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47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包括控制器、升压电路以及逆变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变压器、第一开关电路以及第二开关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第五开关电路、第六开关电路以及负载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第五开关电路以及第六开关电路均包括控制输入端、电压输入端以及输出端;所述控制器包括六个能提供PWM信号的I/O接口,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第五开关电路以及第六开关电路的控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I/O接口连接。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个控制器同时控制推挽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具有简洁实用、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的特点。稳定可靠的特点。稳定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逆变器是将电池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为了实现逆变,需要两个步骤:(1)将电池的直流电压通过DC/DC变换,升压到380V左右的母线(BUS) 电压;(2)通过桥式逆变电路实现逆变功能,输出220V的正弦波电压。目前,业界实现这些功能常用的方案是,用单片机芯片产生逆变所需的SPWM控制信号,控制全桥驱动IC;用另一个单片机或升压控制芯片实现DC/DC变换,将电池电压升压到母线电压。这些方案需要两颗芯片,升压控制电路和逆变控制电路分别设计在不同的两块PCB上,最大的缺点就是外围电路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通过一个控制器同时控制推挽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具有简洁实用、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的特点,在中低功率段的逆变器有极大的性价比优势。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包括控制器、升压电路以及逆变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变压器、第一开关电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升压电路以及逆变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变压器、第一开关电路以及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均包括控制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中性抽头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第五开关电路、第六开关电路以及负载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第五开关电路以及第六开关电路均包括控制输入端、电压输入端以及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和第五开关电路的电压输入端均与所述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电路和第六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均接地,所述负载电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电路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电路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六个能提供PWM信号的I/O接口,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第五开关电路以及第六开关电路的控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I/O接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均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一限流电阻以及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为NPN型,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为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控制器的I/O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限流电阻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位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