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贺旺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757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安全通道技术领域的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减震组件和安全气囊,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底部固定板,所述底部固定板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凹槽,两组所述卡接凹槽内腔设有侧支撑板,两组所述侧支撑板的顶端之间由弧形上盖连接构成通道,两组所述侧支撑板上端连接有横支撑板,所述横支撑板顶端设有若干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顶端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底部设有若干触碰支杆,所述触碰支杆与缓冲弹簧交错设置并贯穿横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方实用,能有辅助提高工作效率,技术方案简单,从设计和生产角度看具有较好的前景和经济效益。度看具有较好的前景和经济效益。度看具有较好的前景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通道
,具体为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属于地下通道,地下工程的典型特点是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隧道施工也广泛的展开,让大山里面的人民能够通过公路或者铁路走出来。然而隧道的施工也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塌方就是其中一种,施工过程中岩石既是施工中的开挖对象,同时又是支护对象,岩石在开挖后,原有的岩体结构和受力平衡被破坏,岩体在自重的作用下,应力重新分布,构成新的受力平衡体系,极易发生隧道塌方事故。隧道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是导致隧道塌方的根源,钻爆法是隧道施工的常用方法,施工塌方的几率较高,施工塌方的高频率和高危险性严重威胁工程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0003]在现有技术中多采取开挖塌方体或预防钢管等措施救援被困人员,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大面积塌方的救援,由于隧道塌方救援措施不够理想,成本较高,自身施工复杂,对隧道的开挖、施工干扰较大,一旦发生坍塌,对施工人员抢救的安全问题就比较关键,为了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坍塌后施工人安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减震组件和安全气囊,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底部固定板,所述底部固定板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凹槽,两组所述卡接凹槽内腔设有侧支撑板,两组所述侧支撑板的顶端之间由弧形上盖连接构成通道,两组所述侧支撑板上端连接有横支撑板,所述横支撑板顶端设有若干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顶端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底部设有若干触碰支杆,所述触碰支杆与缓冲弹簧交错设置并贯穿横支撑板,所述横支撑板底部设有若干固定连接杆,所述固定连接杆与触碰支杆交错设置,固定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顶部设有若干与触碰支杆所对应的触碰感应装置,所述底部固定板顶部设有若干单体液压支柱,所述单体液压支柱贯穿安全气囊连接横支撑板,所述底部固定板的顶部设有高气压泵,所述高气压泵的上端设有输气管,两组所述侧支撑板内壁上设有应急照明灯。
[0006]优选的,所述弧形上盖采用合成橡胶制成。
[0007]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顶部呈弧形,减震组件底部设有减震底板,所述减震底板上面设有由若干支撑钢架组成了若干三角形形成了三角支撑,所述减震组件内腔填充有减震棉二。
[0008]优选的,所述弧形上盖外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卡接狭槽,分别与两组侧支撑板的
