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折叠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61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折叠椅,它包括:椅面、分设于椅面前后两侧的第一折叠骨架,分设于椅面左右两侧的第二折叠骨架,椅面与第一折叠骨架和第二折叠骨架为可拆卸连接,第一折叠骨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内均开设有活动槽,第二构件插装于第一构件的活动槽内,且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铰接成“X”型,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两端均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均与相邻的第二折叠骨架铰接。本技术方案的椅面可拆卸,避免折叠时椅面的干扰,从而更快地进行折叠,且不仅使得支撑架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折叠,也提升了本折叠椅的承载力,使得在使用时更为稳固。使得在使用时更为稳固。使得在使用时更为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折叠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椅,更具体讲的是一种便携式折叠椅。

技术介绍

[0002]折叠椅由于其具有便携及便于收纳的特性而受到户外消费者普遍的青睐。而目前的折叠椅通常展开后由四根支脚支撑,折叠椅中的其他关节主要都是铰接在四根支脚上且仅起到可折叠的关节作用,对于体重较重的使用者而言,展开后的折叠椅存在支脚结构不够稳固而倾倒甚至断裂的问题,并且现有的折叠椅的椅面和支撑脚间不易分离,导致折叠困难,这都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稳定,承载力好,且能够实现快速折叠的便携式折叠椅。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便携式折叠椅,它包括:椅面、分设于椅面前后两侧的第一折叠骨架,分设于椅面左右两侧的第二折叠骨架,椅面与第一折叠骨架和第二折叠骨架为可拆卸连接,第一折叠骨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内均开设有活动槽,第二构件插装于第一构件的活动槽内,且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铰接成“X”型,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两端均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均与相邻的第二折叠骨架铰接。
[0006]作为优选的是,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中部均开设有贯通活动槽且相对应的通孔,通孔中穿设有销轴,通过销轴使得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可相对转动。
[0007]作为优选的是,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均呈“Z”型,且第一构件/第二构件(2)的活动槽均可在第二构件/第一构件转动时,使第二构件/第一构件的弯折段通过。
[0008]作为优选的是,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端部均形成插槽,支撑架均插接于对应的插槽内并通过定位轴固定。
[0009]作为优选的是,第二折叠骨架包括第一支撑脚,第一支撑脚上端的两侧均固装有连接片,连接片呈“L”型,背离第一支撑脚一端的连接片之间可转动安装有保持架,且保持架和第一支撑脚的接近端互不接触。
[0010]作为优选的是,第二折叠骨架还包括第二支撑脚,第二支撑脚插设于第一支撑脚和保持架之间并与连接片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脚、第一支撑脚以及保持架在展开状态时呈“X”型
[0011]作为优选的是,第二支撑脚的两端以及第一支撑脚和保持架的背离端均可转动安装有支撑件,支撑件可绕连接点上下转动。
[0012]作为优选的是,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以及保持架与各自相邻的支撑架均通过支撑件铰接,且在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以及支撑架的下端同时与地面接触。
且相对应的通孔,通孔中穿设有销轴5,使得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可绕销轴5转动。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均呈“Z”型,且第一构件1/第二构件2的活动槽3均可在第二构件2/第一构件1转动时,使第二构件2/第一构件1的弯折段通过,且当第二构件2与第一构件1的活动槽3顶壁抵接时,为本折叠椅所能展开和折叠的最大状态,通过该结构不仅使得支撑架4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折叠,也提升了本折叠椅的承载力,使得在使用时更为稳固。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的端部均形成插槽6,支撑架4 均插接于对应的插槽6内并通过定位轴7固定,通过该设置,使得支撑架4和第一构件1、第二构件2保持相对的固定,从而实现同步的转动。
