部通过过流水道4连通连接,所述过流水道4的一端与一级沉淀罐1上部的环形溢流堰11连通连接,另一端与二级沉淀罐2内部的稳流桶12连通连接;所述过流水道4向二级沉淀罐2侧倾斜(水沿过流水道4流向二级沉淀罐2),便于水流形成自流,降低能耗;过流水道4两端均采用螺栓连接,拆装、运输方便。入口水道3和过流水道4的断面均呈矩形,避免水流溢洒。
[0033]该系统还包括给药混合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泥浆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沉淀罐,分别为一级沉淀罐(1)和二级沉淀罐(2);所述一级沉淀罐(1)的顶部与二级沉淀罐(2)的顶部通过过流水道(4)连通连接,所述过流水道(4)向二级沉淀罐(2)侧倾斜;所述一级沉淀罐(1)的顶部设有入口水道(3),所述二级沉淀罐(2)的顶部设有溢流出水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泥浆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罐包括柱形段(9)和位于柱形段(9)下方的锥形段(10),所述柱形段(9)上端设有环形溢流堰(11),其中一级沉淀罐(1)比二级沉淀罐(2)高;所述锥形段(10)底部为排泥口(14),排泥口(14)处设有法兰,用于连接管道或者盲板;所述溢流出水管(8)上端与环形溢流堰(11)的底部连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泥浆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段(9)与锥形段(10)和环形溢流堰(11)均通过法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泥浆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段(10)侧壁下方设有泥浆回流口(15)和泥浆溢流口(16)。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级泥浆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段(10)上均匀焊接有若干支腿(13),用于支撑整个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翔王亮袁东辉阳波蒋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