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筒上料的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293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螺旋筒上料的运输车,包括行走装置、上料装置、带输送装置、集料装置以及铲料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前方安装有所述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螺旋上料装置;所述集料铲位于所述上料装置下部且位于两个所述上料筒之间,所述集料铲通过所述支撑臂安装于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上料装置后方于所述行走装置上安装有所述带输送装置,所述带输送装置的后端悬设于所述行走装置尾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带输送装置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上料筒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装置后方安装有所述铲料装置。可解决传统的装载机械进行装载或转运作业时所需的空间大和装载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螺旋筒上料的运输车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双螺旋筒上料的运输车。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工业或者是农业生产时,经常需要通过装载机械将细小颗粒物或粉状物料(如河沙、稻米、饲料等)推成堆状后再将其送入库房或者是装入货箱来进行存放,传统前置式的装载机、挖掘机并非专用于对细小颗粒物或粉状物料进行装载的机械,再者现有的装载机大多是采用前置式铲斗,因此占用空间大且装载入铲后需要很大的场地空间才能转向将铲斗的物料放入汽车货箱,装载机每一次装载都需重复操作运输,因此不但操作复杂,而且还存在油耗大以及工作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螺旋筒上料的运输车,解决传统的装载机械进行装载作业时所需的空间大和装载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螺旋筒上料的运输车,包括行走装置、上料装置、带输送装置、集料装置以及铲料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前方安装有所述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螺旋上料装置,所述螺旋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筒、上料滚轴、螺旋叶片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上料筒竖向固定于所述上料架上,所述上料筒内设有所述上料滚轴,所述上料滚轴上固定设有所述螺旋叶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上料筒顶部,所述上料滚轴上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上料筒底部设有进料口,所述上料筒上部后侧设有出料口;所述集料装置包括集料铲和支撑臂,所述集料铲的前部呈楔形,所述集料铲位于所述上料装置下部且位于两个所述上料筒之间,所述集料铲通过所述支撑臂安装于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上料装置后方于所述行走装置上安装有所述带输送装置,所述带输送装置的后端悬设于所述行走装置尾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带输送装置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上料筒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装置后方安装有所述铲料装置。
[0005]优选的,所述铲料装置包括铲料斗、翻转架、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所述翻转架的上端铰接于所述行走装置后侧,所述铲料斗的后侧底部与所述翻转架的下端铰接,所述翻转架的下部与所述行走装置后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液压缸,所述铲料斗后侧顶部与所述翻转架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液压缸。
[0006]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之间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架、滑轨、滑块以及第三液压缸,所述滑轨竖向固定于所述连接架前侧,所述滑块滑设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三液压缸竖向设置于所述连接架与所述滑块之间,所述第三液压缸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架顶部连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下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上料架后侧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安装于所述行走装置前方。
[0007]优选的,所述上料筒下端设有安装架,所述上料滚轴下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
所述上料筒底部侧壁上设有若干进料口,所述集料铲包括一个V字型的推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焊接于所述推板后部并与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带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前滚轴、后滚轴、输送带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行走装置上方,所述支撑架前部转动安装有所述前滚轴,所述支撑架后部转动安装有后滚轴,所述前滚轴与所述后滚轴之间安装有所述输送带,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后滚轴传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于所述前滚轴与所述后滚轴之间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架上于所述输送带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压带滚轮。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下部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四液压缸和支撑底座,所述第四液压缸上部的缸体与所述连接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液压缸下部的活塞杆端头部铰接有所述支撑底座。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12]本申请是一种专门用于对细小颗粒物或粉状物料进行装载的机械装置,适用于对细小颗粒或粉状物(如河沙、稻米、饲料等)装载入库或入货箱进行存放,该运输车在进行装载作业时,集料铲将物料集中收集到上料筒下方的进料口处,上料筒内的螺旋叶片高速旋转,使物料沿上料筒被向上卷收并从上方的滑槽滑落到带输送装置上,通过带输送装置将物料运输到行走装置后部进行装箱入库。由于装载运输过程可持续进行,且物料直接从输送带后部输出无需中间停止进行转运,相比于传统需要一斗一斗对物料进行搬运的装载车,该机器可以连续的进行装载作业且工作过程中无需掉头而直接将物料运输到后部进行存放,因而省下了转运的时间和成本,本申请采用双螺旋筒同时对物料进行卷收上料,使装载过程更加高效便捷,因此该装载车具有工作效率高、操作简便、作业空间小、节省时间以及成本的特点。