[0030]如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第二折叠骨架301包括第一支撑脚8,第一支撑脚8上端的两侧均固装有连接片9,连接片9呈“L”型,背离第一支撑脚8一端的连接片9之间可转动安装有保持架10,且保持架10和第一支撑脚8的接近端互不接触,即两连接片9与保持架10和第一支撑脚8之间形成有一通槽,通过转动保持架10实现折叠。
[0031]如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第二折叠骨架301还包括第二支撑脚11,第二支撑脚11 插设于第一支撑脚8和保持架10之间并与连接片9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脚11、第一支撑脚8以及保持架10在展开状态时呈“X”型,从而能够实现椅架整体可折叠的目的。
[0032]需要提及的是,第二支撑脚11的转动范围与第一支撑脚8和保持架10间的距离有关,防止第二支撑脚11过度转动导致所展开的角度过大,第二支撑脚11转动至与第一支撑脚8 和保持架10的端部抵接,为本折叠椅所能展开和折叠的最大状态,通过该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本折叠椅的承载力,使得在使用时更为稳固。
[0033]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第二支撑脚11的两端以及第一支撑脚8和保持架10的背离端均可转动的安装有支撑件12,支撑件12可绕连接点进行上下转动,
[0034]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支撑脚8、第一支撑脚8、第二支撑脚11以及保持架10与各自相邻的支撑架4均通过支撑件12铰接,从而使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得以实现,且当在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脚8、第二支撑脚11以及支撑架4的下端同时与地面接触,使展开状态的结构更为稳固,承载力更强,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0035]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椅面101的下端形成有与保持架10以及第二支撑脚11等数的垫套13,保持架10背离第一支撑脚8的一端以及第二支撑脚11的上端均套置于垫套13内,当要进行拆卸时,可先将保持架10和第二支撑脚11自垫套13内取下,再进行折叠。
[0036]进一步的,用于制作椅面101的材料为布料,例如涤纶,通过该设置使得椅面101可以实现快速拆装。
[0037]结合图1至图5,当要展开时,先转动第二折叠骨架301的第二支撑脚11,再转动保持架10,直至第二支撑脚11分别与第一支撑脚8和保持架10抵接,当第二支撑脚11和保持架10在转动时,第二支撑脚11与第一支撑脚8,第二支撑脚11与保持架10间的距离减小,故同时带动位于前后侧的第一折叠骨架201的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转动撑开,并由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带动相连的支撑脚展开,支撑脚在展开时带动相连的支撑件12转动,在展开过程中可将椅面101通过垫套13套设至第二支撑脚11和保持架10上,当位于下方的支撑架4的下端与第二支撑脚11和第一支撑脚8的下端与地面接触时,第一折叠骨架201和第二折叠骨架301达到完全展开的状态。
[0038]当要折叠时,则先将椅面101取下,并往回转动第二支撑脚11和保持架10,第二支撑脚11和保持架10在往回转动时带动第一折叠骨架201的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往回转动,从而达到折叠的状态。
[0039]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折叠椅,它包括:椅面(101)、分设于所述椅面(101)前后两侧的第一折叠骨架(201),分设于所述椅面(101)左右两侧的第二折叠骨架(301),其特征在于,所述椅面(101)与所述第一折叠骨架(201)和所述第二折叠骨架(30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折叠骨架(201)包括: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所述第一构件(1)和所述第二构件(2)内均开设有活动槽(3),所述第二构件(2)插装于所述第一构件(1)的所述活动槽(3)内,且所述第一构件(1)和所述第二构件(2)铰接成“X”型,所述第一构件(1)和所述第二构件(2)两端均设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一端均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折叠骨架(301)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和所述第二构件(2)的中部均开设有贯通所述活动槽(3)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设有销轴(5),通过所述销轴(5)使得所述第一构件(1)和所述第二构件(2)可相对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和所述第二构件(2)均呈“Z”型,且所述第一构件(1)/第二构件(2)的活动槽(3)均可在所述第二构件(2)/第一构件(1)转动时,使所述第二构件(2)/第一构件(1)的弯折段通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和所述第二构件(2)的端部均形成插槽(6),支撑架(4)均插接于对应的所述插槽(6)内并通过定位轴(7)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金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