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727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包括恒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工作时,上输液管将危重病人需要的营养液或流食输入到恒温装置内部,对流进行恒温控制,再由下输液管输入进危重病人的胃部内,安装盒内部右侧壁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对流食的温度进行监控,当流食温度较低时,启动螺旋加热管,通过螺旋加热管对内输液管内部的流食进行加热,防止因流食温度过低造成危重病人病情加重,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内输液管内流食温度较高时,启动马达通过转轴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产生风对内输液管内部的流食进行降温处理,防止温度过高对病人造成伤害,提升对病人输液的安全性。对病人输液的安全性。对病人输液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
,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危重病人或者意识不清的病人,其不能自主进食,为了维护其生命体征,常常进行流食输送装置将流食注入患者体内,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目前,通过向患者输送食物和营养一般以流食为主,常见的具体操作为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使用注射器反复进行抽入和推出流食向患者胃部供食,这样操作非常频繁、效率低下、无法保证流食的匀速输送,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现有技术采用微量输液泵替代人工操作存在使用费用高等问题。
[0003]输送管是直接穿透到危重病人的胃部,其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危重病人对营养液及流食的温度,要是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容易造成危重病人拉肚子和呕吐症状,为此,专利技术人综合上各类因素提出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包括恒温装置,所述恒温装置上方连接上输液管,所述恒温装置下方设置下输液管,所述恒温装置包括安装盒,安装盒内部设置内输液管,内输液管外侧壁设置螺旋加热管,螺旋加热管缠绕在内输液管外侧壁,所述内输液管上下侧均设置连接管,连接管安装在安装盒上下侧壁内,所述内输液管通过连接管分别连接上部上输液管与下部下输液管,所述内输液管左侧安装盒内侧壁设置扇叶,扇叶左侧设置转轴,所述扇叶通过转轴连接在马达上,马达对应设置在安装盒内左侧壁,所述安装盒内右侧壁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器进行电性连接。
[0007]工作时,上输液管将危重病人需要的营养液或流食输入到恒温装置内部,对流进行恒温控制,再由下输液管输入进危重病人的胃部内,安装盒内部右侧壁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对流食的温度进行监控,当流食温度较低时,启动螺旋加热管,通过螺旋加热管对内输液管内部的流食进行加热,防止因流食温度过低造成危重病人病情加重,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内输液管内流食温度较高时,启动马达通过转轴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产生风对内输液管内部的流食进行降温处理,防止温度过高对病人造成伤害,提升对病人输液的安全性。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下输液管侧壁内部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内设置聚氨酯保温垫,通过保温层内的保温垫对下输液管内的流食进行保温,提升恒温装置的恒温效率与时长,便于对危重病人进行输液。
[0009]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盒上侧壁左侧设置出气管,所述出气
管上方设置散热盒,通过出气管将螺旋加热管加热时产生的热气排出安装盒,散热盒对热气进行散热,提高安装盒的安全性。
[0010]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盒侧壁设置若干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散热孔内设置防尘网,通过散热孔进一步对安装盒内部进行散热,防尘网防止灰尘进入安装盒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上输液管底部设置控制阀,所述下输液管上部设置控制阀,通过控制阀控制流食的流动,防止冷热流食相互影响,提升流食输送安全性。
[0012]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盒内部设置控制盒,控制盒内部设置主板,主板上设置MCU,通过主板与MCU提升流食输送以及恒温的准确性。
[0013]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螺旋加热管、马达与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盒内部MCU电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结构新颖且布局合理,工作时,上输液管将危重病人需要的营养液或流食输入到恒温装置内部,对流进行恒温控制,再由下输液管输入进危重病人的胃部内,安装盒内部右侧壁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对流食的温度进行监控,当流食温度较低时,启动螺旋加热管,通过螺旋加热管对内输液管内部的流食进行加热,防止因流食温度过低造成危重病人病情加重,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内输液管内流食温度较高时,启动马达通过转轴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产生风对内输液管内部的流食进行降温处理,防止温度过高对病人造成伤害,提升对病人输液的安全性。
[0016]2、本技术进一步在所述下输液管侧壁内部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内设置聚氨酯保温垫,通过保温层内的保温垫对下输液管内的流食进行保温,提升恒温装置的恒温效率与时长,便于对危重病人进行输液。
[0017]3、本技术进一步在所述安装盒上侧壁左侧设置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方设置散热盒,通过出气管将螺旋加热管加热时产生的热气排出安装盒,散热盒对热气进行散热,提高安装盒的安全性。
[0018]4、本技术进一步在所述上输液管底部设置控制阀,所述下输液管上部设置控制阀,通过控制阀控制流食的流动,防止冷热流食相互影响,提升流食输送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中散热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恒温装置;2、下输液管;3、保温层;4、上输液管;5、控制阀;6、安装盒;7、连接管;8、螺旋加热管;9、控制盒;10、扇叶;11、转轴;12、马达;13、出气管;14、散热盒;15、内输液管;16、温度传感器;17、散热孔;18、温度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请参阅图1

3,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包括恒温装置1,所述恒温装置1上方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包括恒温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装置(1)上方连接上输液管(4),所述恒温装置(1)下方设置下输液管(2),所述恒温装置(1)包括安装盒(6),安装盒(6)内部设置内输液管(15),内输液管(15)外侧壁设置螺旋加热管(8),螺旋加热管(8)缠绕在内输液管(15)外侧壁,所述内输液管(15)上下侧均设置连接管(7),连接管(7)安装在安装盒(6)上下侧壁内,所述内输液管(15)通过连接管(7)分别连接上部上输液管(4)与下部下输液管(2),所述内输液管(15)左侧安装盒(6)内侧壁设置扇叶(10),扇叶(10)左侧设置转轴(11),所述扇叶(10)通过转轴(11)连接在马达(12)上,马达(12)对应设置在安装盒(6)内左侧壁,所述安装盒(6)内右侧壁设置温度传感器(16),所述温度传感器(16)与温度显示器(18)进行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液及流食输送管的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输液管(2)侧壁内部设置保温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春霞范玉林何雄平张玲玲胥泽艳曲艳杨秋福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医院呈贡区人民医院呈贡区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