[0013]由于所述铲料装置包括铲料斗、翻转架、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所述翻转架的上端铰接于所述行走装置后侧,所述铲料斗的后侧底部与所述翻转架的下端铰接,所述翻转架的下部与所述行走装置后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液压缸,所述铲料斗后侧顶部与所述翻转架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液压缸。通过控制第一液压缸伸缩可以实现翻转架的升降,通过控制第二液压缸伸缩可以实现铲料斗前后翻转,通过控制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使铲料斗和翻转架的运动互相协调以实现将物料堆起或分散开。
[0014]由于所述上料筒下端设有安装架,所述上料滚轴下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料筒底部侧壁上设有若干进料口,所述集料铲包括一个V字型的推板和支撑板,支撑板焊接于所述推板后部并与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该集料铲为V字形结构,中间焊接多块板支撑外侧面板使得结构更轻且成本低,整个机器往前运动推动集料铲前进时,静止的物料沿集料铲的左右两侧向后累积,从而利于后部的上料筒将集中的物料运输传送上去。
[0015]由于所述带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前滚轴、后滚轴、输送带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行走装置上方,所述支撑架前部转动安装有所述前滚轴,所述支撑架后部转动安装有后滚轴,所述前滚轴与所述后滚轴之间安装有所述输送带,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后滚轴传动连接。带输送装置接收滑槽滑下的物料后,输送带将物料后运到货车货厢等处进行收集。
[0016]由于所述支撑架上于所述前滚轴与所述后滚轴之间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架上于
所述输送带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压带滚轮。支撑轴对输送带的中部起到支撑的作用,压带滚轮将输送带限位压紧,具有导向、防止滑移且防止输送带上下抖动失稳的作用。
[0017]由于所述连接架的下部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四液压缸和支撑底座,所述第四液压缸上部的缸体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液压缸下部的活塞杆端头部铰接有所述支撑底座。支撑机构用于实现对连接装置进行支撑以保证其的受力均匀和工作稳定性,防止由于前部装载物料时受力不平衡使整个装置倾倒,还能避免工作时的负载过多传递到行走装置上而达到保护行走装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筒上料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上料装置、带输送装置、集料装置以及铲料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前方安装有所述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架,所述上料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螺旋上料装置,所述螺旋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筒、上料滚轴、螺旋叶片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上料筒竖向固定于所述上料架上,所述上料筒内设有所述上料滚轴,所述上料滚轴上固定设有所述螺旋叶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上料筒顶部,所述上料滚轴上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上料筒底部设有进料口,所述上料筒上部后侧设有出料口;所述集料装置包括集料铲和支撑臂,所述集料铲的前部呈楔形,所述集料铲位于所述上料装置下部且位于两个所述上料筒之间,所述集料铲通过所述支撑臂安装于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上料装置后方于所述行走装置上安装有所述带输送装置,所述带输送装置的后端悬设于所述行走装置尾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带输送装置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上料筒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装置后方安装有所述铲料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筒上料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料装置包括铲料斗、翻转架、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所述翻转架的上端铰接于所述行走装置后侧,所述铲料斗的后侧底部与所述翻转架的下端铰接,所述翻转架的下部与所述行走装置后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液压缸,所述铲料斗后侧顶部与所述翻转架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液压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筒上料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之间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架、滑轨、滑块以及第三液压缸,所述滑轨竖向固定于所述连接架前侧,所述滑块滑设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三液压缸竖向设置于所述连接架与所述滑块之间,所述第三液压缸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架顶部连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下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上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春鹏覃柏英林贤坤潘美俊莫清烈朱鹏卜庆鑫梁植源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