上端卡接,通过固定螺栓一贯穿侧支撑板、弧形上盖卡接狭槽和横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侧支撑板包括减震棉一和减震板,所述减震棉一外壁设有减震板,通过固定螺栓二贯穿卡接凹槽和侧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安全气囊底板和安全气囊支撑杆,所述安全气囊底板底部设有若干安全气囊支撑杆交错设置,所述安全气囊支撑杆设于安全气囊内腔支撑安全气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结构简单,自身施工简单,占用空间小,结构稳定性强,可拼接或拆卸,对隧道施工作业影响小,多个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首位相连组成的救生通道紧密连接实现塌方救生,保证了遇险工人的人身安全,高压气泵与输气管的配合可以使施工人员的呼吸问题得到保障。
[0013]2.本技术采用的减震组件与安全气囊的配合,有效的缓冲了因塌方造成的压力,弧形上盖与支撑板皆采用缓冲材料,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作出了巨大的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3为本技术安全气囊示意图。
[0017]图中:1、壳体;2、弧形上盖;21、固定螺栓一;3、侧支撑板;31、减震棉一;32、减震板;4、卡接凹槽;41;固定螺栓二;5、底部固定板;6、横支撑板;7、减震组件;71、减震棉二;72、支撑钢架;73、减震底板;8、缓冲弹簧;81、触碰支杆;9、安全气囊;91、安全气囊连接杆;92、触碰感应装置; 93、安全气囊支撑杆;94、安全气囊底板;10、单体液压支柱;11、高压气泵; 12、输气管;13、应急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减震组件7和安全气囊9,壳体1底部设有底部固定板5,底部固定板5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凹槽4,两组卡接凹槽4内腔设有侧支撑板3,两组侧支撑板3的顶端之间由弧形上盖2连接构成通道,两组侧支撑板3上端连接有横支撑板6,横支撑板6顶端设有若干缓冲弹簧8,缓冲弹簧8为现有技术,如果遭遇塌方可以有效的缓解顶部带来的压力。
[0020]缓冲弹簧8顶端连接有减震组件7,减震组件7底部设有若干触碰支杆81,触碰支杆81与缓冲弹簧8交错设置并贯穿横支撑板6,横支撑板6底部设有若干固定连接杆91,固定连接杆91与触碰支杆81交错设置,固定连接杆91底部固定连接有安全气囊9,安全气囊9顶部设有若干与触碰支杆81所对应的触碰感应装置92,安全气囊9和触碰感应装置92为现有技术,安全气囊9内腔设有压缩气囊,当受到触碰开关时安全气囊9受到感应后开始压缩气囊开始给安全气囊9充气,形成庞大的充气体,以保护下方的施工人员。
[0021]底部固定板5顶部设有若干单体液压支柱10,单体液压支柱10贯穿安全气囊9连接
横支撑板6,底部固定板5的顶部设有高气压泵11,高气压泵11的上端设有输气管12,高压气泵11和输气管12为现有技术,输气管12的另一端连接至有氧气的地方,通过高压气泵11传送氧气,两组侧支撑板3内壁上设有应急照明灯13。弧形上盖2采用合成橡胶制成。
[0022]请参照图1和图2,减震组件7顶部呈弧形,减震组件7底部设有减震底板 73,减震底板73上面设有由若干支撑钢架72组成了若干三角形形成了三角支撑,减震组件7内腔填充有减震棉二71。
[0023]请参照图1和图2,弧形上盖2外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卡接狭槽,分别与两组侧支撑板3的上端卡接,通过固定螺栓一21贯穿侧支撑板3、弧形上盖2卡接狭槽和横支撑板6固定连接。侧支撑板3包括减震棉一31和减震板32,减震棉一31外壁设有减震板32,通过固定螺栓二41贯穿卡接凹槽4和侧支撑板3 固定连接。
[0024]请参照图2和图3,安全气囊9包括安全气囊底板94和安全气囊支撑杆93,安全气囊底板94底部设有若干安全气囊支撑杆93交错设置,安全气囊支撑杆 93设于安全气囊9内腔支撑安全气囊9。...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减震组件(7)和安全气囊(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底部固定板(5),所述底部固定板(5)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凹槽(4),两组所述卡接凹槽(4)内腔设有侧支撑板(3),两组所述侧支撑板(3)的顶端之间由弧形上盖(2)连接构成通道,两组所述侧支撑板(3)上端连接有横支撑板(6),所述横支撑板(6)顶端设有若干缓冲弹簧(8),所述缓冲弹簧(8)顶端连接有减震组件(7),所述减震组件(7)底部设有若干触碰支杆(81),所述触碰支杆(81)与缓冲弹簧(8)交错设置并贯穿横支撑板(6),所述横支撑板(6)底部设有若干安全气囊连接杆(91),所述安全气囊连接杆(91)与触碰支杆(81)交错设置,安全气囊连接杆(91)底部固定连接有安全气囊(9),所述安全气囊(9)顶部设有若干与触碰支杆(81)所对应的触碰感应装置(92),所述底部固定板(5)顶部设有若干单体液压支柱(10),所述单体液压支柱(10)贯穿安全气囊(9)连接横支撑板(6),所述底部固定板(5)的顶部设有高气压泵(11),所述高气压泵(11)的上端设有输气管(12),两组所述侧支撑板(3)内壁上设有应急照明灯(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贺旺
申请(专利权)人:王贺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